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宝宝不爱说话多是这3个原因,聪明家长这样做,孩子“伶牙俐齿”

说话也是一门艺术。很多家长从宝宝出生后就一直挂念着孩子的说话问题了。

看着别人家的宝宝在街坊邻居面前“妙语连珠”地讲着幼儿园的趣事,可自己的孩子却依然没有说话的欲望。家长不由心急:难道真的是孩子的语言能力低吗?


一、为什么孩子不爱说话?

1.形成习惯、没有说话的人

有些家长工作繁忙,早出晚归,连自己休息的时间都无法完全保证,更别说陪伴孩子,带孩子出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了。孩子从小就孤独地长大,什么事情都会自己闷在心里,周围也没有可以说话沟通的人,生活环境闭塞。

不仅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而且宝宝也会逐渐地习惯自己一个人独处,拒绝和别人交流,自然没有说话的欲望。



2.害怕说话,担心暴露弱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说话还只能说简单的词或句子,一些性格开朗的孩子不会担心自己说话不好,惹别人嘲笑。然而性格内心敏感的孩子一旦说话,被其他人开了善意的玩笑话,就可能会打退堂鼓了,选择拒绝说话,以此来隐藏自己的弱点

本身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不好,如果主动放弃说话的机会,后期他的语言能力也不会有显著的提高。



3.存在心理阴影

当孩子本身就拒绝说话的话,家长可不能去逼迫自己的孩子。

一旦家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执意逼自己的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像乌龟一样永远躲在自己的壳里,会愈发地拒绝说话,同时也会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这对于后期的教育是很不利的。



二、如何让孩子“伶牙俐齿”?

多和孩子交流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如果发现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就主动地和孩子交流,年龄小的孩子的心理防线是并不牢固的。

所以家长要利用好这段时期,和孩子做最好的朋友,引导孩子说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讲述孩子的心里想法。家长除了要当一个合格且优秀的引导者、倾听者以外,还要充当倾诉者,家长也可以尝试和孩子讲自己的事情,更好的拉进距离。

语速慢一点,声音轻柔一点,让孩子在交流中发现成年人又是怎么说话的。这样一来,孩子会主动和家长说话,主动地用语言去表达自己。



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说话这个本领也可以从看书识字来掌握。家长能利用周末或休息的时间,带孩子一起看文字卡片,教孩子认字,认字时说话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在教孩子认字,阅读故事书时,家长要有充足的耐心,温柔亲切地和孩子进行这一过程。孩子拥有认字表达的积极性就不会抗拒说话,也能利用这些机会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

与人交往就避不了要说话,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放在一个闭塞的环境。积极地让孩子们一起玩耍,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朋友。

当宝宝的朋友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的时候,说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也让宝宝成长为一个性格开朗的好孩子。



一切成功都源自沟通,而沟通靠的就是自己的语言能力,如何把一句简单枯燥的道理说得天花乱坠,字字准确,就得从小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家长要多利用动画片、绘本等工具,让孩子多接触文字和发音,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楠哥为家长和粉丝们推荐《宝宝语言启蒙绘本》与《情景认知贴纸书》



《宝宝语言启蒙绘本》根据孩子的语言发育规律,从简单的单字发音到词语的发音,让孩子熟练掌握说话的技能,让孩子敢说话、爱说话。《情景认知贴纸书》用贴近宝宝生活的故事,让宝宝掌握一些生活常识,利用有趣的图画与贴纸,引发宝宝说话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