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塘,讲不出再见"

对于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来说,

芹菜塘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甚至乎可以说,

它在东莞人的情感记忆里有着一定的位置~

不过如今东城、南城的网红店琳琅满目,

很多人已不再选择在这条老街流连…

恰恰相反,我根本说不出再见!

岁月更迭,这里却依旧"风韵犹存"~

它依然有着你最爱的本土美食与风土人情,

只是…我们不小心遗忘罢了,

今天,我们不如——重新捡一捡?

这里有着全东莞最地道、最原始的味道,

价格还保持在许多年前的物价水平,

50元都不到就能吃到扶墙走!

我们带着50蚊重走芹菜塘,

这些熟悉的老味道你一定记得~

葵衣街转角位的一间小铺,

附近的街坊偶尔都会到这里吃几件糕仔,

喝翻一碗豆腐花,同波叔吹下水~

好久没吃到糯米糍了,

但小时候可以说是天天吃…

大概是孩子都喜欢软糯的甜甜的东西吧?

有人钟意香蕉糕,有人钟意水晶饼,

我就紧系拣煎得金黄焦香的马蹄糕啦!

蚊几两蚊的糕仔,全部味道点一轮,

都不用10块钱!

好多街坊都跟我一样,

细个果时,被阿妈带来吃豆腐花,

大个仔,

唔想食饭就直接过来食糕仔当餐~

有次同波叔吹水问起,

"波叔,查实你间铺开候几耐?"

波叔话,反正老过你啦!

两间鱼丸隔着一道墙,

生意上肯定是有"意见"~

但对于东莞街坊来讲,10蚊3串就

能吃到这样"真正有鱼的鱼丸"

可以说是大饱口福了!

李枝记的鱼丸咖喱味重一些,

也有鱼蛋和鱼丸混搭的口味,

相对而言就比较"年轻化"~

相比起四眼仔的熟鱼蛋,

更多街坊会来这里称几斤生鱼丸翻屋企,

滚菜汤,或者做餸、煲粥都好好味~

中间凹下去的造型有利于蒸汽均匀,

也早就了钵仔糕独具特色的艺术感。

在东莞,钵仔糕并不少,

但是坚持传统味道的钵仔糕已经很难找到了~

蚊几两蚊一个钵仔糕,

在物价水涨船高的今日,

真系好难得…

居然有小伙伴跟我说没吃过艾角,

我叫一声东莞人,你好意思应吗!?

在钵仔糕的边上,居然发现了这个,

虾片!以前"做好餸"一定会有的菜式,

现在基本都被薯片代替了…

按说东莞人喝得最多的饮料,

不是珍珠奶茶,不是水果茶,

而是各种家常糖水~

原材料都放出来给你看,

真材实料无花无假~

一般这种"糖水档口仔"都会

搭一些大众的小产品来卖~

比如说,盐焗鸡蛋~

粗盐的咸香,可以令一只蛋变得好出色~

芹菜塘通向水果街的那条小路,

一整条都散发着糖环油角鸡仔饼的味道~

如果想找东莞的传统小吃,

来这里可以一站搞定!

连小时候的糖霜饼干都能找到,

这就很666了~

由葵衣街拐入旨亭街,

东莞街坊的童年美食记忆都在这里了~

林记云吞面在旨亭街开档已经好长时间了,

久到连林叔都话,

"久到具体几年都唔记得了"…

旧到连漆都懒得重新上的木门,

"烧了四代人"的柴炉,

无一不诉说着林记云吞面的历史。

四代人坚持用竹升压出来的面,

每一口都有传承人固执的"劲道"~

爽口弹牙,有鸭蛋的香气,

虽然云吞并不十分出色,

但这个面足以加分~

我们点了5块钱的一碗,

已经超大碗,女生想吃完还是不容易的…

一边吃,林叔一边跟我们讲店里的故事,

所谓"盛情难却",吃这碗面需要很佛系~

与隔壁林记阿叔的热情相比,

这个阿姨属于"润物细无声"的类型~

老旧的店铺用鲜花细心装饰着,

桌面摆了很多不同的调味罐子,

却收拾得整齐,一点都不显杂乱~

自包自煮的云吞面做了几十年,

阿姨从年轻姑娘熬到银丝满头,

这碗面的味道却如当初一样…

见我们一直在拍照,

阿姨还贴心地叫我们赶紧吃,

别等到"D水渴埋"~

这碗温暖的云吞面,

比起好多"你食好唔食好"的网红店,实在多了…

而且价格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升,

5蚊起步,超抵食~

芹菜塘的"味道"还有许多,

像永昌隆肠粉,旨亭街排骨饭,香蕉糕…

我们吃完一轮下来,

还剩着十几块!

而且这里几乎每一样都有东莞人的"一段情"~

其实它们的味道并没有那么的"惊为天人",

或许在老莞城,在芹菜塘,

街坊的味蕾就是那么奇怪,

这些东西常见得很,但就是让人念念不忘…

其实讲莞城最老的地方,

芹菜塘在不少东莞街坊心中应该算一个。

逼窄的旧巷,斑驳的旧墙,

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老气横秋"的味道。

很多年轻人都已经搬离,

只剩下一些年纪大了的老人家,

因为舍不得而留下…

细时嬉戏玩闹于旧巷,

长大后忙碌的车辘轧过新铺的水泥,

如今老朽,也要拄着拐杖蹒跚在芹菜塘,

这里对于他们来说,

是这辈子都离不开的情愫…

但对于更多东莞年轻人来说,

芹菜塘,意味着童年回忆…

放学翻屋企都去买"咸解"的铺头仔,

位于巷子转角的一个小地方,

用几块夹板撑起的货架上摆放着各种零食,

现在看来,这些零食都很"老土"了…

老婆婆还在卖柠檬,

十年如一日。

入口的阿婆常年用长凳和夹板

在狭窄的巷子搭起架子,

利用棚架狭长的缝隙透过的阳光,

晒着她珍藏的"老宝"…

葵衣街卖布料的店铺关得七七八八,

只剩下几间在"苟延残喘",

复古的布匹也足够证明它的年岁…

读书的时候总喜欢改裤脚,

现在已经很少看见有改衣服的地方了~

家姐的宝宝刚出世那会,

我妈总爱拉着我到芹菜塘这条bb衫街,

东挑西拣,笑得合不拢嘴~

后来,我妈就把目标转移到我身上,

几时见到你着裙褂咧?

芹菜塘虽然不再年轻,

但这里的市井人情味一点也没有减少。

每天,阿婆还是坚持推着自己的老式单车,

装着两筐新鲜摘来的菜到巷子里摆市。

这样的老人家在芹菜塘并不少见…

邻里琐事,坊间八卦,

在一颗菜的买卖中流传着,

不时加入一些吆喝与讨价还价,

芹菜塘这片土地上的市井气,

并没有因为岁月被放弃…

如今的芹菜塘,人流量已大不如前,

现在所看到的芹菜塘,

更多是父母小孩和老莞人~

而年轻人的世界,早已与它无声道别…

想起童年对芹菜塘的依恋,偶尔回去看看~

充满本土情怀的老街,

真的,说不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