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篇说什么?

用户12345670wys888


太阳病,就像天地否卦的上九卦,人体阳气最多的时候,病在六腑,可以发汗解表。比如厥阴病,就是天地否卦的初六卦,人体阴气最多,阳气或尽将尽之时,无汗可发,无表可解,病在五脏。


吉娃831


太阳篇是《伤寒论》的重点篇章。

全书398条计112方,太阳篇占了178条74方。

在本篇中,张仲景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全面阐述了最基本的中医学理论,集中体现了全书的理法治则和方药组成规律,同时也提出了中医理论的许多基本概念,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理论基础,也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关键部分。由于本篇论述详尽,以后各篇多是简笔略述,特别是《金匮要略》,书名就叫《要略》,如果不系统全面掌握太阳篇,后边的内容就很难读懂。





骑驴去读书


看一下《桂林古本伤寒论》,正宗的。六经辨证是寒疫伤寒病特有的。六淫为病和寒疫完全不一样的。该书眀白地告诉你。


金自强2


太阳病,是中医的证型。特点是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在六经辨证理论中,太阳病不是像肺炎、肝炎一样的个别病,而是一个概括的特征,是很多病的开始发作时候的共同特征。比如流感、肺炎等等,它们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就有太阳病的特点,脉浮、头痛、怕冷,具备这些特征,就叫做“太阳病”。太阳病在人体的皮肉之间发病,而阳明病在肠道,少阳病在半表半里,病位不同,应该注意区分。.太阳经证治法(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3)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个人意见:当以辛凉轻透为主,可用银翘散。2.太阳腑证治法(1)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2)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3.太阳病兼证治法(1)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3)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4)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攻之。


白泉堂


太阳经有三份阳,又称大阳、巨阳,系人体之藩篱。风寒之邪致病太阳经首当其冲,故《伤寒论》将太阳病篇列为六经之首。在全书398中,太阳病篇占了178条,且是六经病中唯一分上、中、下三篇论述的章节。本篇详细论述了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及温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医护理方法与治疗禁忌,治疗原则,误治后的救治方法和传经的诊断等,全面而且详细。对于一些诸多原因造成的坏病或诊断归类不明的病证,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首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对后世中医学影响颇深。


没棱角的石头5


伤寒论百分之60内容为太阳病内容。

主要讲四个方面:

中风、伤寒、温病、风温



生殖男科李军良


太阳病,多发生在外感疾病初期,主证为发热,畏寒恶风,头项痛,脉浮等表证,也称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而内传膀胱,则为太阳腑证。证见发热恶风,烦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或证见少腹急结硬满,小便通利,其人如狂或发狂,脉象沉涩。


探索国医之血仍未冷


太阳,统荣卫,司气立,主一身之表,包罗与保卫全身。荣卫,是心荣、肺卫。经络又联系到小肠、膀胱。太阳不依经络立论,又带有经络脏腑的关系。


用户9652809520611


太阳病主要讲述了外感疾病初期的临床表现和治法。一个是太阳经证和太阳腑证和太阳变证!太阳经证其中包括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和温病!太阳腑证有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


小中医徐大夫


仲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了太阳三大病种,中风,伤寒,温病。病理,治则,方药。中篇论述了太阳,并病,合病,过经,病理,治则,方药。下篇论述了太阳杂病,病理,治则,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