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喝葡萄酒的最好状态

——

前两天翻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在上面声情并茂地批评某些喝酒的现象:

要么用来灌醉姑娘,图谋不轨;

要么用来讨好上司,利欲熏心;

要么用来挥霍纵欲,花天酒地……

酒哥理解这位朋友的愤怒,酒是一种纯粹的东西,掺杂太多目的性,的确会沾染了它的美好。

01

说一个事,业内有个同行,每次饭局都是自己带酒,而且他带酒选酒的标准很有意思:

纯粹工作的应酬,无关紧要的酒局,带的葡萄酒,属于中下水平;

跟自己朋友,同事,很好的合作伙伴,带的葡萄酒,一定要中上水平。

头一次听这个标准时,包括酒哥在内的很多人都感到困惑,这到底是个什么逻辑?

他如是解释:「道理很简单,不同的心境,喝不同的酒。」

最好的酒,肯定要和最好的朋友、同事、合作伙伴喝,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时,你状态最放松,最纯粹的。

他一解释,酒哥深以为然。

不同人喝不同酒,并非区别对待的意思,因为这是一种对状态的预判。

我们去合作洽谈,商业谈判等应酬时,往往是谨言慎行,如履薄冰的,而此时我们的碰杯,笑容往往是带有目的性。

这种紧绷,自然不是品尝葡萄酒的最好状态。

喝酒,应该处于一个放下戒备,身体舒张,心理松弛的状态,这时候你喝下的酒,才是纯粹的,无杂念,无负担,也是最美味的。

02

有部分人喝酒,是冲着它的功能性去的,比如借酒浇愁,酗酒。

说实话,在喝酒的度上,酒哥认为心中始终要有一把尺子,度量自己喝了多少,不宜过量。

但不可否认,每一个人都有沮丧之时,失落之日,当人处于这种心境下,往往只想着暂时抛弃所有,通过喝酒来灌醉自我。

但酒哥希望有这种想法的人明白一点:

当你是以买醉、避难的心情去喝酒,你需要的不是酒,而是可以自我麻痹的酒精。

为什么很多人在牛饮时,往往会选择啤酒。

因为啤酒它自身带有「快餐文化」的特性,适合热热闹闹一堆人,在大排档面前,划拳打赌,感情深一口闷;也适合求醉的男女,大口大口灌自己,醉得人仰马翻,不分东西。

但葡萄酒不一样,它广袤无垠的风味,它如凝脂一般的细腻,更适合在松弛的状态下,细细品酌,慢慢回味。

如果你喝葡萄酒时,心里百般愁苦,一心只求醉,肯定尝不出个味儿来。

03

黄菡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

「松弛是对自我的终极接受。是因知道自己是谁,自然而然,做该做的,等待水到渠成。」

其实喝葡萄酒也是如此。

在松弛状态下,没有目的性,不讨好他人,只喝自己的,才能体会到葡萄酒的美妙。

从倒酒、入口、回味、到发出很享受「啊」的一声,一切都自然而然,不娇作,无忌讳,只管让灵魂和酒交汇碰撞。

酒哥之前写《一人独酌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时提过一个人物角色朴荷娜。

她是一个兼职语文老师,但在学院里的生活很身不由己,每天被人虐,为了讨好别人,不得不在各种场合中陪酒陪笑。

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她会放松身心,静静地自酌一两杯。

此时此刻的她,摘下面具,不用再对谁强颜欢笑,空余最真实的自己。

携着这种松弛感,喝出来的酒一定胜过山珍海味,胜过人间无数。

都市生活的复杂结构,注定了压力大、节奏快、生存法测残酷、以及一切都在变的命数。

葡萄酒所充当的角色,自然而然也一直在变:变得社交化,功能化,变成了各种目的的载体,好的坏的,甚至违背初衷的……

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同化潮流。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酒的作用万万千千,都不妨碍我们端正喝酒的心态。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把紧绷的心松开,用最空白的状态去喝酒,如此一样,奇妙的葡萄酒,才可以把你空白绘得缤纷多彩

— END —

今日酒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