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奶奶每年卖出10万+杂粮锅巴,不少阜阳人吃着它长大

10万+?

先来算一个算数

一天300个

365×300=109500个

去过京九美食巷的阜阳人

都会知道有这么一种美食

它吸引诸多阜阳人无视距离

只为晚上能够吃到它

吃的不仅是美食

不仅是新鲜感,还是一种情怀

京九美食巷的杂粮锅巴

应该是不少阜阳人熟悉的食物

很多阜阳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

老奶奶和杂粮锅巴

喜欢杂粮锅巴的原因无外乎这两个

一个是好吃实惠,养成了吃它的一种习惯

另一个是便宜啊

现在吃到两块钱一个的杂粮锅巴真的是不容易

老奶奶的杂粮锅巴既糅合了

阜阳锅巴的锅巴特色

又体现了老奶奶对锅巴的加工创作

红芋面、荞麦面、小麦面这三种面

相互糅合、碰撞

产生了不一样的火花

造就出富含麦胶蛋白质,嚼劲十足的锅巴

蘸上特制的酱豆和辣糊

口感更加丰富

此时再来一碗豆杂面

心情顿时舒畅许多

酱豆

辣糊

制作杂粮锅巴的老奶奶姓唐,是90年代阜阳纺织厂的一名退休工人。唐奶奶于1997年退休,为补贴家用,于2002年开始在京九美食巷做杂粮锅巴。

16年来,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唐奶奶来到京九美食巷,准备20-30斤的杂粮面,现场和面制作杂粮锅巴,约300个杂粮锅巴,等待食客的到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唐奶奶的杂粮锅巴从未涨价。自阜城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以来,为配合文明城市建设,唐奶奶和其他小吃商贩一样开始使用煤气。随之而来的是成本的上升,她才将杂粮锅巴卖到两块钱一个。

唐奶奶身上的这一件“安徽阜阳纺织厂”围裙年头颇长,陪伴了唐奶奶卖杂粮锅巴的十多年岁月,阜阳纺织厂的工作生涯对于唐奶奶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说起出来卖杂粮锅巴的原因,唐奶奶有些欲言又止。90年代的时候,唐奶奶家里办厂失败,欠下数十万的债务,为缓解家庭压力,唐奶奶在京九美食巷制作杂粮锅巴售卖。

来唐奶奶这买杂粮锅巴的人基本上都是熟客,甚至有些人还是吃杂粮锅巴长大的,唐奶奶从不问过食客是否给钱没有。她说:“都是熟人来吃,没人会不给的”。

为了方便唐奶奶卖杂粮锅巴,唐奶奶的儿子在一旁卖豆杂面,帮助唐奶奶照顾生意。

时至今日,唐奶奶的家的债务还未还完。或许当唐奶奶家里的债务还完了之后,京九美食巷就再也没有唐奶奶的身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