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过春节,讲究!老规矩不能忘啊



过年了!过年了!

小北这里给您拜年:

祝各位,佳节愉快,鸿运当头!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串门团聚是免不了的,这也是彰显咱北京人懂规矩,讲礼数的好场合。小北和您一起来瞧瞧,北京人过年时,是有多讲究!




串门儿不空手



朋友,发小,同事之间,在春节假期相互走动,都会备好礼物,利用这喜庆节日联络感情。比如 稻香村的点心,张一元的茶叶,天福号的熟食。



春节期间,少不了亲人相聚、好友相会,开怀畅饮、大快朵颐一番是少不了的,这时候北京人在餐桌上的讲究,就体现出必要性了。



吃饭不能吧唧嘴



北京人认为,吃饭吧唧嘴,那吃相忒难看,尤其是女孩子更不能那样。




吃鱼不能说“翻”



过年的饭菜里,离不开鱼。而翻鱼和翻船同音,这大过年的可是不吉利,所以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煮饺子,“看破不说破”



过年也少不了吃饺子,那么煮饺子的时候破了总归是不好的,所以过年期间煮饺子,“破”的字眼记得要回避。




吃菜不许搅菜碟儿



在北京,围桌吃饭,夹菜时,在盘子里乱翻的人,铁定被数落,小孩子这么做,大人更是会当面“教育”。




吃饭时不许筷子竖插在碗里



这是过去祭奠死者时,到了坟圈子,才把筷子竖插在碗里,所以家里长辈最忌讳这个,吃饭的时候,谁这么干,纯粹是给别人添堵呢。




不要用筷子敲打碗盆



在北京人看来,有这种行为的人都是“丐帮”的,只有乞丐讨食时才会用筷子敲打碗盆,家长会告诫小孩说不要学叫花子。




盛饭不是要饭



过年了,有人来家里做客,客人吃完了一碗饭,你好心问客人,张嘴就来:“你要饭么?”



估计人家听完后,放下碗筷就走人了。记住,在北京,遇到这种情况,要说:“您还添饭么?”



吃饭时不能端着碗满处跑



在北京,大家一起吃饭时,您不能端着碗满处跑,这行为也是“丐帮范儿”,也不能随便换座位,落座就是落座,换来换去的没礼貌。




长辈先动筷子



春节了一家人吃团圆饭饭,长辈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动碗筷的!




吃饭时手扶碗



吃饭时,手要扶碗,不准一只手放在桌下!




夹菜只夹眼前的



夹菜吃只能吃跟前的,最好别夹别人跟前的。




喝汤不许吸溜



喝汤出声给人印象也不好,显得没教养。容嬷嬷在宫里也是这么教育小燕子的,都记得吧。



北京人除了饭桌上的老礼儿多,在与人交际上,更是有讲究、规矩。



不给别人添麻烦


北京人有眼力见儿,家长打小就告诉姆们不给别人添麻烦,破事一堆的人,在北京最不招人待见。



不玩心眼儿


北京人办事、交往,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抖机灵,不玩心眼儿,不弄那鸡贼的事儿。说实话,都这个年代了,跟人耍心眼,玩鸡贼,谁看不出呀?



打听道儿要下车


打听道儿,不下车问路,老北京人一准儿说你,不懂的礼儿。还记得《老炮儿》里面,六爷架着鸟笼子,怎么教育那对儿小年轻的吧?



不许说瞎话儿


这是爹妈打小就教育姆们的,说瞎话害人害己,长大了到社会上再说瞎话,吃亏就在后面了。



不许斜眼看人


北京人认为斜眼看人,对人极不尊重,是看不起别人的表现。当然,如果天生“偏见”,那就另说了。



不许抖腿


抖腿给人的印象不好,有点吊儿郎当的样子。所谓“女抖骚,男抖穷”,这个毛病真不能有。



跟人说话时候嘴里别嚼东西


边嚼东西边跟别人说话,说话不清楚不说,还显得不尊重他人。



不许咋咋呼呼


打小长辈就教育姆们,在哪儿都不许咋咋呼呼的,显得自己特“能耐梗”。



“酒满敬人,茶满欺客”


劝酒时要斟满,以示对对方的尊重。那歌怎么唱来着?“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但倒茶恰恰相反,绝不能满,满了就是欺客。



“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住”


过去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家里拜访或串门。一般是不留饭或住宿的,万一吃着半截儿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这纵有千般巧嘴也说不清了。



必须尊老


长辈跟小辈说话时,小辈得乖乖听着,不许嘟囔,更不许还嘴。否则,吃大耳帖子是必须的了。



“您吃了吗?”


这是最有北京味儿的打招呼方式,其实并不是真的问吃没吃,而是反映出北京的礼数,何勇在红磡体育场演唱《钟楼楼》,对着台下的香港观众用最地道的京腔问候,就是:“吃了么,您呐!”



“说声请,叫声您”,小不了你,大不了我,却透着亲切和关心。


再来说说老北京只在过春节时的“老礼儿”、“禁忌”。



大年初一不回娘家


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过年期间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说是“过年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忌借钱


说是“春节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春节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品)


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不过在当今社会,当孩子们由于不慎打碎了家具也不要紧,只要大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碎)来(了)好,岁来好,岁岁平安”,也就化凶为吉了。



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说白了,这都是年前该干的事。



即使时代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可这些皇城根儿下的规矩、习俗、老理儿,还是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咱北京文化古都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