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们常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他真的是因为陈圆圆而降清的吗?

望风瑟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不是了。

当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上吊,明朝北方政权崩溃。

当时明朝北方还有支强悍的军队,就是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

吴三桂有数万人马,核心都是同满清多年战争的部队,是明军中最有战斗力的,还有一支强悍的骑兵。

但崇祯自杀以后,吴三桂的老板死了,军粮补给断绝,只能迅速才选择一个新老板。

在当时,吴三桂有三个选择:

第一,南明政府。

南明政府还没有成立,后来成立在江南。

就常理来说,吴三桂是大明将领,他当然应该归顺南明。

但南明政府远在南方,对他没有直接的帮助。

吴三桂眼皮下就有农民军和满清两个劲敌,投靠南明政府几乎等于自我毁灭。

别的不说,如果满清攻打山海关,南明是不会有援兵甚至军粮援助吴三桂的。

以吴三桂区区几万人,根本挡不住满清或者李自成至少十多万大军,被击破是必然的。

所以,南明政府几乎可以被忽略。

第二,满清。

在吴三桂看来,投靠满清是最实际的选择。

因为满清的实力远比李自成强大,双方正面较量,李自成肯定不是对手。

跟大哥自然要选择强的,谁会去跟一个自身难保的大哥?

满清大肆笼络明军将领,对洪承畴、祖大寿之流也都没有杀,还给与一定待遇。

如果吴三桂率兵投靠满清,最起码保证自己的财富和人家。

然而,吴三桂最大的顾虑是名声。

虽然满清在当年实力很强,汉人老百姓对他们却极度鄙视,认为这些都是野蛮人、蛮夷,只会杀人奸淫的野兽。

所谓汉贼不两立,吴三桂投靠满清就会被骂为汉奸。

当时的绝大部分汉人,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和满清合作的。

第三,李自成。

虽然李自成实力较弱,还逼死了崇祯,但毕竟是汉人政权。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的事情也很多,前朝大将归顺后来的王朝,也不算夸张。

吴三桂投靠李自成至少从名声上比做汉奸要好。

自然,李自成的实力比满清弱得多,毕竟也占据北方几省地盘,有四五十万兵力,其中精兵也有10多万人。

如果李自成比较上道,主动和吴三桂合作,全力守住山海关,然后扫平南方统一全国,还是完全可以击败满清的。

毕竟当时中国那么大的国家,只要改朝换代,内政改革,怎么可能对付不了满清。

投靠李自成是险棋,但也是可以走的。

然而,李自成进入北京就胡作非为,他的大将刘宗敏抄了吴三桂的家不算,把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也抢走了。

这说明什么?李自成对于吴三桂不但丝毫不重视,甚至还有一种侮辱的意思。小妾也是同吴三桂的老婆,你能随便抢走睡了吗?

由此,吴三桂大怒,认为李自成一伙做不成大事。退一步说,就算他们能够做成大事,吴三桂投靠他们也没有好结果。

所以,吴三桂放弃本来就很危险的投靠农民军,转而投靠满清,成为汉奸。


萨沙


从这一件事的表面上,又应了中国历史上常被人说的话:女人祸水误国。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至使中原沦陷。中原百姓迎来了第二个胡人统治的朝代,作为吴三桂降清之事的主角陈圆圆也与吴三桂一起被后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子上,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多少有些冤枉陈圆圆了,一个弱女人本来就是受害者,又如何能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呢?………实际情况是这样,当时吴三桂立刻答应唐通,愿意归顺李自成,三月后,吴三桂与唐通一道回京朝见新主,行至半路,突然遇一位家人,向吴三桂哭诉,吴三桂之父被农民军所俘,严刑拷打,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所掳走。这陈圆圆原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国色天香,很得吴三桂宠爱,特在北京中筑楼以养,金屋藏娇。三桂闻听此言,暴跳如来,五脏俱裂,拍马而反,率部杀向山海关。并用血书向关下清兵统领辅政王多尔衮请助。此时多尔衮早已窥视山海关良久,今见天赐良机,自然不会放过,双方一拍即合,狼狈勾结。李自成闻言大惊,急率二十万大军,亲往山海关,御驾亲征,双方在关城西的石河处展开决战。这是一次特殊死搏斗,顿时杀声雷动,杀得天昏地暗,矢集如雨,血肉横飞,农民军身经百战,所向无敌,面对铁蹄精师,毫无惧色,把吴三桂杀得节节败退。正在农民军愈战愈勇之时,忽闻炮声如雷,杀声震天,山海关洞开,关外多尔衮十四万白旗精锐之师杀入关。可怜农民军两面受敌,顿成败势,只好退守京都,迅速又弃城而去,退入关中,想凭秦关天险,东山再起。


茹叔敬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煤山自缢,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正在勤王的路上,李自成已建立大顺政权,面对满清八骑弟子的铁蹄,吴三桂作为镇守边隘要地的重要将领,选择归顺李自成,李自成亦认识到山海关对其政权的重要性,曾携带大批军饷前往山海关犒劳三军,并准备接管山海关军务。但李自成进京后,虽曾严令手下掳掠财物,但其后不久开始大肆查抄明廷官吏,拘押监禁其家属、财物等等,将本可团结或安抚的对象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令明廷官吏大失所望。吴三桂的父亲和家眷亦在拘押之列,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将其爱妾陈圆圆霸占,令其愤恨不已,但绝非是吴三桂降清的主因。吴三桂绝非平庸之辈,李自成政权的所作所为让他对大顺政权能否存在下去大存疑虑,而远在南京的南明政权尚未建立,远水不在审时度势丶权衡利弊之后,吴三桂舍弃民族大义,毅然叛明投清,充当清庭的鹰犬 ,为满清剿灭农民起义军,消灭南明政权和各地抗清武装,立下汗马功劳,双手沾满了抗清人民的鲜血,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和大汉奸。

吴三桂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虽有李自成农民军的严重政治失误,对吴三桂的投降起到的一定作用。但主要是由吴三桂舍弃民族大义所造成,当时吴三桂拥有几万精兵,据守山海关,将清兵引入山海关,做千古骂名的汉奸,还是腹背受敌与李自成决战,远在南京的南明政权尚未建立,而且相隔遥远,互相不得支援,吴三桂面对艰难的选择,最终他没能像原兵部尚书孙承宗那样在高阳领导乡民抵挡清兵,也没像史可法那般血战扬州,宁死不降,而选择投降满清,之后的孙承宗、史可法丶李定国、夏完淳、张煌言丶郑成功、傅青主、顾炎武等人,或高举反清大旗,或誓死不做外族官,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为世人称道。而吴三桂凭屠杀自己的骨肉同胞,染红了自己的顶戴花翎,官封平西王。吴三桂坐镇云南后,野心膨胀,把大西南打造成俨然的独立王国,西选官吏遍天下,为三藩之首。康熙皇帝恐其功高震主,而欲削藩。吴三桂当时权令智昏,杀掉清史,公然造反,恬不知耻竟谎称明朱三太子依然健在,一时风头正盛,竟在衡阳称帝,真可谓在明叛明,事清反清,而成为反复无常的汉奸小人,最后因兵败忧惧而亡,成为千古罪人。


赵永志67


当然不是了。吴三桂从明朝国之栋梁堕落成千夫所指的叛徒,受到世人的唾弃。要知道吴三桂从答应归顺李自成大顺政权,到突然背弃本民族剃发易服投降满清,甘为鹰犬驱使。是冒了多大的风险和牺牲,陈圆圆美则美矣,损失固然可惜,但绝不值得吴三桂牺牲留在京师沦为李自成大军人质的父亲吴襄等三十多口人更重要,更比不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传奇名声更重要,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冲冠一怒为红颜”,未免太小看吴三桂这个一代枭雄了。



能让吴三桂做出如此决然的选择,主要原因在于其多次决策都从自身利益考量,归降满清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后,吴三桂认为,凭借自己手里的关宁铁骑和据守的山海关的重要军事地位,李自成一定会派人招抚自己。李自成也深知山海关的重要性,他先是要求留在北京的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矣,尔父须臾。及今早降,不失封侯之位。而犹全孝子之名。”,又派遣使臣携带白银四万两军饷前往山海关犒赏辽东驻军,又派遣其他将领率两万大军接替吴三桂驻守山海关。



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后,在筹建政权过程中,没有考虑原明朝官僚的利益诉求,没有采取怀柔手段吸纳接受官僚集团的力量,反而采取一贯的暴力征收手段大肆掠拷留在北京的官僚们,迫使他们献出家财,这就使得原本指望为新朝效力借以保全身家性命的大官僚集团成员大失所望。进而把他们推向了大顺政权的敌对面。这是农民出身的大顺政权领导层的重大战略失误,也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据史料记载,入城之初,大顺军尚能保持较好的军纪,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但是,过了不久,农民军开始拷掠明朝官员,四处抄家,以补充军饷,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吴三桂虽然人不在北京,心思却没有闲着,在仔细听取自己潜伏在北京城内的暗探的汇报,特别是听说自己被抄家后,吴三桂认为,李自成大军没有能力控制北京局势,反而对前明上层人物开展清算,不是合适的归降对象。于是,吴三桂本已领兵向西进发行至灤州,最终决定领军击破自成所遣守关将,重新控制山海关。李自成亲率大军二十万围攻山海关,吴三桂为抵御李自成大军,向后金政权多尔衮投降,李自成大军和吴三桂大军在一片石激战半日,后金精锐军队蓄势不发,待到双方军力不支之际,大风尘起,咫尺莫能辨,师噪风止。武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以二万骑自吴三桂阵右突入,李自成大军大败而回。后金政权即日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当然,代价是高昂的,吴三桂被迫剃发以示效忠,遭遇失败的李自成大军也在永平城西二十里范家庄处决了吴三桂家30多口人,这也从侧面充分反映了吴三桂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家人,不惜卖主求荣,引狼入室,自然遭到天下汉人的唾弃。


沧海拾遗录


历史总是很会捉弄人的。吴三桂本来有两次作为忠臣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的机会,却阴差阳错变成了三姓家奴。我们在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感受到男人的霸气的同时。也不仅产生这样的疑问:吴三桂这种枭雄会为了一个女人而改变政治立场吗?

1.李自成围困北京,天下兵马唯有吴三桂听从崇祯的召唤而来勤王。

后世很多人都在研究:从北京被李自成围困后,崇祯为什么不迁驾去南京。因为南京也是明朝的首都。我们在查阅史料后得知:崇祯不从北京迁到南京。有两个原因:

一.崇祯帝根本就没想到李自成能攻破北京城(因为战斗力比农民军强上几倍的清军,打了4次北京都没有打成功)

二.是吴三桂的援兵最多还剩两天就能赶到北京(当时吴三桂的兵马已经到了河北唐山的玉田,离北京城只有一步之遥)。


李自成晚两天进攻北京或者是吴三桂早两天到达北京,那吴三桂的命运就要改写,他将作为明末的忠臣而载入史册。

2.吴三桂的两难抉择

当北京城破,崇祯帝殉国的消息传来,吴三桂迷茫了。该何去何从?
返回山海关继续与清军作战?可北京城中的妻儿老小父母姐妹怎么办?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可山海关怎么办?这艰难的抉择,持续了一个月。


3.吴三桂为什么选择了投降清国?

在这里少校不得不说李自成政治水平的低下!在吴三桂难以抉择的一个月中,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陈圆圆曾是秦淮八艳之一,妓女出身),而李自成也将吴三桂的父母老小作为人质要挟吴三桂投降。

当陈媛媛被霸占的消息传到吴三桂这,吴三桂愤怒了:因为这个事件不但意味着他失去了一个宠爱的小妾,更意味着他的妻儿老小朝不保夕。所以吴三桂开始与多尔衮联系投降清朝的事宜。

如果李自成当时能够约束部下,善待吴三桂的家人,少校相信吴三桂会投降农民军。毕竟吴三桂与清军在东北打了几十年,是世仇。

可骄傲自满的李自成杀了吴三桂的全家,也彻底的将吴三桂推到了清军的怀里。国仇家恨,让吴三桂义无反顾的投降清朝了。

4.吴三桂第2次名垂青史的机会

吴三桂降清后,南征北战,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此时他战死或者老死。那么在清朝的历史上,他也是会作为一名大忠臣而存在。

可在康熙准备裁撤三番的时候,吴三桂又叛乱了,清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明末的战乱。应该说是当时是得人心的。而吴三桂再次掀起了战争——叛乱战争。彻底的失去了民心,自己也成了逆臣。(好好的一盘棋,怎么就下成了这样?)

注:乾隆修《二臣传》,吴三桂先叛明后叛清,被收录到了《逆臣传》中。


少校柳下惠


人们常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他真的是因为陈圆圆而降清的吗?(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说起陈圆圆,很多人会想起,吴三桂降清是因为陈圆圆,其实不然。这些都是小说,以及文艺作品所演义出来的。

再来说说“冲冠一位为红颜”,时期是这样的,当时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与其父亲以及家人都被李自成所抓,其家里也地主豪强所索财,然而,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故而一气之下就退到山海关。

长城君分析一下,历史上吴三桂是怎么降清的?

在历史上,吴三桂出生于将军之家,从小善骑射。他的父亲是明朝的武将,他的舅舅也是明朝的武将,且都比较有名。在父亲与舅舅的照顾下,他不到二十岁便考中武举人,成为一名军人,跟随父亲以及舅舅征战沙场。

说起吴三桂能得到明朝皇帝的赏识,不是靠父亲,更不是靠舅舅,而是靠自己的能力。事情是这样的。

崇祯二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在与后金交战中被包围,当时形势万分危急。吴三桂便去求舅舅能出兵救父亲,可是,他舅舅说皇太极善于用兵使诈,因此,不肯出兵救父。当时,吴三桂对救父,并没有放弃。而是自己组织人马前去救父,也没有听舅舅的劝解。这也彰显了吴三桂的孝顺之心,万般孝为先。

吴三桂对于舅舅没有出兵救父,也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另辟蹊径,找到了其他办法,于是,带领十家骑而出城救父。吴三桂以前在军中,就非常善于骑射,又是一个打仗高手,通过这次救父,让他彻底发挥了军事才能。这次战时,不仅解了父亲之围,更重要的是救回了父亲,并与后金交手,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此后,吴三桂的英勇救父的事情,在军中传开,还落下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名。吴三桂的这份勇气与魄力,受到不少明朝官员的赞赏,就连后金的皇太极对吴三桂救父也连连称赞。正因为这件事,皇太极对吴三桂非常赏识,更喜欢他这个人才。此时,吴三桂也没有想过投靠皇太极,而去得罪大明朝的皇帝,以及成为大明朝的罪臣。

尽管吴三桂英勇善战,可是,也救不了大明朝危危可及的局面,以及特别善变的崇祯皇帝,以及受后金离间计的影响。后来,大明朝内部堪忧,此时,吴三桂已经无将可派,崇祯皇帝对吴三桂非常重用,其目的是想让吴三桂好好的效忠大明朝,进而保护大明朝江山。

不管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大明朝灭亡的历史趋势,都不是吴三桂一个人可以阻挡的。当时李自成已经开始农民起义,还没有攻占京城,崇祯皇帝便下了三道手谕,让吴三桂回京保护京师。后来,吴三桂迟迟没有来,很多人说是因为陈圆圆的原因,其实据史料记载,并这原因,有点冤枉陈圆圆了。

吴三桂的姗姗来迟,让李自成进攻京城,还抓了吴三桂的家人,其中也有陈圆圆,李自成拿吴家全部的身家性命让吴三桂投降。此时的吴三桂夹在皇太极的清军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之间,让他左右为难,吴三桂是最弱的一个,他改变不了当时的局面。一是,多尔衮笼络他。二是,李自成拿他的家人威胁他。

吴三桂本来是想救全家人,而投靠李自成,但是,李自成的手下抢了陈圆圆,让他非常生气。之后,吴三桂便想投靠清军,联合清军打败李自成救回全家人。于是,吴三桂就投靠了清军,带领清军入关,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又助力大清完成了关外到中原的统一。

吴三桂投靠大清之后,为了表示他的决心,他屡立战功,还不想追杀南明的永历王。清军入关之后,吴三桂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为大清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后来平息云南,就此定居云南。

长城君再来分析一下,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才降清的吗?

说到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而降清,长城君感觉有些不妥。虽然陈圆圆对吴三桂来说比较重要,但是,为了全家人以及自己的前途,吴三桂肯定会选择后者。如是换了别人也会这样选择。

尤其,陈圆圆在历史消失了,很多野史,以及演义都开始说,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才降清的。陈圆圆从历史上消失,有这么几种说法:一,野史上说,陈圆圆因年老,而被吴三桂抛弃;二,因吴三桂降清被判大明朝,所以,离开了他。其实,这都是传说而已。

对于吴三桂降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吴三桂确实自愿降清。据史料记载,多尔衮曾以部将让吴三桂难看,后吴三桂被判清朝,康熙皇帝还以降将称呼吴三桂。这些都是历史确实有的。

另一种说法,吴三桂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与全家人的性命,而降清的。不论那种说法,长城君认为,吴三桂肯定不是因为陈圆圆才降清的。

长城君曰:虽然吴三桂降清了,但是,他对大明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全家人而降清,也给大清朝做出了巨大的功绩。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清实录》


太史简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不可能了。鼎鼎大名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女人而降清?简直是笑话!之所以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言,那是民间老百姓为了休闲娱乐而创造的谈资罢了。



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其实是无稽之谈。

即使是因为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给抢去,但这也不是吴三桂降清主要原因。

其实吴三桂一开始是准备降李自成的,准确来说,吴三桂是降李在先,降清在后,那么吴三桂为了反复无常呢?这里面原因很复杂。


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又自杀,作为一方军阀的吴三桂是打算投降李自成,为此他将山海关的防务交给了先于他投降的明朝将领唐通,而他和他的部下前往北京。从这里可以看出,吴三桂是有降李之心,再加上他的一家老小全都在北京城,所以他决定降李。

可是意外发生了,在前往北京的路上,他在北京的下人突然从北京跑出来,大喊道,吴府被抄家追赃助饷,其父亲吴襄被李自成抓了起来。吴三桂这才意识到李自成招降他是为了诳他进京,等他一入京,就是他吴三桂的死期。

其实从后面看来,这是一个美妙的“误会”。吴三桂尚未入京,即使李自成想除掉吴三桂,也不用这么心急,火急火燎就抄吴三桂的家。所以这应该是李自成手下的部将干的,这些农民军一V1进入繁华的北京城,那还有什么其他心思,一个个抄家收钱,弄得北京人心惶惶。


所以这么看来,吴三桂应该是得知了此事,担心一入北京,别说当什么官了,性命都难保。于是调转枪头又夺回了山海关。而这时的吴三桂心思已经变了:依靠他的兵马,是无法抵挡李自成的大军的,于是他想借师助剿。借谁的师呢?当然是清军的师,于是乎,他联络了清摄政王多尔衮,请求依附,并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

但是,吴三桂作为历史上的大汉奸,即使降清有无奈之举,但也无法抹去他犯下的种种罪行。他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是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青史回声,欢迎关注我。

青史回声


吴三桂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作为手握数万精锐边军的镇关大将,是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女人而降清的。所谓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实际上是对汉奸吴三桂的一种抹黑。

事实上,吴三桂最终之所以甘愿当汉奸,选择降清,放清军入关。这绝非为了一个陈圆圆,而是为了保住自己吴氏一族的政治利益,为了保全手下数万关宁军将士的一次最优政治选择。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此时失去依靠,悬孤于山海关的吴三桂,就夹在了关外的满清和坐拥中原的大顺两个政权之间。当时的吴三桂实际上只有两个政治选择,不是投降满清,就是投降大顺!

或许有网友会有疑问,为何没有南明这项选择?

因为,南明在吴三桂降清时还没建立!公元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方明朝官员的拥戴下,于南京称帝,建立南明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而在弘光朝廷建立前,吴三桂已于一个月前降清,并向清军打开了山海关。也就是说,在吴三桂投降时,根本就没有南明这一选项。

再说,即便吴三桂降清前,南明政权就以建立,吴三桂也不会选择南明。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且一团乱的南明,也没能力给予吴三桂任何实际性的支持。

那么,吴三桂最终为何选择满清而不是大顺呢?

因为,李自成入京后的所作所为,让吴三桂意识到大顺政权绝对不会保全自己的政治利益。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灭亡明朝后,在政权尚不稳定之时就开始纵容闯军在北京城内胡作非为,并且开始对前明官吏实施报复和迫害。这些所作所为,不仅让京城百姓反感,更是彻底得罪了前明官吏。

而吴三桂乃是将门之子,其父吴襄本身就是明末将领。李自成在京城如此对待明朝官吏,吴三桂可都看在眼里。所以,他清楚的意识到,李自成日后自然也不会给自己好日过。所以,于其投降大顺,还不如投降满清,毕竟相比之下,自己对后者更具坐拥和价值,那么自己能索取的政治利益,自然也就更多。

所以,在民族大义和政治利益面前,吴三桂断然选择了后者。而这一选择,绝对不是为了区区一个陈圆圆......

至于,这种将清军入关这一沉重的历史责任,推给一个身处乱世中身不由己的弱女子身上,说她们红颜祸水。其实,这是我国古代修史中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这些历史要读


只能说有一些关系,只是这种说法一般是民间的说法。我曾经看到过这段历史的纪录片,我个人觉得比较靠谱点的说法是:吴三因为陈圆圆不降李自成,而不是因为陈圆圆降清。

事实上明朝崇祯皇帝那时候已经没什么人可以用了,袁崇焕死后就只有吴三桂了。但是他也只有三万军队而已。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打北京,崇祯帝赶紧叫吴三桂勤王,但可惜他还没到崇祯就已经死了,而他的家人也被李自成俘虏,且没有得到善待。李自成利用吴三桂的家人逼他投降。本来吴三桂是准备投降但是当他知道他的女人陈圆圆被侮辱后恼羞成怒,如果说之前国仇家恨他忍了,那么陈圆圆是他作为一个男人最后的尊严。所以他才和李自成死战到底。

虽然吴三桂依靠山海关天险易守难攻,但3万对李自成几十万农民起义军根本没有胜算。吴三桂想要以割地为代价清军借兵,但多尔衮何其聪明,看穿了吴三桂的处境。吴三桂只有两条路:一是被李自成杀死,二是降清。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其实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吴三桂似乎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半夏恋菖蒲


陈圆圆(1623年一1695年),生于江苏武进县奔牛镇一个普通的贫苦人家,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因双亲早逝,被养母陈氏收养,故改陈姓。

陈圆圆自幼能歌善舞,上天又给了她无与伦比的美貌和才华,她流落到苏州这个江南繁华之地,凭其美艳的舞姿和圆润悠美的歌喉,跻身于“秦淮八艳之一"。芳名远播。

1642年春天,田贵妃的父亲田弘遇路过苏州,听得陈圆圆的芳名,于是以重金将陈圆圆聘去纳在府中,田弘遇并不是想自已占有陈圆圆,而是想将她当做政治投资,进京后将陈圆圆献给崇祯皇帝。给自已美好的仕途前景添砖加瓦。

可是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风雨飘摇的大明朝危在旦夕,崇祯皇帝哪有心思放在女人身上,将田弘遇训斥了一顿,打发走了。田弘遇在皇帝那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并没放弃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国家重臣。


此人便是辽东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早就听闻八艳之一的陈圆圆才貌双全,倾心已久,却不料被田国丈捷足先登,所以一直牵挂于怀。对于田国丈的盛情邀请正求之不得,于是慨然赴约。

席间,吴三桂从众多殊秀非凡的歌女中一眼认出了仙姿卓越,美艳绝伦的陈圆圆。陈圆圆也对眉清目秀,英气勃勃的朝庭拣梁之才吴三桂青睐有加,正值国难当头,社稷危亡之时,陈圆圆认为吴三桂是合适的托付终生之人。两人不时喑送秋波,眉目传情。田弘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的目的达到了。

散席后,趁酒酣耳热之际,田弘遇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谁都知道大明江山朝不保夕,乱世之秋都希望找一有力的靠山,无论何时,手上握有兵权,且又有名望的人都是最好的靠山。吴三桂明白了田弘遇的意思后立即表态:“如将圆圆予我,我当报答你先于报答国家”。

田弘遇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也就忍痛割爱,将陈圆圆让吴三桂带走,吴三桂也留下千金聘礼,钱他有的是,他是怕日后给人留下把柄。



吴三桂把陈圆圆接到府内后,经过几日短暂的缠绵,加深了两人的感情。无奈关外,李自成的起义军已向北京城逼近,后金也在蠢蠢欲动,形势迫在眉睫,吴三桂只好返回山海关镇守,两人频繁鸿雁传书,互诉衷情。吴三桂也不时地嘱咐自己的父亲照顾好已是吴家女人的陈圆圆。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派军师牛金星带着自已的书信去招降吴三桂,吴三桂见明朝已亡,皇帝也死了,自已也没必要孤军奋战,权衡利弊还是答应了李自成。没想到刘宗敏却在此时在京城里大肆拷掠宗室官吏,并抓走吴三桂的父亲逼问陈圆圆的下落,,吴三桂的父亲自然知道陈圆圆在自己儿子心中的地位,谎称已将佳人送至关外。刘宗敏当然不信,用酷刑折磨其父,最终将陈圆圆掠走。

当家人将消息通知吴三桂时,吴三桂大怒,他没想到有求于他的农民军竞然连他的家人也敢动,眼里根本无视自己的存在。于是他决定报复,派人联系了关外的后金皇族大将多尔衮,表示自己的归降之意。

李自成最终为清军和吴三桂联手所败,退出北京城,陈圆圆也回到吴三桂的身边。


清初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中写有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不为君亲来故国,却因女子下雄关"的诗句,对吴三桂的行为极尽讽刺,吴三桂曾想出千金收买诗人,让其改掉语句,却被诗人拒绝了。

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