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农大东门夜市要搬迁了,在永远失去它之前再约一次!

在福州,有个帖子隔一段时间就要火一阵,叫《在福州,最想和你做的100件事》。现在想来有好多事都没来得及做,而有一件事看起来也没多少时间再去做了。

农大东门夜市即将搬迁,我的肉夹馍、煎饺、胖哥小炒,还有至今没尝试的臭豆腐。

1

3

这条囊括吃喝玩乐的“学生街”一直在福州吃货江湖里有执牛耳的地位。夜幕降临,走进上下店那条不长的小路上,林林总总的夜市小摊喧嚣着夜生活的到来。在这随便拎一家摊子,都是做了很多年的,上过热搜,当过网红,慰藉过学生党囊中羞涩的青葱年华。

生意只在晚上做,白天来农大东门,这里就只是个普通的公交站点。暮色渐浓后,平凡的小街便会来个华丽变身,小摊出没、霓虹灯点亮,随着烟火味的攀升,四面八方的吃货汇聚于此。撸串、烤鱼、喝酒,吆喝着嗓子,侃天侃地,烦恼和忧愁皆抛之脑后。

然而,很快我们将闻不到热火朝天,每天夜晚7点后农大东门飘荡的烧烤味了。因地铁5号线建设需要,农大东门的所有店铺将在3月31日停止营业。

消息一出,一片唏嘘。

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正变得越来越少,任何“拆”的消息都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更何况东门夜市除了历史意义,更代表着学生们曾逝去的青春。

所以,在农大夜市搬迁倒计时之际,我们腾出肚子再次奔赴东门,沿街吃了一个遍,擦完嘴,现在来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2

3

和想象的不同,夜晚8点的东门夜市依旧熙熙攘攘,一点没有搬迁倒计时的冷落。夜市里徘徊的人纵横交织,在繁华处灯火霓虹的映衬下,仍然带着往日的烟火和温情。

吃货们一头扎进自己习惯的小摊埋头苦吃,一碗见底再各自散去;情侣党信步牵手,嘴角沾上了油腻的幸福;摊主们忙得脚不沾地,丝毫不见搬迁的苦涩和痕迹。

“大家都不想搬,估计要捱到4月中咯。”摊主们一边麻利地端菜上桌,一边乐观地吆喝我们来上一串。

“满上,满上......”一张圆桌围坐着三五同窗,在大山烧烤摊前,听着似曾相识的热血,迫不及待地点上了一份烧烤。

老板异常豪气,让我们不用先付钱。我们先点了烧烤打算去扫街,老板摇摇手:“去吧去吧,回来再付钱一样的。”他家是农大最有名的烧烤,淋自己秘制的酱汁,口味和其他家不同,嗅着缕缕升腾的青烟,扑鼻的肉香3D全方位地袭来,口水直流。

手上拿着撸串,前方排起长龙的东北烤冷面成了我们打卡的第二站。

5块钱一份的烤冷面,在操着北方口音的老板摊前,手起刀落,嚓嚓嚓几铲子就散发出香味。咬一口饱满,鸡蛋和冷面相遇,绝配,在竞争激烈的东门夜市能排起长龙,果断有他的绝招。

排起长队的还有鸡蛋灌饼,从最基础的5.5块一份,到奢华版肉火腿塞得鼓鼓的,两三口一下,包着青菜解腻又好吃。

撸串和烤冷面意犹未尽,端起一碗泉州面线糊我们呼噜噜的两口吸下肚子,正宗,便宜,料多。他们家的瘦肉羹里有加豆腐,很特别。

钓鱼岛的招牌招了我们的眼睛,冲着这名字,招呼老板撸串点上。同伴“告密”大店面原来是个街头小摊,老板经营有道加烧烤味道的不错,就顺利走上了人生颠覆。

从店里走出来,黑色招牌的福鼎肉片吸引了我们眼光。榕城遍地福鼎肉片,这绝对是夜宵的不二选择。这家肉片劲道,面粉少,酸辣适当,很受欢迎。

隔壁的江西小炒摊听说有个很出名的炒饭小哥,老远就看见炒锅冒着大火,走进一瞧,小哥的确不仅帅得媲美小鲜肉,炒饭姿势也超帅,一手圆转炒勺,一手颠着翻锅,炒出来的炒饭火候控制很好,炒面也好吃!

几道小吃入腹,我们胃口大开,左手一个西安蜡汁肉夹馍,肥瘦相间的,加青辣椒;右手一个山东煎饼,饼皮Q弹,摊得够大够薄,咬一口饼皮的边缘会是脆香的。

我们暴走的这几家都是摆了3年以上的老摊了,可以说养活(肥)了农大学子。但对自诩西二环食神的我们来说,嗯,把胃在挪一挪,还能再战100回合!

“农大夜市会复出吗?”我们只从网上只言片语中得知,夜市可能会往劳光村综合楼方向搬迁,但搬迁后的夜市会不会还有熟悉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灯火阑珊的农大东门夜市曾就像个不夜城,一个摊挨着一个摊,勾勒成一条灯火长龙。在黄昏日落时,带上30元钱,就能享受到祖国大江南北的小吃,肉夹馍、凉皮、烧烤、肉片、卤味......在最市井的地方,填饱四年的学生时代。

所以在它消失之前再约一次,大概是对自己学生时代最好的告别吧!

文 | 福州知了

图 | 木木南南

- END -

没看够?继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