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祭灶饭原来需要这样吃~

蒙古语称灶王奶奶为“嘎赖罕额赫”。

说奶奶,也不老,千百年来就那么年轻。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生活在牧民家,只有腊月二十三四回娘家走一趟,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所作所为。主人家为了让她“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就拿最好吃的东西为她饯行,这就有了祭灶饭。

在乌审旗,大多数蒙古族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祭灶节吃祭灶饭的......

祭灶饭包括煮羊胸叉、羊肥肠、羊脊骨和“噶灵巴达”(汉族俗称的枣饭)大锅满满煮上一锅,屋里渐渐开始飘香......

主人在剔羊胸叉时必须将口鼻捂住,意为这样才干净。

因为羊身上只有羊胸叉骨是直的,能够连接天地,所以蒙古人祭火时要使用羊胸叉。

羊胸叉煮好后男主人会将羊胸叉上的肉剔下来用提早从羊身上取下的羊毛碾成毛线将胸叉绑好,准备祭火。

羊胸叉是祭灶最主要的用品,包裹羊胸叉需要使用哈达 1条、麻纸1张、佛香3根、红黄蓝白绿五色绸各1条、酥油少许、红枣3颗、祭灶饭1勺、果条3根、炒米少许、柏叶若干、白蒿草若干、榆树枝若干。

祭灶饭里还有一道美食就是“噶灵巴达”,“噶灵巴达”是用之前煮羊胸叉的肉汤加大米、黄米、奶酪(奶渣子,越酸越好)、红枣熬煮的。口味酸甜油滑有嚼劲,食后回味无穷......

在正式开餐前是要进行祭火仪式的,全家人跪在灶火旁,主人开始吟诵《祭灶词》:“灶王奶奶您老人家,从今年的此时,到明年的今天,保佑我们家里人丁满,牲畜满。不要有灾病,不要有三长两短,老少长命百岁,个个健康平安……”念到相应的内容上,男主人便站起来,将牲畜胸骨头朝北,凹朝上投进火中。其余成员,都仿照他的作法,把手中的酥油、奶制品等等各取少许,洒在火上。然后互换供品,再取再洒,使每人能把所有供品祭洒一遍。

祭火仪式之后便可享用美味的祭灶饭啦,传统的祭灶饭食用方法是用手直接食用的,这样表示虔诚!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简化了......

乌审旗发布综合报道

-第1106期-

栏目:绿色崛起

编辑 边步霞主编 乌兰 审核 陈小龙

新闻·生活·公告·文化·旅游·文明·学习

乌审旗发布 乌审新媒体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