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什么时间运动,降糖效果最好?

用户00973174706


颖食营养说重点:糖尿病患者选择早餐或者晚餐后半小时或一小时进开始锻炼比较合适。选择合适自己身体素质的运动为主,要根据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体重、平时的活动量等来选择。


什么时候锻炼最好呢?

以早餐或者晚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后开始锻炼较为适宜。餐前锻炼身体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可能会因为延迟进餐而造成血糖过低,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服用糖尿病药物是的血糖过高。还有一种可能是血糖先低,然后又因为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而变得更高,所以应该将运动时间放在餐后。不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则应该选择餐后一小时或者半小时来进行。


最值得提倡的运动是晚餐后,因为绝大多数人晚餐会摄入过多的能量,而用餐完之后就是会躺着看电视,体力活动少,会造成肥胖,所以建议在晚餐后锻炼,对于血糖控制和体重控制都有利。

糖尿病人的运动也要定时定量,努力做好这一点,才能真正有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利于控糖。


糖尿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运动,比如慢跑、打球、跳舞、爬楼梯、游泳等等,还是以有氧运动为主,全身性的运动比较好。



颖食营养


回答摘要: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要想降血糖的效果更好,最关键的并不是在什么时间运动,而是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怎样。

以下是详细介绍:

糖尿病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血糖水平较高,而运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和降低血糖水平,因此,对糖尿病人来说,运动是降血糖的重要手段。

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要想降血糖的效果更好,最关键的并不是在什么时间运动,而是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每次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怎样。一般来说,要想降血糖的效果更好,最好是采取力量训练加有氧训练的运动方式。其中,力量训练每次持续40~60分钟左右为宜,有氧训练持续40~60分钟为宜。力量训练会消耗大量的血糖,如果紧接着进行有氧训练,那么降低血糖水平的效果会更好。

大家好!我是《健与美》杂志社的编辑,以上回答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并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谢谢!


佳林健身探索


糖尿病人早上运动好还是晚上运动好?糖尿病人要因人而异,决定是否早上空腹运动,还是饭后运动。

如果你是初次检出糖尿病,并发症还不是很严重,本人建议早上空腹运动为最佳状态。这是本人早上空腹运动多年得出的结论。医生说的二型糖尿病不能空腹运动,事实上早晨身体中胰高升糖素,皮质醇和血液的浓度较高,根本不会产生低血糖的风险。

糖友们我把自己的运动规律拿出来和糖友一起来分享。2011年我初次检出糖尿病,血糖值空腹20.2,尿糖3个十号,医生建义要住院治疗。本人没有接受医生建议,从检出糖尿病的第二天开始运动,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全是早晨,天亮就出发,出发前喝一杯凉开水。起初每天跑二公里坚持了一个月左右,后来跑的更轻松就循序渐进最多跑五公里。 一直坚持至2017年底从来没有产生过低血糖。

2017年12月我市举办半程马拉松,我第一次参加了迷你五公里,这次跑完五公里很轻松,我就开始每天跑步里程加量,从2018年元月开始跑量从6公里,7公里,8公里一直加至20公里。4月份参加了江西新余仙女湖10.5公里比赛,成绩0:56:16秒排名119名。5月份参加了江西莲花县举办的半程马拉松以0:1:57:14秒跑完男女排名173名。

在停药七年迄今为止跑量己超过一万公里。这七年之中,从2018年的7月份开始运动量持续增量,并且每日打卡,从未间断,从22公里,23公里......直到29公里全都是空腹运动,都没有出现过低血糖现象。并且还成功逆转了自已的二型糖尿病以及并发症。

在这7年之中本人还做了二次长达两年时间的实验,找到了糖尿病血糖的来回之路,并且发现了糖尿病人血糖验证码,从空腹血糖20.2降至2017年空腹血糖4.82,餐后血糖5.69,今年6月份空腹血糖5.16,餐后血糖6.29。

这个结果出来糖友们自己可以决定早晨空腹运动好还是餐后运动好。不管什么时候去运动还得因人而宜,在这里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糖友有所帮助。

井冈山市李绍忠


李绍忠9


答:因为要上班,所以从没琢磨过“啥时运动好”。习惯了。十多年如一日。每天晚上新闻联播一完立马出门锻炼一个小时……

“迈开腿”仅仅是个“引子”。“抑制血糖不稳甚至超高”,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管住嘴”——深谙糖尿病的“致命”还在并发症。为了活得有尊严,下定决心,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在“管住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如今复查情况“优异”:不仅血糖餐前已彻底恢复到了“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已完全回归到了6.2,肝功一直“正常”,就连很多年的“高血脂”和“高胆固醇”也全都恢复到了“正常”!

深谙,只要如此继续坚持“管住嘴”并使之成为“生活习惯”,加之遵医嘱地“继续服用小计量的降糖药”(反正它对心血管很有好处),鄙人永远彻底告别“糖尿病”已是指日可待的事儿了!


拙笔淡静


案例:张大爷是2型糖尿病患者,医生建议他多进行体育运动。张大爷说,我的空腹血糖总是控制不好,那么我可以在空腹时进行运动,这样空腹血糖就可以控制好了。可是有一天张大爷晨起空腹快走半小时后,感觉心慌、出虚汗,他感觉自己出现了低血糖,于是立刻停止运动,测血糖,果然是发生了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空腹运动,因为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较低,如果再进行体育运动,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容易发生低血糖。当发生低血糖后,机体出于保护机制,会促进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分泌,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这样就到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反跳性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对病情非常不利。因此,不建议糖尿病患者空腹运动。

案例2:宋大妈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认为在吃完饭后立刻运动才能有效降低血糖,避免血糖升高。可是她练习饭后就即刻运动了几天之后,感觉胃不舒服,去请教医生才知道,糖尿病患者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是比较合适的。

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在餐后就即刻进行体育运动,因此刚吃过饭,肠胃负担较重,如果这时候进行体育锻炼,集中在肠胃的血液会分散到其他部位,这样就会降低肠胃功能,容易导致肠胃疾病。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一般为血糖高峰,此时进行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还能避免影响肠胃功能。


糖尿病之友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要想使运动取得好的效果,就要知道运动是如何起到降血糖作用的。

血糖是为人体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而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便来源于血糖,因此在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运动,既可达到消耗血糖的目的,又能避免血糖利用过度而发生低血糖,那么,这个时段是什么时候呢?

血糖来源于食物,人在进餐后食物首先会进入胃中,胃并没有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功能,它只起到将食物充分研磨,并将肝脏、胰腺及胃本身分泌出的各种消化液体与食物充分混合,为下一步的吸收做好准备。

随后胃会将处理好的食糜送入小肠中进行吸收,正常情况下进食后15-20分钟食糜开始进入小肠,30-60分钟达到高峰,经过约2小时胃将排空食糜,血糖也将随食糜进入小肠而不断升高,最高点将出现在餐后30-60分钟。

随着胃中食糜的排空,小肠吸收血糖的过程也将在餐后2小时基本结束,这也是为什么把餐后2小时的血糖作为血糖监测的一个时间点的原因。

基于餐后血糖的这种变化,在血糖升高到最高点时进行运动,有助于消耗血糖,有利于降低血糖升高的幅度,从而降低了全天整体的血糖水平,取得最好的降糖效果。由此可见,糖尿病人最佳的运动时间是在餐后30-60分钟。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糖尿病运动前要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之前,应该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眼底、肝肾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检查,还要进行病史询问。如果年龄在45岁以上,则最好做心功能激发试验,以判断心功能是否合适运动,这样可以了解目前自己身体的健康状态,从而据此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锻炼前一定要得到医生的许可,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动的人,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可以进行哪些运动。

什么时间做运动降糖效果最好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很重要,但是合适的时间更重要。

运动宜晚不宜早,尤其不要在早饭前空腹运动。

清晨是人体一天中血糖最低的时候,如果再空腹运动,极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加上清晨的时候人体的血液比较黏稠,此时运动会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情况的发生,尤其是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不要在早晨做运动。而且要避免在恶劣天气,如高温、高湿、雾霾天气下运动,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或憋气的情况,要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一下。

餐后1~1.5小时是最佳的运动时间

饭后不要立即运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引起肠胃不适。应该在餐后1~1.5小时后再运动,这个时间段碳水化合物已经被消化吸收,往往是餐后血糖最高的时段,此时运动可以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还能避免运动过程中的低血糖反应,有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服用降血糖的糖友要避开药效最强的时段

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糖友,应该阅读药物说明,了解药物在什么时间药效最强,避开这个阶段做运动。比如,单纯使用短效胰岛素的糖友,一般在注射后30~60分钟药效最强,这时不宜做运动,否则会加强药效,容易导致低血糖。

运动要有规律

不规律的运动仅有助于运动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对其他时间的血糖毫无作用,血糖控制是达不到满意效果的。持之以恒的、规律性的运动才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血糖。规律运动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利用健身器材做运动时要注意什么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喜欢利用健身器械来做运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运动方式,但是刚接触某一器材时要先了解运动原理,并熟悉一下运动过程,避免盲目操作造成的意外伤害。

比如一些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做旋转类运动的时候不要过猛,要缓慢一些,以免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发生危险。另外,老年人身体的柔韧性较差,骨质比较脆,用健身器材的时候扭动的幅度不要过大,以免损伤腰部等部位。


参芪降糖


健康先知道:糖尿病患者在用餐三十分钟后应散步、快步走20-30分钟以平稳血糖,除此外每周应完成3-5次有氧/耐力运动。

糖尿病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为机体分泌胰岛素减少或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糖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饮食和锻炼都很重要,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当然把握好运动方式及运动时长,对糖尿病患者平稳血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在用餐三十分钟后应散步、快步走20-30分钟以平稳血糖,除此外每周应完成3-5次有氧/耐力运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可遵循“一、三、五、七、九”原则:

1、每天至少运动1次

2、每次运动应持续30分钟

3、每周运动不可低于5次

4、每次运动时最大心率应达到170-年龄

5、运动不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应长久坚持

重点提示: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空腹运动,以免由于低血糖导致健康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关注我的今日头条/悟空问答账号可获取更多健康相关知识,我是您身边的健康管家,如有帮助请点赞支持,如有疑问可评论同我探讨!


薇健康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中不可缺少的一架,也是糖尿病控制达标的基石。掌握好运动的方式方法和正确的运动时间,对糖尿病的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很多糖友发现自己空腹血糖高,所以就在早上起来做运动,但是后来发现运动完之后血糖变化好大,有的低血糖,有的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会更高了。这让糖尿病患者很是纠结。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低血糖知道是没吃饭运动大,那空腹起来并没有吃任何东西呀,为什么血糖还会高呢?原因就是我们体内还有一个储存糖原的器官叫做肝脏。食物有一部分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能量不足的时候,肝脏会释放一部分糖原产生能量。空腹起来,由于机体的各项功能指标开始恢复,所以肝脏也开始活动起来,会释放一部分的糖原,使晨起的血糖增高,临床上称之为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空腹做运动是非常不适合的。

最佳的运动时间是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的餐后一个小时。

运动时长30分钟到60分钟不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切不要超负荷运动。

李实

国家二级营养师

王兴国特训班五期学员

糖尿病教育专员

高级育婴师

护师


实在爱营养


没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只要保证足够的运动量和强度即可。

运动疗法作为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中的一项,占据重要的地位。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而且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级预防效果显著。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为220-年龄,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较大强大的运动包括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游泳等。建议每周2~3次抗阻运动(间隔48小时),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血糖>16.7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应谨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