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哪些事让人觉得格外有趣?

用现代厉害人物的标准来看,我认为曹操是个实打实的“人生赢家”。我最佩服的是他这一生:打过漂亮的仗、喝过最烈的酒、吃过最奇妙的美食。

曹操还爱写“微博体”,短则寥寥几行,长则洋洋洒洒。他会把自己一生的所见所感所吃记录下来。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吃货经验,写了本书,叫《四时食制》。

在他的这本书里,” 鱼” 描写的最为详细:

《魏武四时食制》曰: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魏武四时食制》曰: 蒸鲇。”《魏武四时食制》曰: 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量蕊,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长一丈, 广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为矛矜。”《魏武四时食制》 曰:发鱼,带发如妇人,白肥,无鳞,出滇池。《魏武四时食制》曰:蒲鱼,其鳞如粥, 出郫县。《魏武四时食制》曰:疏齿鱼,味如猪鱼,出东海。《魏武四时食制》曰: 海牛鱼皮、生毛可以饰物,出扬州。《魏武四时食制》曰:望鱼侧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泽。《魏武四时食制》曰:萧拆鱼,海之乾鱼也。”《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 五斗奁,长一丈。”《魏武四时食制》曰:鱼孚魳鱼,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数枚相随,一浮一 沉。一名敷。常见首。出淮及五湖。《魏武四时食制》曰:蕃逾鱼,如鳖,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

虽然曹操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种鱼,但他本人最喜欢吃鱼是“羹鲶”,就是用鲶鱼做的肉汤。据史料记载,曹操喜欢在春夏季节吃鲶鱼,特别是在夏天,鲶鱼汤有补气、滋阴、开胃、利尿之功效。曹操滋滋有味地喝着色香味美的鲶鱼汤,口感舒适,食欲大增,怎一个败火得了!

关于曹操吃鱼,我看了个趣事传闻:曹军和袁绍在官渡打得难分胜负,旷日持久,军粮告急。一个饿得不行的小卒偷偷跑到泥塘里,抓了些泥鳅烧着吃,被巡逻的宪兵抓了起来。曹操得知之后,把那个小卒叫了过来,问道:“泥鳅可以吃吗?”小卒答:“能吃。用泥巴糊起来烤熟后,就能吃了。”曹操让小卒照原样烤了两条端上来,自己亲自品尝后觉得味道鲜美,大喜,不但没处罚小卒,反而让他教会如何挖泥鳅,缓解了三军缺粮饿肚子的问题。官渡之战大胜后,这道泥巴糊泥鳅的烧烤,被曹操正式命名为“官渡泥鳅”,一直流传至今。

曹操还喜欢吃什么呢?用他自己话说就是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令我惊讶的是,他不仅仅会喝酒,还会学习杜康,自己酿酒。

《齐民要术》上载,建安元年,曹操还曾将家乡的“九酝春酒”献给汉献帝,然后上表《上九酝酒法奏》说明制法:“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渍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除了总结美酒的酿制工艺,他还加入了自己独创的改良方法。

曹操经常饮用的,当然是他自己发明的 “春酒“ (此春酒非彼春酒哦) 。虽然是曹记的独创,他却把配方和制造方法 “自由开源”,让人们山寨仿造,这种精神值得后人敬佩。

最让我吃惊的是,曹操常喝鸩酒。啥是鸩酒?就是用鸩鸟羽毛浸泡过的毒酒,浅饮一口还行,喝多了肯定是不行的。我估摸着曹操喝鸩酒,是为了缓解头风病痛,减少精神压力。

像所有的帝王一样,曹操是渴求长寿的。在他的《龟虽寿》中说明了他的意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人一向认为“德行好才能长寿”,而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像曹操这种矛盾体的人,不是要折寿的吗?

曹操却满不在乎。他在自己的诗《董逃行》写道:“德行不亏缺,变故自难常。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郭景图命尽于园桑。”

意思说:郑康成把酒换盏之时,突然倒地气绝;郭景图漫步桑园之内,突然命归黄泉。郑和郭二人都是名士大善人。如此德高望重的人,也难免会有不测之祸。因此,德行好德行坏,与长寿没啥关系。曹操就是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