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吃3肉,防2寒,照着做,今冬不生病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意味着2019年的冬天正式跟我们打招呼啦。立冬过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此时饮食应以滋阴潜阳、补肾益心为主,以提高身体御寒能力,你准备好开启“吃吃吃”模式了吗?小编给大家准备了“3肉”,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也来了解一下立冬的养生秘诀——

立冬吃3肉,滋补又养身

羊肉

俗话说“立冬吃饺子,耳朵不受冻。”羊肉饺子味道鲜美,还可补养脾胃,立冬常吃,是再适合不过了。中医认为,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等作用。元阳相当于人体的一个火源,能够给身体补足能量,吃完羊肉会觉得热,就是这个原因。

此外,羊肉走肾经,而肾藏精血,吃羊肉可以起到补充精血的作用。羊肉也入心经、脾经、肺经,可补心气、养心阳、疗肺虚,是很好的药膳食材。

★ 羊肉加点料,轻松除膻

羊肉除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调料和配菜上下功夫。橘皮、孜然、料酒、酱油等调味料,都有祛除膻味的作用,可按喜好添加。

羊肉饺子

原料:羊肉、猪肉、葱姜、花椒、油、盐等。

做法:羊肉浸泡一段时间去血水后切块,把猪肉和羊肉按照3:7的比例搅成肉馅。花椒泡水滤渣,将花椒水分5-6次打进肉馅,边搅拌边加水。

打好的肉馅里,加入葱姜末生抽、盐、一小勺香油、两大勺油搅拌均匀。擀皮包馅,水开后煮饺子即可。

功效:温阳散寒、补养脾胃。

牛肉

如今牛肉火锅盛行,新鲜牛肉切薄片,涮8~10秒就能吃,鲜嫩爽口,实属一绝。然而,牛肉可不仅是餐桌美食那么简单。

中医认为,牛肉“专补脾土”、“功同黄芪”,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的最佳补养品之一(推荐嫩牛肉汤),尤其适合大病初愈、精神体力刚刚恢复的人。

此外,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可以帮助增长肌肉、增强力量;富含的蛋白质、维生素、锌、镁等,则可以补充人体日常所需。

★ 4个小妙招,炒出“嫩”牛肉

炒过牛肉的人都知道,牛肉容易炒老,怎么才能吃到鲜嫩的牛肉呢?在此分享几个炒牛肉不老的妙招:

1、逆着纹路切:牛肉要选既瘦又嫩的肉,如里脊、外脊等。切牛肉时,要逆着肉的纹路来切,而且切得越薄越好,这样炒出来的牛肉才更嫩。

2、裹淀粉:取适量干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等),与水以1∶2的比例调成湿淀粉水,拌入已经切好的牛肉里,抓匀静置半小时再炒即可。

3、裹蛋清:把牛肉片切好后,加入适量鸡蛋清搅匀,静置30分钟再炒。如将裹蛋清和裹淀粉上浆结合起来使用的,效果更好。

4、加啤酒:取适量的啤酒淋在牛肉上,30分钟后再炒也是不错的选择。

嫩牛肉汤

原料:嫩牛肉、胡萝卜丁、卷心菜。

做法:将嫩牛肉洗净后切块,加酒、水等烧煮,至牛肉酥烂,再加入胡萝卜丁、卷心菜等,略一沸即成。起锅前,加入番茄酱。

功效:补脾补虚。

鸡肉

俗话说,“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秋冬时节,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需求较多,经常喝鸡汤进行滋补,不仅可以御寒,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

鸡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补脾开胃,增进食欲,还有温阳补气、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是名副其实的冬季第一汤,有“济世良药”的美称。

★ 吃鸡进补,需分清公母

公鸡属阳,温补作用较强,比较适合阳虚气弱者食用;母鸡属阴,比较适合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

滋补乌骨鸡

材料:光乌鸡1只(700克),当归20克,黄芩20克,沙参30克,大枣10颗,枸杞子20粒,葱、姜适量。

做法:乌鸡剁成块,焯水后捞出。药材洗净用纱布包成药料袋。蒸盆中放入所有材料,加清水淹没鸡,用旺火蒸1.5小时,取出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补气、增强免疫力。

立冬防两寒,今冬少生病

立冬过后,气温降低,防寒保暖自然要提上日程,尤其是身体这两个部位,更要注意:

防颈寒

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仅布满了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风池穴、大椎穴等。而冬天是落枕、颈椎病的高发期,稍不注意颈部就容易受凉,导致落枕、颈椎病等问题。

★ 防颈寒,两个“神器”帮大忙

防颈寒,可以选择两种神器:

高领衣服围巾。这样不仅可以挡住寒风,还可以帮助颈部保暖。

防脚寒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处于身体循环的末端(离心脏远),相比起其他部位,供血相对较差,再加上脚部脂肪薄,御寒能力差,更容易受寒。

★学两招,双脚暖呼呼

穿好袜子:冬季偏凉,此时穿衣不宜露出脚,应该穿长袜、长裤,做好保暖工作。平日在家应当穿鞋,不要光脚在水泥地上走。

泡脚:泡脚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疲劳、酸胀等。建议每晚临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水量以齐踝关节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