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在变丑短命这条路上死不悔改?

今天(3月21日)是国际睡眠日,奋战在职场上的你是否关心过自己的睡眠?是否今晚还继续点灯熬油做一只夜猫子?

如果你因为忙碌、拖延、焦虑而晚睡,那你就在进行慢性毁容和自杀。爱惜自己的生命,从一个好觉开始。

“我以为只是凌晨2:00多,但是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却告诉我一个令人无比绝望的答案——4:23。我已经记不清这是失眠的第几个晚上了,现在只等着渐亮的天色透过窗帘的缝隙宣示黎明的到来。”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早上打开手机后收到的第一条信息,是闺蜜小Q发来的一个记事本截图,显示的发送时间是早上4:50。我知道,小Q又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我回复:“亲,你又失眠啦?”

老实说,我很期望收不到她的回复,这样或许可以证明她那时正在熟睡。

不过,她的回复还是迅速点亮了我的手机屏幕:“是呀,哈哈!”隔着手机屏幕,我真是心疼彻夜不眠还能笑出来的她。

1见过凌晨四点的世界,或许只因无法入睡

我并不关注NBA,但我知道神一样的科比和他那个“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的著名采访:

记者:“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

科比:“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记者:“不知道,那你说说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究竟什么样儿?”

科比:“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科比称自己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十多年过去,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没有改变,但他已成长为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这个故事曾经让很多人在看过科比的奋斗史之后,感动之余也感慨自己的努力完全不值得一提。

只是在看过凌晨四点之世界的人中,并不都是像科比这样坚持早起并为事业而拼搏的人,也不一定全是成功人士,有些人只是因为晚睡,也有些人是因为失眠。

他们可能是这样的一群人:

把一天的时间交给了同事、老板、朋友、家人……所以想把入夜后的时间交给自己,并美其名曰:享受独处的时光

一到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就想起来自己碌碌无为的一天,他们觉得这一天不能就这样虚度,于是决定珍惜夜晚以寻求内心安宁,并美其名曰:给自己充电,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们把手头的工作一拖再拖,或许是因为不喜欢做,或许是因为工作太复杂而不知道从何下手,也或许是因为白天的诱惑/干扰因素太多,但是当deadline毫不留情地逼近的时候,他们不得不熬夜加班,并美其名曰:为了事业,我可以奋不顾身

他们怀着早睡的决心早早躺在床上,本想轻松一下,结果不小心打开了一个手机APP、一个视频网站、一个电商平台……结果越看越兴奋,最后干脆放任自流,并美其名曰:世界如此精彩,我怎舍得入睡

……

总之,晚睡的理由千千万,总有一款说的正是点灯熬油的你。

2晚睡的伤害潜伏在你身体,是颗不定时炸弹

你以为你熬的是夜,升华的是灵魂,殊不知各种或大或小的伤害正在觊觎着你尚且健康的身体。

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一个实验:科学家拿两只小白鼠做实验,一只按正常时间作息;另一只则让它日夜颠倒地过日子:白天将其关在黑房,晚上用日光灯为其照明。两只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一样,最后前后二者的寿命比是7:2。

而对于人的实验,英国伦敦睡眠研究院(London-based Sleep School )曾为了弄清楚睡眠习惯对人体的影响,研究人员让一名叫Sarah Chalmers的女子用两晚的时间:一晚睡八小时,一晚睡六小时,然后在第二天对容貌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如果说那个遥远的、有点抽象的概念“寿命”不足以引起人们对于晚睡危害的足够重视,外貌上的鲜明对比也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那晚睡可能导致的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可能会引起的抑郁、焦虑、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变差、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等危害能发挥多少作用?

其实,对于危害,人们并不是完全不知道,但很多人还是继续这样或侥幸或无可奈何地维持着夜猫子的生活。而我们自以为的那些所谓的“遥远的危害”,说不定就在赶来的路上,或在我们身边不时地上演着。

2017年9月,国内一位叫卡卡prancil的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称自己因为长期熬夜突发脑溢血,还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好在她最后被抢救了过来。

在鬼门关中走了一圈的她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作息规律”,她写到:“熬夜的伤害其实长期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地在鬼门关溜一圈再回来,近几年,那些因为熬夜而直接或者间接失去生命的事例并不少见:

2015年1月16日,34岁的歌手姚贝娜,身患乳腺癌去世。因为要出席很多演艺活动,姚贝娜经常熬夜排练,这成为诱发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5年3月24日,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张斌还发出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2016年6月,海角的副主编金波猝死在地铁里,在去世前曾连续几天晚上通宵赶稿子。

在百度搜索关键词“熬夜致死”,我们会看到很多相关的新闻↓↓↓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难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或许意外真的尚远,但你要知道,如果你总是心存侥幸、明知故犯,意外比明天先到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3不是每一次晚睡,都有足够的理由

大家可能会说:有的人的工作有夜班或者工作节奏快,根本没办法保证规律作息,但是除此以外的其他人,为什么明知道晚睡所产生的危害,但还是坚持晚睡?

我身边就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有过或者现在存在到了睡点却不想睡的习惯,即使并不具备熬夜的必要因素。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大学毕业后有段时间,每天一到晚上就兴奋无比,总是相信:夜晚来临,我的一天才真正开始;世界这么精彩,早睡岂不是浪费生命?

如今,随着互联网、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的日益丰富,像我曾经那样不想睡觉的人正越来越多,而且正在年轻化。

在今天,也就是

第18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于3月18日在北京发布了“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和睡眠医学最新成果”,该调查涉及13个国家(美国、英国、中国等)的1.5万余人。

调查指出,全球成年人中超四分之一的人报告失眠(26%);而在针对中国90后的调查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

荷兰的一些研究者曾在拖延和健康领域引入的一个新概念“睡眠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或许可以给这些无缘由不想早睡的人群一个合理的解释:现代人普遍晚睡的原因很可能是人们自己在拖延上床的时间,而不是传统学者认为的“失眠”“倒夜班”等外在因素。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当一个人完成工作、学习、家务等之后,总算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而洗漱、卸妆等等这些不得不做的睡前准备,很可能会把一个人从休息的状态再次激活到活动状态,拖延似乎便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这样看来,如果你总是在没有外界不可抗力阻扰的情况下,睡得比自己想要睡的时间更晚,那么你要注意,因为你很可能有睡眠拖延。

4跟上地球的节奏,才能愉快地玩耍

文首的小Q,以前其实是个睡神。在工作以后,因为不得已的加班也好,因为所谓的睡眠拖延也好,总之她开始晚睡、熬夜,熬着熬着,现在熬成了名副其实的失眠大神。

小Q曾跟我讲过失眠的感受:失眠的夜晚过得格外的快,你以为时间只过去了一个小时,而实际上,可能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已在不经意间溜走。

“有的时候,我会因为破罐子破摔的绝望反而获得放松,继而进入睡眠;有的时候,时间的快速消逝会进一步增加我的焦虑感,进而导致彻夜不眠。当闹钟响起,不论睡没睡、睡了多久,我都不得不拖着昏昏沉沉的脑袋和疲惫不堪的身体强行起床,白天的工作状态也一定会受到影响。”

一天中有日升和日落,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万物都随着世界的运行规律生存、消亡,人类也一样,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拥有更健康的体魄。

就像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获奖得者杰弗理·霍尔等通过研究关于昼夜的节律告诉我们的那个简单道理:白天工作、晚上休息,跟上地球的节奏才能愉快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