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一个动作做错,口罩等于白戴!4种错误戴法要当心

■错误 1:戴“漏气口罩”

有的人以为把口罩戴好了,实际不然。因为漏掉了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鼻夹处没有完全贴合。口罩上方没有贴合,外界的病毒及其他有害微生物,进到口罩与脸颊之间。

正确做法:按按鼻子,贴紧下巴,越严实越好。

■错误 2:戴口罩不分正反

 口罩白面朝外,是典型的戴反口罩。口罩其实是多层结构,以常见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为例,共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如果戴反,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就湿了,口罩潮湿丧失阻挡作用。

  正确做法:有颜色的面朝外,白色的面朝内。

■错误 3: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

口罩能阻挡有害的病毒、细菌,最外面那层肯定是最脏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则为病毒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如果忘记洗手,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原本用来阻挡病毒细菌的口罩,却成了疾病的传播者。

正确做法: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拿住挂耳绳取下即可。脱下口罩后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不摘口罩。

■错误 4:口罩喷满酒精或高温蒸煮

  最普通的一次性口罩也是多层结构,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外层能阻水,是因为借助了液体表面张力。口罩外层也有类似的阻水效果,如果用大量酒精或高温蒸煮处理口罩,会导外层材料变性,对水(血液、唾液)的阻挡能力下降,口罩的过滤功能降低,甚至失效。

  正确做法:对于可循环使用的口罩,直接晾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清洁透气的纸袋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