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兴平出了牛人,郑玄、卢植是他弟子,刘备是他徒孙

马融(公元79—166年),扶风茂陵(今兴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他是东汉初名将马援之兄马余的孙子。

马融像

《后汉书·马融传》说他“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博通经籍”。说明他不但貌美,而且文辞好,有出类拔萃之才,博览通晓经书史籍。他“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可见他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大教育家,办私学的大家。《汉书》说马融“善鼓琴,好吹笛”,可见他通晓音乐,多才多艺。

《后汉书·马融传》载,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依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就是说马融设大红色的纱帐,举办讲座,教授学生。这“绛帐”“设帐”后来就形成典故,专指讲座、教学设施、教学等。卢植、郑玄等都是其门徒。而蜀汉昭烈帝刘备又是卢植的学生。所以马融是刘备的师公。

绛帐授徒

“绛帐授徒”(扶风县绛帐镇就是因马融绛帐授徒而得名)是马融的特色教育。

绛帐北城门

一是为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听讲、学习。二是为教授或指导女子学习音乐、歌舞等,这是古代的“复式教学”,也是艺术教育“。鲜有入其室者”,说明马融教学艺术高超,对学生要求严格,学生很少入帐观看女乐。他选拔少数学生入室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使学生循序渐进。


马融的特色教育,他睿目识英才的教学艺术及因材施教,在《后汉书·郑玄传》及《后汉书·卢植传》等篇中有生动细致的描述。

郑玄

《后汉书·郑玄传》有“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人……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倦怠”。郑玄求学时,学生就有400人,而贤人即“升堂进者五十余人”。他先不见学生,使学生中的“高业者”即出类拔萃的学生去传授知识,他并非不闻不问,而是悉心观察,从侧面考察学生。一旦发现学生的特长,就因材施教,亲自、专注地教授。如“闻玄善筭(音 suan,算,通算),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谓然叹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郑玄因是山东高密县人,他说他的“道”即学术、教育思想可以向东传播了。可见他教育学生还注意“滚雪球”“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使知识、学术思想辐射更远。

卢植

《后汉书·卢植传》载,马融“多列女倡于前。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音mian,斜视之意),融以是敬之,学终辞归,阖门教授。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

马融墓(位于兴平市汤坊镇汤坊村东,文革期间遭破坏)

可见马融很重视卢植的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注重培养他的“有大节”“济世志”,他回去后,又全心教育其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