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心理學史|心理學流派(自然科學心理學部分)

上次我們談論了西方心理學建立之初的情況,梳理了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科學之前的時間線。

我們今天主要討論自然科學心理學中實驗內省法分支的心理學流派(主義)。


目錄

意識心理學內容心理學構造主義機能主義行為主義早期行為主義新行為主義新的新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勒溫的拓撲心理學皮亞傑學派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


什麼是意識心理學?

我們之前提到了心理學建立之初是以研究意識為主,但是不同心理學家的關注點不一樣。馮特主張研究:直接經驗,即意識。鐵欽納作為馮特的學生,繼承了馮特的觀點,研究意識的結構。詹姆斯則是典型的實用主義派,認為意識具有“流動”的特性。研究意識的機能。他們都是以意識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故統稱為“意識心理學”接下來就以這幾位代表人物談談內容心理學、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內容(實驗)心理學開創者,構造主義奠基人

威廉·馮特 (Wilhelm.Wundt)

馮特的心理學體系:

體系1:研究個體的意識過程的個體心理學,強調心理或意識的內容,將實驗法與內省法結合,這一體系被稱為“內容心理學”他將意識拆分為不同的元素:感覺sensation(知覺的元素)情感feeling(情緒的元素)動態變化的,可以在一維或三維情況下發生變化。提出了著名的情感三維說(愉快-不愉快、激動-平靜、緊張-鬆弛)提出了統覺 apperception 概念(心理元素積極進行整合)消極的整合是聯想。體系2:研究人類共同生活方面的複雜精神過程的民族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馮特的代表作品:

《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1862)、《關於人類和動物心靈的講演錄》(1863)、《生理心理學原理》(1874)、《心理學大綱》(1896)、《語言史與語言心理學》(1901)、《民族心理學》(1900-1920)

內容心理學其他人物:艾賓浩斯、格奧爾格·繆勒、舒曼、喬斯特等


構造主義代表人物

愛德華·佈雷福德·鐵欽納 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


1890年到德國師從威廉·馮特學習心理學。1892年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教心理學。他繼承和發展了馮特的實驗心理學,於1898年正式創立構造心理學學派。與馮特的內容心理學異同:在心理和生理的關係方面,鐵欽納和馮特一樣,堅持心身平行論的觀點。他不同意馮特把經驗分為直接經驗間接經驗
,並認為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而物理學研究間接經驗的觀點。在心理元素上新增:表象image(觀念的元素)

鐵欽納的代表作品


《心理學大綱》(1896)、《心理學入門》(1898)、《實驗心理學》(4卷,1901-1905)、《感情和注意的實驗心理學基礎講稿》(1908)、《思維過程的實驗心理學基礎講稿》(1909)、《心理學教科書》(1909-1910)、《初學者心理學》(1915)等。

古典行為主義代表人物

約翰·華生


華生髮表了《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代表著行為主義的誕生。否定意識,反對內省法,心理學應使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行為與環境的關係。建立了 刺激(S)-反應(R) 研究模式環境決定論:①否定遺傳的作用。②誇大環境和教育的作用,構造上的差異以及幼年時期的訓練上差異足以說明後來行為上的差異。教育萬能論。著名實驗:小阿爾伯特的恐懼習得

極端、操作性、新行為主義創始人

伯爾赫斯·弗雷德裡克· 斯金納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提出了:操作條件性刺激、強化理論。改進了桑代克的迷籠實驗,設計了斯金納箱。

新行為主義的代表,目的行為主義的創始人

愛德華·托爾曼 Edward Chace Tolman


力圖客觀的瞭解行為的目的性。提出了整體行為模式和
中介變量的概念。彌補了華生古典行為主義的缺陷。(S-O-R)符號學習論/符號完型論 以各類迷宮為學習情境,其中有許多選擇點。及通往目的地的符號或線索。認為學習者所學習的不是動作訓練。而是預期或目的與符號間的聯繫。或預期的證實,並以證實原則來替代強化。認為行為是整體的,有目的的,學習者必須對學習情境的符號與圖形(或完型)產生“認識的完型”位置學習潛伏學習動機的期待價值理論


拓撲心理學 topological psychology

拓撲心理學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一個變種或分支。德國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Kurt Lewm 1890-1947)所創立。實驗社會心理學之父觀點:利用了幾何學分支中的拓撲學,來陳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間的移動,以及達到的目標和達到目標的途徑。勒溫否定了刺激-反應的公式,而認為行為可表示為人和環境的函數,行為是隨人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以數學的邏輯
思考人的行為和環境的關係,是心理學界思考問題的一新思路。


皮亞傑學派 Piagetian school

又稱日內瓦學派 (Geneva school),名字由日內瓦教授兼盧梭學院院長讓·皮亞傑而來。研究內容:以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為理論基礎。側重於兒童智力發展的認識活動。皮亞傑:以兒童心智發展為基礎,進而研究人類認識的發生和變化,創立了發生認識論 。他認為心理學研究包含了生物學和邏輯學,利用符號邏輯研究兒童智力的發展,在其認知心理學中引入了數理邏輯的概念,並把源於布爾代數的符號邏輯作為一種工具。


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

觀點:他將人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他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音等;研究信息加工的過程。代表人物: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


以上是心理學流派中自然科學心理學部分,主要寫了一些最基礎的概念和著名人物。因為篇幅原因,很多細節沒有深入介紹,可以針對感興趣的部分深入研究,淺嘗輒止是不行的~後續內容有關聯的地方也會繼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