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十堰美食」三合汤、馅饼、酸浆面,这些散落在街巷中的本土美味,“老郧阳人”都知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老街的记忆,巷子里飘起的炊烟,破碎的红砖和下水管,笨重的自行车靠在一边,诉说着过去的蜜语甜言。

以前总想着逃离这座小城市,远离这座“待够了”的地方,那些吃腻了的饼子,喝够了的清汤,感觉再也吃不下的酸浆面...总觉得这些东西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后来慢慢长大,终于有一天,离开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城市,疲惫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却在某一天发现自己看腻了都市中没有生命的钢筋水泥,厌倦了室内被空调控制的干燥空气。

回想起曾经,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和爸妈一起走过的老街,记不得是哪年的哪一天,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那些曾经想逃离的日常,却成为此刻最温暖的慰藉。


郧阳区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小巷”...

每当我问起在外地的朋友、同学时,他们总会跟我说这样一句话“我很想念十堰的三合汤、酸浆面...我在外地根本吃不到正宗的味道。”“我们老家郧阳那里有个馅饼和炸土豆,是十堰市内都吃不到的美味,是我在外地最想念的味道。”


对于从小在顾家岗长大的我来说,总能听到很多郧阳的朋友跟我描述那里的美好:那里的美食是市里吃不到的味道,那里放假还能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水、划船,经常抓鱼抓虾掉到河里,回家被爸妈揍...这些美好的回忆串起了丰富多彩的童年。


以前交通不方便,对于喜欢宅在家里的我来说,实在是不愿意跑那么远过来,现在随着十堰和郧阳发展的越来越好,忍不住对郧阳这个地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办公室正宗“郧阳人”带着我们重新享受那些美好的时光。

走在郧阳的街道上吃着这里的美食,好像一下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26年如一日,是对美味的坚守。

郧阳广场是很多十堰人都知道的地方,每年这里都会有一些热闹的表演,夏夜晚风吹过,吃着广场旁边的烧烤,就这样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老郧阳人”都知道,在通达市场对面台阶旁,有一家小小的门店,里面的馅饼和清汤,承包了许多郧阳人26年的美味回忆。



还未走到时,远远便能闻到馅饼的香味,馅饼的表皮炸的特别焦,咔嚓一口咬下去能感受到它的爽脆,里面的馅是猪肉大葱的,咸香美味。

阿姨说和面的手法是关键,面的软硬程度要刚好才能做出这种蓬松的感觉。



馅饼鲜香可口,新鲜的猪肉馅打的很碎入口很细腻,面和火候掌握的也很好,嚼起来很松软。



清汤一开始上桌的时候还以为是馄饨,原来是面皮,但是分量很足,喝起来带着胡椒的麻辣味,很鲜美。在这里一个饼、一碗汤就能开启一个美好的早晨。



小编问道这家店开了多少年了?老板打趣的说到,可能比你年纪还要大了,我们93年开的,大概快30年了吧。


现在跟别人提起这家,很多人都会说“我知道!他们家一定要早点去,经常九十点就卖完了!”

地址:郧阳广场旁,博物馆旁边道子里,通达市场对面。(温馨提示:他们家早上卖完就没有了,想吃的一定要尽早去


好吃,是它的魅力。

吃完馅饼在广场上溜达,一个大“水壶”立马吸引了我的目光,就是这个“桂圆莲子粥”同样承包了无数郧阳人儿时的记忆。



这个小车的主人是个阿姨,她说她家就住在附近,在这里推着这个小车已经将近二十年了。



冒着热气的莲子粥,大水壶里的热水似乎充满仙气,再加上花生碎、山楂、芝麻、红糖搅拌均匀,一碗温暖的莲子粥,带走一整个冬天的寒冷。



本来以为会很甜,结果并没有,莲子粥有些浓稠,搭配着花生碎、山楂、芝麻吃起来一点也不腻,一口咬下去还有满满的料,捧在手心也很温暖。无论严寒或酷暑,这个小推车的人气总是很旺,好吃大概就是它的魅力吧。

地址:郧阳广场旁小推车,桂圆莲子粥。(她大部分时间在广场旁,偶尔会去郧阳路口旁




来郧阳,吃一口酸浆面。




广场旁边,有一家开了二三十年的酸浆面,同样是很多“郧阳人”的“心头好”。

老板说,“我们在这开了有二三十年了,很多人从外地回来,都会来吃上一口我们家的酸浆面,说他们在外面特别馋这一口。”


提起酸浆面,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家,Q弹带有嚼劲的面条,加上老板用酸浆自制的汤,酸辣可口,是多少人回想起来都难忘的味道。

地址:郧阳广场清真寺旁,老字号酸酱面。

-----



关于你的回忆都在。



走过郧阳广场,我们又来到一家“下岗自救快餐部”。如此直接的名字,就如同店里的夫妇俩和菜单一样接地气,因为下岗开了这家店,却没想到一开就是近20年。



可惜我们正月十六去的时候还未正式营业,未能品尝到这一口美味,听郧阳小哥哥说,这家店的对面原来是个水库,夏天的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钓鱼抓虾,因为调皮掉到河里身上弄得臭烘烘地,虽然面对的是父母的责骂,但那时候却总能笑嘻嘻地面对一切。

后来这里被填满盖起了楼房,一起被填满的,还有那些快乐的记忆。

地址:郧阳区金海湾旁边,下岗自救快餐部。

吃一口正宗三合汤。



惜别了酸浆面之后,一定要去尝一口正宗的三合汤。

很多人提起郧阳,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三合汤,桥底下的三合汤总是莫名吸引着吃货,但更多郧阳人知道的,是这家91年开到至今的“钟鼓楼三合汤”。



这家店虽然经历过三次搬迁,老顾客总能找到它,并时不时地来尝一口它的美味,我们去的时候快中午了,正好是他们快卖完的时候,幸运地吃到了那天最后一碗三合汤。



纯牛骨熬的汤底鲜香浓郁,锅的中间用来汤面,旁边是牛油汤。



正宗的红薯粉,软糯带着嚼劲,鲜香中带着一丝麻辣,口感很爽滑,还有满满的牛肉,分量也是十足!

地址:郧阳区钟鼓楼,钟鼓楼三合汤。(这家也是早上卖完了就木有了,尽早去哟




从小吃到大的美味。



吃完三合汤,我们边散步边来到郧阳国际对面,找到这家开了18的胡和记。


这家店是多少“郧阳人”的回忆,18年前,这家小小的店面在这里诞生了,老板娘说她是湖南人,她老公是郧阳人,最初开这个店的目的只想求个生活温饱,没想到一做就坚持到现在。



满满的一碗麻辣小面,口感十足麻辣的感觉瞬间唤醒了你的神经,麻而爽口、辣而不燥,再加上汤汁的鲜美,吃起来入味又过瘾。

地址:郧阳区郧阳国际对面,胡和记。

吃一口温暖。



提起“一千零一夜”,很多郧阳人都知道,这里有一家开了17年的砂锅,这家店共有小桌4张,大桌8张,高峰期时,食客经常得大桌拼坐才勉强拥有一个座位。


牛肉砂锅里卤牛肉与酸菜粉条的碰撞,醇香与酸辣口感的结合,郧阳当地红薯粉的简直是神一般的“米饭伴侣”。

地址:郧阳文化广场旁(郧阳博物馆左边)。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从胡和记出来,我们偶遇了一个路边炒板栗,袅袅腾起的热气,哗啦哗啦的翻炒声,间或有栗子的爆炸声,织成一片人间烟火气息。

地址:郧阳区郧阳国际对面,胡和记门口,炒板栗。



走在郧阳的路上,突然被一声“爆炸声”惊呆了,原来是大坝桥底下的爆米花,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那里的坡上,也会有个人坐在那里爆米花,经过那里时,总能闻到甜蜜的香味,凭借着美味,承包了无数人的童年,现在在市内,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手艺人”了。



守着这个小摊位的人听力有障碍,他只是默默地低头做着自己的工作,把爆米花分别装在一个个袋子里,等着客人来把他买走,他努力跟人交流的样子让我感受颇多。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活着,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烦恼,或许根本就不值一提。

地址:郧阳区原大坝桥下,爆米花(不一定每天都在。)



来郧阳一定要吃的不只是三合汤,还有丰融超市旁边的炸土豆,小哥哥说,这里原来是郧阳很早之前的一个电影院,这里原来还有个围墙,孩子们就在围墙里玩耍做各种游戏。



对面的购物广场,是郧阳地区很老很大的一个购物广场,原来孩子们淘气,总喜欢爬到顶楼上玩,天快黑了也不想回家,现在楼顶已经上不去了,那些记忆似乎也尘封了。



而这家炸土豆就位于丰融超市旁边,一个小小的摊子,却拥有无数美味。

“我们在这里开了18年了,我们都是本地人,以前开在桥底下,后来搬到这里,很多人回郧阳都经常来这里拍照,然后眼馋他们的同学,都说我们这里好吃,每次回来都要来吃。”



这真的是连十堰市内都吃不到的味道,我们点了一份土豆和一份豆腐,土豆炸得很脆吃起来爽口,豆腐外表带着一些焦脆,里面却白嫩,加上老板一次一次尝试过后,自制的汤,味道酸酸的却又带着一丝鲜甜,特别入味,是来郧阳一定要吃的美味呀!

地址:郧阳区丰融超市旁边,炸土豆。





在吃吃喝喝之余,我们抽空来到了防空洞,这里也属于郧阳的“老建筑”了,昏黄的灯光下,曾经在这里奔跑的身影浮现在脑海,那些天真的日子一天天远去。



正宗郧阳小哥哥夏天在防空洞拍的照片↑↑↑



我们还偶遇了一家小卖部,这家店里的东西并不多,却在这里坚守了20年,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家楼下也有个差不多的小卖部,我每天都会买上几包5毛钱一袋的虾条,现在,它依然是我的最爱。



郧阳的汉江桥是“十堰人才知道的美景啊”,从这里穿过,就能到达一个舒适惬意的郧阳。


在汉江边驻足,微风吹来让人清醒,钓鱼的人儿在这里消磨午后闲暇的时光,船上的人儿招着手,日子随着风儿远去。

出品丨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经营中心

文字丨甜筒酱

摄影丨老贺、小哥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13807280110,报料电话:0719-8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