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却越痛苦

“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是我们从小到大听爸妈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听话。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长辈的话。

可是那些从小就很听话的孩子,很多在长大后生活的却很痛苦,妈宝、自卑、啃老、巨婴,没有了自我,成了父母手中的傀儡。

李斐一直都是周边邻居家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

李斐很喜欢画画,也很有画画的天赋,但是爸妈觉得画画属于不务正业,要以学业为主,学习才是最重要,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他放弃了最喜欢的画画。

当年高考李斐决心考厦大,按照自己的成绩应该没问题,但是他爸妈要求他留在省内,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他放弃了去厦大。

大学毕业,李斐想去大城市看看,大城市的机会要多的多,也能开阔一下眼界。而爸妈却要求他留在本市考公务员,稳定也有面儿。作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他放弃了去大城市发展。

如今,李斐已经三十多岁了,当年班上所有人看好的潜力股,现在只是在一个小部门里做着每个月收入3000元的公务员,每次聚会都是满肚子的怨言,抱怨生活,抱怨爸妈,但是一旦到了晚上十点,他爸妈就要打电话来要他回家,他就得回家。

三十多岁已经是为人父母了,依旧还跟孩子一样不敢跟爸妈多说一句,还是那个听话的好孩子。

平时在工作中也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工作了七八年还是一个小职员,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李斐就像个木偶,一切都听他爸妈的,爸妈怎么说,李斐就怎么做。

李斐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反抗的意识,习惯了顺从别人、讨好别人,不会、也没有勇气说“不”。

朋友小光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家里就对他要求很严格,他就是家长眼里最懂事的孩子。

小时候,出去逛街,爸妈不同意的,不能碰任何商品,哪怕再喜欢都不行。

有小朋友来家玩,就要把自己所有的玩具拿出来给小朋友玩,玩具爸妈想要给谁玩就给谁玩。

有次,表弟看上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奥特曼手办,爸妈说弟弟喜欢就送给弟弟,他眼巴巴地看到弟弟拿走了奥特曼,却什么都不敢说,怕被爸妈说自己不懂事。

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怎样学会“不懂事”。

对于朋友请他帮忙,他再忙都不会拒绝,因为他怕朋友对他失望,而自己遇上什么困难,绝对不会轻易找别人帮忙,哪怕对于别人来说很简单的事,因为他怕别人觉得自己麻烦。

工作的时候,遇上大家都不想做的项目,他都会主动去承担,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

心情不好的时候,跟朋友抱怨了几句都会觉得自己很愧疚,觉得自己把负能量带给了朋友。

他费劲心思去讨好身边的人,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带来的却是卑微与心累,到最后都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了。

从小听话的孩子,会被周边的人夸“人好”。可是,他们的“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

从小爸妈的教育就是:只有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有好孩子才能得到周边人的关注和爱,一旦不听话,就会失去周围人的爱。

所以,为了不失去别人的爱,他们只好一点点的让出自己的利益,牺牲自己来换取大家的爱,并且觉得付出的越多,得到的爱就越多。

最后,懂事已经成为他们讨好别人的方式。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他最终要面对的就是真实的自己。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