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葡萄酒产区

我国的葡萄酒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虽然还没有达到顶级水平,但是相信凭借中华民族的智慧,迟早中国葡萄酒是世界顶尖的。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有几大发展优势:1.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视角明显。2.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进入了快车道。3.葡萄酒品种差异化使发展具有优势。4.葡萄酒产区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5.高档葡萄酒由高价回归高端。6.东部经营优势与西部原料优势不断融合。7.葡萄酒运营商更加专业化。8.中国葡萄酒品牌是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国比较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排名不分前后)

一、东北产地

包括北纬45℃以南的长白山麓和东北平原。这里冬季严寒,土壤为黑钙土,较肥沃。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欧洲种葡萄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因抗寒力极强,已成为这里栽培的主要品种。东北产区是我国相对较早的葡萄种植基地,最早1938年成立的吉林通化葡萄酒厂、吉林市长白山葡萄酒厂,以当地特有的山葡萄为主,1974年总产量就已经超过1千万升。通化葡萄酒多次成为国宴用酒。辽宁桓仁地区更是酿造出非常高品质的冰葡萄酒。

二、渤海湾产地

包括华北北半部的昌黎、蓟县丘陵山地、天津滨海区、山东半岛北部丘陵和大泽山。这里由于近渤海湾,受海洋的影响,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土壤类型复杂,有砂壤、海滨盐碱土和棕壤。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我国最著名的酿酒葡萄产地,其中昌黎的赤霞珠,天津滨海区的玫瑰香,山东半岛的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梅洛、佳利娜、白玉霓等葡萄,都在国内负有盛名。渤海湾产地是我国目前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优良的产地。葡萄酒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

三、黄河三角洲产地

主要指运城盆地--鸣条岗产区,处于运城盆地中心地带,是华夏农业发源地之一。产区紧邻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因为其独有的地貌特征,形成了炎热、干燥、多风、温差大的气候特征,土质条件属优质的壤土结构,土质结构疏松多孔,土层中营养物质丰富、矿物质元素含量高,出产的葡萄以含糖量高,有机物多,果香浓郁为主要特征。

四、沙城产地

包括河北的宣化、涿鹿、怀来。这里地处长城以北,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土壤为褐土,质地偏砂,多丘陵山地,十分适于葡萄的生长。龙眼和牛奶葡萄是这里的特产,近年来已推广赤霞珠、梅洛等世界酿酒名种。

五、清徐产地

包括山西的汾阳、榆次和清徐的西北山区。这里气候温凉,光照充足,土壤为壤土、砂壤土、含砾石。葡萄栽培在山区,着色极深。清徐的龙眼是当地的特产,近年的赤霞珠、梅洛也开始用于酿酒。

六、银川产地

包括贺兰山东麓广阔的冲积平原,这里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北纬37°与法国波尔多位于同型纬度。土壤为砂壤土、含砾石。这里是西北地区新开发的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主栽世界酿酒品种赤霞珠、梅洛。

著名酒庄有: 巴格斯、银色高地、贺兰晴雪等。

七、武威产地

包括甘肃武威、民勤、古浪、张掖等位于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县市,也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新兴的葡萄酒产地。这里气候冷凉干燥,由于热量不足,冬季寒冷,适于早中熟葡萄品种的生长,近年来已发展了梅洛、黑品诺、霞多丽等品种。

八、吐鲁番产地

包括低于海平面300米的吐鲁番盆地的鄯善、红柳河,这里四面环山,热风频繁,夏季温度极高,达45℃以上,年降雨量少。这里是我国无核白葡萄生产和制干基地。十几年前,著名葡萄酒专家郭其昌在这里试种了赤霞珠、梅洛、歌海娜、西拉、柔丁香等酿酒葡萄。虽然葡萄糖度高,但酸度低,香味不足,干酒品质欠佳,而生产的甜葡萄酒具有西域特色,品质尚好。

九、黄河故道产地

包括黄河故道的安徽萧县,河南兰考、民权等县,这里气候偏热,夏季降雨量多,因此葡萄旺长。近年来一些葡萄酒厂新开发的酿酒基地,通过引进赤霞珠等晚熟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基本已与世界接轨,葡萄酒品质获得了更好的提高和改善。

十、云南高原产地

包括云南高原海拔1500米的弥勒、东川、永仁和川滇交界处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土壤多为红壤和棕壤。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时,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和成熟。利用旱季这一独特小气候的自然优势栽培欧亚种葡萄,已成为西南葡萄栽培的一大特色。

目前,我国葡萄酒的产销情况虽然不如白酒和啤酒,但从2000年开始,伴随着新一轮消费升级大潮的来临,葡萄酒行业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来,随着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出现变化,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出现上升,葡萄酒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1.酿酒葡萄品种单一。2.品种区域性严重,适应力不足。3.葡萄酒原料的供应与生产严重脱节。4.生产模式、栽培模式、采摘模式落后。5.一味照搬西方国家,酿酒原料的种植缺乏中国“特色”。6.目前行业规范、标准还不能完全跟上发展的需要。7.国内葡萄酒业基础薄弱。此外国内葡萄酒市场存在竞争环境不规范的现状,为争夺中低端市场份额,国内酒商营销手法滥用,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国内葡萄酒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过,中国葡萄酒以后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好的,中国葡萄酒有着极具光明的未来。

(内容整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