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再小,也不能没有咖啡店

提起咖啡馆,你能想到什么?也许是《六弄咖啡馆》里小绿和心蕊的青春爱情,也许是《等一个人咖啡》里思萤藏在心底的那份等待,亦或是《第36个故事》里朵儿开咖啡馆的执着梦想。如今,在奔波忙碌的现代社会,咖啡店不仅是城市人的第三空间,更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寄托。

国际咖啡组织(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的《中国咖啡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年人均消费咖啡不到十杯,和欧洲及北美人均消费水平差距相当巨大。看到这里,作为渭南人的你可以想一想,去年自己喝了几杯咖啡。但在最近几年,中国的咖啡市场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以星爸爸为例,虽然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3124家门店,但仍以每年超过500家的开店速度扩张。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咖啡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饮品。也许这个趋势在渭南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90后及00后踏上社会舞台,渭南很快将不可避免地开始咖啡城市化,星巴克来渭南那天不远了。

去年年初,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雁塔区调研时说:“西安现在40多家星巴克,这肯定是不够的,400家还差不多。”当他得知经开区的星巴克门店数量仅有6家时,说:“这个数量,加个零都远远不够。”王永康书记的一番话,显示了一座城市对于开放和商业活力的渴求,媒体将其总结为“星巴克算法”。的确,咖啡店的数量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商业与消费活跃程度的指标。上海拥有5296家咖啡店,渭南有几家?也许,咖啡店数量的差距就是渭南与上海的差距。

最近几年,渭南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业余生活除了吃吃喝喝,还可以唱唱K看看电影,周末还能去周边人造景区逛一逛。不用提北上广,同样的时间,离我们最近的城市西安,咖啡店里坐满了人,看书、学习、工作、交谈,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为城市的固有标签。渭南再小,也不能没有咖啡店。

知乎上有一条高赞回答对咖啡店是这样定义的:它有点吵,却并不喧闹;人很多,却彼此独立;拥有着浓厚的现代社会的烟火气息,但你却笃定地知道不会受到干扰;它提供给你一种观察的机会: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但你知道无需跟他们发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