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无锡老地名,都知道的人一定是正宗老无锡!




谈渡桥、书院弄、后西溪……这些无锡地名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但说到它们名字背后的故事,却不一定都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无锡都有哪些街巷地名,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前西溪、后西溪

前西溪和后西溪,很有韵味的名字,乍一听像是河流小溪的名字,其实是路名。这里原来有前后两条溪,中间有住宅,于是宅南取名为前西溪,宅北取名为后西溪。



上马墩

据说在南宋时,宋郡马过孟玉在此设白色马石,以便踏石上下马,故名上马墩。古旧的上马墩路藏着好多人的回忆,夜宵摊头也是一绝。

棉花巷

棉花巷是位于五爱北路旁边的一条老弄堂,每次走到这里就仿佛回到了记忆里的旧时光,清朝时期因巷内设有棉花行而得名


书院弄

书院弄是位于胜利门地铁站边的一条小弄堂,因为清朝乾隆时弄内原有严氏书院(又称严氏试馆),又为衙门书办聚居之所,故得此名。


鱼腥巷

鱼腥巷位于现“银辉城市花园内”,连接勤学路和上塘街。光听名字就知道它和“鱼”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巷子形成于清末、民国初期,曾因清代该地为卖鱼之地而得名,现仅在“顾毓秀故居”朝南的大门上依旧保留着鱼腥巷的旧称。


留芳声巷

巷子位于市妇幼保健院北面,连接解放东路和新生路,巷名有

“留芳百世”的意义。


日晖巷

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日晖巷原名石灰巷,因为清朝时期巷内堆放石灰而得名,1974年因原名不雅改成现在的“日晖巷”。


小娄巷

小娄巷是无锡市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自宋代以来曾有一位状元、十三位进士和十五位举人出自此处,到当代,两院院士、著名高校校长亦频出此处,是无锡有名的“才”地。


据悉,百年前因巷内有小更楼得名的小娄巷,将被打造成以“江南书厢”为主题、“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街区,有望在7月底开街亮相。


夹城里

位于清扬路西面,老体育场南面的“夹城里”,曾是无锡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有说五代十国时,南唐为抵御吴越王侵犯在无锡城墙外加筑外郭,城郭之间称夹城里。


也有说民国初年,无锡民族工商业发展迅猛,许多外来打工者在这里定居,居民区夹着城区,所以才得名“夹城里”。



谈渡桥

原跨南门外谈渡河上,传说此桥系谈姓人士建于老渡口,故名。现河已填没,有名无桥。


莲蓉桥

位于北门外,跨环城运河。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因无锡北城门古称莲蓉门,故建桥后取名莲蓉桥。


吴桥

位于黄埠墩北,跨大运河。1916年商人吴子敬出资建造,故取名“吴桥”。


宝善桥

跨惠山浜。明朝万历年间建造,有信奉因果行善之意,故取名宝善桥


蠡桥

位于苏锡路与梁溪河交叉处,跨梁溪河。因靠近仙蠡墩,故有此名。


宝界桥

1934年荣德生60寿庆时出资建造。跨五里湖,

因位于宝界山之北,故名“宝界桥”。系钢筋水泥结构桥梁,有60个桥孔,俗称长桥。


巡塘桥

巡塘桥位于位于华庄街道,因建在巡塘河上而得名




望湖门

俗称南门。旧城墙之南城门,曾名阳春门、朝京门。


试泉门

俗称西门。旧城墙之西城门,曾名梁溪门。


控江门

俗称北门。旧城墙之北城门,曾名莲蓉门,抗战胜利时改胜利门。


靖海门

俗称东门。旧城墙之东城门,曾名熙春门。




南方泉

南方泉古镇,南临太湖,背靠军嶂山,当地至今沿河仍保留有建于明、清的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建筑数百间。

“开化方泉”古井、“开化文社”旧址、长泰寺、方湖寺、古墓群等,见证着南方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匡村

匡村在杨市镇(今属洛社镇),是一自然集镇,著名实业家匡仲谋和锡剧名艺人匡耀良都是匡村人。

1906年由匡仲谋创办的匡村中学老牌坊还较完整地保存在省锡中之内,为市级文保单位。


舜柯山

金匮县志记载“因舜、柯两山相连,故名舜柯山”

传说舜在山下垦过荒而得名舜山;又传吴公子仲雍六世孙柯相所治之处为柯山。元《金匮县志》载:“而谓之历山者当自南朝始,曰舜山、舜柯者,后人因历山之名,故附会其说”。


西水墩

位于环城古运河和梁溪河的分水口,靠近西水关,面积13600平方米,系四面环水的小岛,誉称大运河无锡段的“地轴”。

南宋著名诗人尤袤、明太子太保秦金先后在此建墅园或宅园,又名“太保墩”。


雪浪山

宋代山顶建有雪浪庵而得名。为军(山字旁)嶂山东延横脉,故又名横山,山东麓建有横山寺。


芙蓉湖

已消失的古代湖泊,在无锡北部,湖之一部分现演变为大运河的河道。因湖中长有很多荷花而得名。


梅里

宋代无锡古乡名之一,传为泰伯定居地,原称梅里,现在名为梅村街道(说梅村街道知道的人就多啦)


阳山

很多人因为水蜜桃而知道无锡阳山,却不知

道阳山是安阳山的简称

安阳山地区原是周武王时安阳侯周赟的采邑地,安阳山北坡的朝阳洞和翠微寺,曾是宋代大觉禅师修炼处。以后提到阳山可别只知道水蜜桃啦!


胡埭

宋代原名湖埭,因毗邻太湖而得名。


堰桥

说到堰桥我还有点惭愧,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一直都不知道这块区域是因为以前有高鲁堰桥,所以简称堰桥。


陆区

陆区原名陆墟,汉代大夫陆端组织匠人开采阳山石渐成集市(墟)而得名。1929年即建陆区镇。

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陆灿始建单孔石拱桥,因在陆墟集市之处,并跨陆墟港,故名陆墟桥,又名陆区桥,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清溪

梁清溪是梁溪河的古称,三个字都带着水,湿润润地养着无锡人。

水面宽阔,帆樯林立,风景迷人。历代文人墨客爱以“烟树茫茫,渔舟唱晚”描绘梁溪河景色。


长广溪

全长约15公里,水面最宽处约300米。取“溪阔水长”之意。吴塘门在长广溪南入太湖之口。


仙蠡墩

仙蠡墩是迄今为止无锡近郊发现的最早的无锡先民聚集地之一,迄今约5000-6000年。

仙蠡墩也是无锡母亲河,是梁溪河历史文脉的源起。


东亭

以前叫“龙亭”,只因朝中有人诬告华太师造龙亭谋饭反,朝庭派人下来暗查,华太师提前得知后便“一夜改东亭”。


玉祁

玉祁曾称“王祁”,因明代丈量地籍为“玉”字号,又与芙蓉湖水乡地貌特征吻合,故改称玉祁

,1929年即建镇。


藕塘

因该地原有一大塘,塘内有很多莲藕而得名,1929年即建镇。


甘露

甘露古名月溪,因月照而名;后因甘露降地而名,或说是唐代建甘露寺而名,1929年即建镇。


沙文丼

在市中心和平电影院的东南,有一条400多米长的小弄堂,名曰‘沙文丼’。

据《无锡金匮县志》附图载,原为‘沙盆潭’,后谐为‘沙坟丼’,1966年改为‘沙文丼’。在无锡话中,丼的读音与dàng相近,但百度百科称,丼字只有jǐng和dǎn两种发音。


鹅湖

又名濠湖、鹅真荡。因状如鹅肫,俗称鹅肫荡,因为“真”与“肫”音近,几经周转就成了现在的“鹅湖”。



寄畅园

如果说寄畅园是一幅古画,那么从明代中叶始,秦金勾勒出了大致的轮廓,50多年后秦耀精心描绘了二十景,120多年后秦德藻整理装裱,150多年后康乾二帝多次观图题咏。

其后,这幅古画又穿越200多年时光,留存至今……


梨花庄

位于北栅口之北,最晚在南宋时也已有此地名。

清康熙年间这里成为豪富沈万三的别圃,如今这里也算是无锡为数不多的古地名之一了。


古竹

位于马山冠嶂峰北侧。因生长着大量的竹子,后人便将此地称为古竹。是马山岛上最大的一个集镇。


鼋头渚

鼋头渚知道的人就比较多了,明末王永积《锡山景物略》称:“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为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三叹荡

鸿山镇后宅,村东水道有一墩曰西施墩。苇芦丛生,水涸则现。

闻西施自沉此处而死,范蠡望之而三叹焉。明清时称三叹荡,后乡人转音为省滩荡。


高子水居

高子水居是明代东林党领袖之一高攀龙隐居读书27年的地方,而今日它被建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纪念性园林。


当年高攀龙辞官还乡,在蠡湖边的鱼池头水中构筑一座小楼,小楼四面开窗,可以望山,可以观水,可以清风送爽,可以阳光普照,可以明月作伴,因而高攀龙题名“可楼”。


怎么样

无锡这些地名你都知道吗

没想到这些老地名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吧!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哦

————— END —————

撰文 | 红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