舌尖上的曲靖、10大特色美食推荐 作为吃货的你吃过几种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汉族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黑皮子

朝光佑年间,曲靖有位年青的乡间厨师姓刘,炳承家传,做得一手好菜。刘师傅做的“八大碗”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因此,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多有人上门请他主厨,刘师傅常忙得不亦乐乎在传统的“八大碗”中,用五花肉做的红烧肉必不可少,也是餐桌上受欢迎的美食之一。看到大家都喜欢吃红烧肉,善于动脑筋的刘师傅琢磨如何用五花肉再做些新菜。

宣威小炒肉

宣威小炒肉那么好吃,那么出名是为什么吗?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宣威的土猪和我们宣威人一样爱吃大洋芋,一天比我们吃得多得多,它们觉得它们的生活待遇和人类一样一样的,所以一天老高兴啦,在舒适愉快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猪肉自然稚嫩,香气扑鼻,吃起来有快乐感。

曲靖糊辣鱼

糊辣鱼,曲靖人认为是曲靖唯一自创,不含任何外界制作手法和工艺的地道本地菜。糊辣鱼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曲靖,自古便称得上“鱼米之乡”、“衣食富足之乡”,当地农户根据口味习惯,利用自产的、常见的辣椒用炝煮的方法,因为烹饪手法独特,保留了鱼中含有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肉质鲜嫩。

陆良板鸭

曲靖市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坝子(平原之意),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陆良大坝子的南盘江蜿蜒似带,缓缓流过。陆良水资源丰富,江河沟渠纵横,密如珠网一般,加之这里四季如春,是养鸭难得的好地方。“改革开放以来,陆良大力发展养鸭业,平均每年的饲养量达到30万只。除自食和做烤鸭出售外,每年有20万只左右加工为腊鸭出售。

富源酸菜猪脚火锅

富源水酸菜好吃主要是富源的水和气候特点,头天腌的酸菜基本第二天就可以吃,也称“浓鼻子酸菜”而在富源以外的,则无此味道,有好事的人把富源的水和原料,带出外地去用相同的手法腌制,仍然做不出在富源腌的味道,还会腌坏掉,而青菜、萝卜等料都是相同的。富源酸菜猪脚火锅,鼎盛时期是90年代中期,纺织厂下岗工人开的猪脚火锅城,大概有二三十经营户,当年吸引了各种层面的人蜂拥而至,生意十分火爆。后来搞房地产开发,规模小了许多,但在麒麟东路延线上,现在仍有许多酸菜猪脚火锅店,因为价格便宜、实惠、口感好、生意兴隆。在云南、尤其昆明,有商业小区的地方,就会有富源酸菜猪脚火锅店。

会泽羊八碗

会泽是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会泽绚丽的饮食文化。“会泽美食最有名的有三宝,分别是黑山羊、虹鳟鱼和洋芋。羊八碗:创办于民国初年,由家传第三代掌门人高级厨师王天顺先生主理。

沾益辣子鸡

相传在上世纪中后期,曲靖地区的沾益县,早就有民间炒制辣子鸡食用的说法,直至杜氏家人开办了以鸡为主材料的志晖园后,杜氏家人在辣子鸡的烹饪工艺上融入了杜家人的智慧和心血,在原来制作辣子鸡的基础上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配方,推出以后,遂一发不可收拾,辣子鸡的研发成功,随之小店名声也不径而走,誉满滇东各地,时至今日,志晖园以鸡为主材料的各种美食,享誉中华西南三省乃至整个南方地区。

洋芋鸡

民国后期,陈氏洋芋鸡的第8代传人陈大洋把在浦在廷(邓小平夫人浦卓琳的父亲)兄弟开办的宣威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当师傅期间学得的“德和”罐头的制作理念产和某些技艺,融入陈氏洋芋鸡的制作之中。1995年,陈永发、陈永厚兄弟承传父亲技艺进一步开拓创新,使凤凰山“陈氏洋芋鸡”从阿务期走了出来,从而饮誉曲靖,传遍全省。

倘塘黄豆腐

倘塘黄豆腐生产世家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倘明洪武13年前,倘塘土著居民磨制豆腐食潭弃其浆。后随明军入滇过倘塘五尺道的南京籍200余户秦、秦氏汉人驻扎倘塘,并教会当地居民做豆腐的工艺及食用方法。自此,当地居民利用本地资源姜黄,结合秦、李氏汉人制作豆腐的工艺便制作出了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闻名避遐迩,鲜嫩可口的线拴倘塘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