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蒸甜米

蒸甜米 / 赵伟宏

蒸甜米 / 赵伟宏

时光匆匆,弹指一挥,又是一年。站在年末的拐角,我努力地寻找着年味儿,感慨一年不如一年的冷清,思念儿时年的欢乐,惦记那件赶集买回的新衣裳,在无忧无虑的玩耍中度过,留恋饭桌上的那一道道美食……

记得一走进腊月,妈就寻思着给我们做可口美味的美食。一碗香香暖暖的腊八粥,盛满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祝福。吃一片灶馍,把一年的美好回忆。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六,把面发。农家鸡肉,猪肉是年的特权。父亲会提前把臊子燣好。酸辣爽口的面条,就是春节的家常便饭,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年因此而有意义。各式各样的花馍馍里寄寓着蒸蒸日上。三十的晚上,更是熬一宿,忘不了的是弥漫的香气,忘不了的是锅里的那一口甜米。

蒸甜米是关中人过年时节宴席上招待客人必不可缺的一道"热菜"。农家人自已做,就图一个热热闹闹,黏黏糊糊,甜甜蜜蜜。无论对友情,亲情还是爱情。

关于蒸甜米习俗应该和蒸甑糕联系在一起。甜米与甑糕本质是同一类东西,做法大同小异。古书记载,甑糕可能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我更乐意去说,蒸甜米也大概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吧!

蒸起甜米,其实很简单。跟集的时候,妈就把糯米,大枣,葡萄干,核桃仁这几样食材一一买好了。她会提前2小时左右,将糯米与红枣都泡一些,一并和葡萄干,核桃仁沥水,清洗几遍。爸烧火,妈就开始做。一碗米三碗水是基本原则,水和米倒进锅后,先大火后改中火,人不离锅,边烧边搅以防粘锅。这时候,娘总会提醒父亲,火候要慢点,久而久之,爸的技术算过关了。爸和妈配合的那么好,就如同这锅里的甜米一般。等到米水相融,用勺子舀起粘稠不稀的时候,撒枣撒糖,改为小火,焖几分钟就熟了。熊熊红火烧起来,浓浓的香味飘过来,甜甜的幸福蒸起来。正在卧室看电视的我们,会时不时地跑去看一眼,嗅一番。小弟不停地问着妈熟了没有,真有等不及的节奏。

过去农村人蒸甜米也就这样做的。随着厨房用具的越来越现代化,那一口大锅似乎发挥作用少了。人们改用了电饭煲去蒸,干净,省时,匀称,简便。先把米和水按1:I.4的比例加糖先蒸熟,然后找一碗擦油,放入食材,再放米蒸15分钟倒入碟子就可以了。红白相间,酥软可口,滑滑地,甜甜地,丝丝地,老人小孩就好这一口,甜到了心窝。

一年又一年,送走了寒冷迎来了温暖。一年又一年,苍老了容颜,丰富了记忆。那一口甜蜜了时光,舌尖上的味道久久无法忘怀。浓浓的年味儿,就在母亲蒸笼上氤氲的水气里……

今天腊月二十五,又到一年蒸甜米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