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吃啥?我给你安排上了!

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通常来说,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吃顿好的。如何让大家快乐起来?就是趁着过节放假聚在一起吃吃吃!

在这种时候,只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五本跟美食有关的新书,希望你获得吃得开心的灵感~

1

这本书的目录很有画面感,就像一群日本文学大家聚在一桌点菜:川端康成举手示意要一份伊豆海苔卷寿司,太宰治要鲑鱼罐头,谷崎润一郎要求他的饭“温软黏腻”,夏目漱石则喜欢餐后的饼干胜于正餐……这是一本有关这些文人饮食偏好的“八卦”,而你不能小看它,因为这些文人在吃这方面的爱好,和他们作品的风格质感大有关联。

每天的餐点就是文人秘密纪录的一部分,在书里收录的37位日本文学大家之中,有些人会肆无忌惮大谈料理,也有人认为“料理是低俗的题材”而不愿书写,小林秀雄和川端康成就是这种性情,但是,经过本书作者岚山光三郎深入查访,他发现这类人才是真正挑嘴的美食通,对于料理的讲究比旁人更强上一倍……

说这本书是“产生于料理中的日本近代文学史”有点夸大,

但是从料理深入追究文人的嗜好,不失为一种品评文学作品的独特视角,你也许可以“尝”出他们作品中不为人知的滋味。

2

光是看《福桃》的封面,你就能感受到它的狂野气息了,这确实是本超带劲、路子超野的美食Mook,内容也绝不含糊,毕竟他们的编辑就有米其林大厨本厨!

这一辑主题是“唐人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江湖:

在旧金山唐人街,美国中餐大师马丁 · 严如同国王巡视领土般“检验”沿街美食,即使店家跟他无关;伦敦唐人街里,只对懂行的饕客开放隐藏菜单;探寻20个国家、36座城市、44家中国餐厅的特色炒面,告诉你炒面才是中餐之王;以你想象不到的故事,揭秘野生人参从阿巴拉契亚山林到华尔街的秘密销售链;中餐的珍贵食材——顶级云耳竟成黑帮争夺的对象,甚至引发命案……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聊美食可以是不一样的范儿。

3

我们平常看有关历史的书感到头秃,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早已过去的人事物有隔膜感——离我那么远,我要这历史有何用?难免产生这样的想法。

但是这本《宋宴》,直接把你和宋朝美食的距离给消除了,因为这本书的重点就是教你用现在的食材重现宋朝的美食。

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

同时,这本书也是随笔,看书就像在宋朝穿街走巷,看看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听听知名的文士学者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

都说宋朝人懂享受,这回就由“吃”延展开去,欣赏这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

4

最近华农兄弟很火,他们在田间地头总能找到一些“很漂亮”的小动物,然后下一秒就给烤着吃了……而在法国,一个叫伊夫的厨师和一个叫雅克的画师组成了“乡土兄弟”组合,踏遍最偏僻的法国乡土,花一年时间拜访了伊夫最喜爱的生产者们,并由雅克将这些相遇图像化,呈现法国乡间最地道的美食宝藏。最后的成品就是这本书,像一部用素雅水彩描绘的法国美食原产地纪录片。

在这里,你能看到被称为“酒馆美食学”大师的伊夫和他的常年供货人分享如何吃好和做好的经验,这些人都真实而慷慨,只关心他们的产品如何获得杰出的品质。

最后还有个很实在的干货,伊夫一直致力于将米其林菜品平民化,书里附上了9份在家就能做的米其林大厨独家菜谱,不来学一手?

5

吃了一顿美味之后,你会想什么?别告诉我是下一顿吃什么……茶余饭饱,你可以琢磨琢磨美食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如果你想不明白,可以看看这本脑洞奇大的书。

这本书里提到的东西看起来都毫不相干,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它们何其相似!比如烹制爆米花和发射火箭用了同一个定律;烤面包香脆可口和善于储存氧气的抹香鲸有异曲同工之妙;玻璃瓶装番茄酱要靠快速摇动才能挤出,和蜗牛让自己往前爬形成的黏液其实是一种操作……

话说回来,为什么书名叫《茶杯里的风暴》?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把牛奶倒进咖啡或茶水里然后快速搅拌,杯子里就会出现旋涡,两种液体不是立即交融,而是逐渐融合。而从太空中俯瞰地球,你会在云团中发现相似的旋涡,冷暖空气不会直接融合,而是互相缠绕旋转,像在跳一曲美妙的华尔兹,这就是“低气压”或者“气旋”。旋转的茶水和旋转的风暴并不只是长得像而已,无论在厨房还是在宇宙最遥远的彼端,都存在着通用的物理学原理,所以每一件平凡琐事中,都藏着星辰大海的秘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未读(ID:unreadsky)

- END -

直达《舌尖上的法国:冬藏春耕》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