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宜宾这11种即将消失的美食!以后再想吃真的全凭运气了……

大宜宾

50万宜宾人和你一起在看

记忆中的宜宾美食,总是挑着担、沿街叫卖的。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也多的连锁店、网红美食涌入宜宾,而我们记忆最深处的那些味道却几乎要销声匿迹了…这些只有老宜宾才吃过的美食,你还记得吗

豆腐脑

在小编的记忆中,这种挑着担卖的豆腐脑才是宜宾豆腐脑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以前在翠屏天桥上很常见。卖豆腐脑的商贩挑起两个桶,一边是滚烫的豆腐脑,一边是各种调料:

印象最深的就是鸡丝豆腐脑了,雪白的豆腐脑上撒上鸡丝、花生、辣椒油、大头菜、葱花…虽然现在很多饭馆都会有鸡丝豆腐脑,但是再也没有看挑起扁担、走街串巷的豆腐脑摊摊了

麻糖

小时候没有什么零食,每次听到麻糖“叮叮叮”的声音,就会闹着要大人买。卖麻糖的人一般都是背个背篓走街串巷,有顾客招呼就停下来,从背篓里拿出一大坨麻糖,用小凿子切成小块,凿子碰撞出的“叮叮”声就成了记忆里面最甜的声音

其实也谈不上有多好吃,只记得特别粘牙,吃起来很好耍。买了过不了多久麻糖就会粘在一起,小编记忆中从来没有把一块完整的麻糖吃完过,每次爸妈都会边骂我边说以后再也不给我买了,

但每次“叮叮叮”的声音又响起时,还是会缠着大人再买一包

爆米花

提起爆米花,每个宜宾人脑海里都会想起那句魔性的吆喝:“爆米花爆米花,香甜又化渣”~在南岸鼎业兴城、太平洋电影院外面这一片,经常会听到一个老爷爷在卖爆米花,现在要吃到老爷爷卖的爆米花,真的全凭运气了!

那时候在宜宾人的眼里,爆米花还不是看电影的标配,在外面摊摊上买的爆米花才几块钱一盒

见过这个东西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吧!这就是最原始的爆米花“生产机”。把玉米放进去,不停的翻转,只听见“嘣”的一声,爆米花就“炸”出来了

估计现在好多小一点的宜宾娃娃都不知道,除了玉米,爆米花还可以用米来做吧!以前的爆米花都不是买的,都是自己家里直接拿米过去加工的!

泡筒

和爆米花相似的,还有这种泡筒,小时候一块钱就能买很多~泡酥酥的很容易碎,吃起来独有一股米香味,长长的造型还特别好耍,以前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拿来“比剑”,总是被家长骂浪费粮食。

油糍

小编小学的时候,早餐经常就是一个这样的油糍粑。油炸过后的糍粑外皮酥酥的,但咬开依旧是软糯的口感,最有宜宾特色是,油糍里面还会有绿豆的、椒盐味儿的馅!小编觉得咸味的油糍比甜的糍粑更好吃!

记得在高县月江镇有一家油糍粑特别出名,小时候家人去月江的时候,都会买上好几个回来慢慢吃,工作后几乎就没怎么吃过了,大家知道宜宾哪里的油糍粑好吃的吗

泡粑

不同于北方的面粉,宜宾的很多粑粑都是用米做的,除了猪儿粑、桐子叶粑粑、黄粑,还有就是泡粑了,以前在菜市场经常有卖,雪白的小小一个,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有酒酿的味道

十样卷

小时后经常看到宜宾街头有卖十样卷的摊摊,就是一个面皮里夹着拌过的萝卜丝、豆腐干、海带丝,吃起来很爽口

一般都是推着车车买,以前翠屏山下、江北公园门口很多。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没怎么看到了!

三角粑

三角粑,就是泡粑的另一种做法~用特制的模具煎烤,把粑粑做成三角形的样子,比起泡粑来说,多了一份油煎的香味,外皮香香的,里面还是甜甜的,估计现在的小孩子都没有吃过。

煎黄粑

不同于那种一小个一小个做的很精致的黄粑,在宜宾人心里,这种一大块的“巨型”黄粑才是记忆中黄粑最初的样子。在菜市,称多少切多少,还有专门卖煎黄粑的的摊摊。

煎过的黄粑特别香,外表金黄,内里香甜。现在似乎黄粑都成了大家送礼的土特产啦,好多宜宾人都不吃这个了。

钵仔糕

其实这是一个“伪宜宾”美食。钵仔糕本来是广东的一个小吃,但小编一问周围的宜宾人,大家小时候都吃过东街的一家的钵仔糕!

软软糯糯的的口感,里面再加上红豆、话梅之类的东西,要吃的时候用竹签穿起来,两口就能解决一个!后来东街夜市冷清之后,就基本上没吃过啦!

莲子羹

小时候莲子羹一度是小编觉得最神奇的美食了,怎么搅着搅着就变成透明的了呢?卖莲子羹的都是这种“龙头壶”,看起来超级霸气

莲子羹里面会放葡萄干、芝麻、花生、枸杞…虽然老是吐槽它像鼻涕,在今天看来,可以说是非常养生的小吃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到这里啦,还有更多你们小时候喜欢的小吃,就留给你们在留言板发挥了~小编希望大家除了宜宾燃面、猪儿粑以外,多关注这些宜宾其他的小吃,这才是老宜宾记忆深处的味道,可不要让它消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