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公正客观评价吴三桂?

苍澜鸿烈


是个差差的人。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万历四十年,即1612年,出生于辽东,祖籍江苏高邮,高邮今属扬州。吴三桂的父亲是明末锦州总兵吴襄,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

崇祯初年,吴三桂中武举人,后来逐渐成长为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被封为平西伯,距离封侯一步之遥,这一年他32岁。

他的命运在这一年发生重大变化。因为,李自成在年初即领兵从西安出发渡过黄河,攻打山西。李自成在山西的战事十分顺利,几乎没有受到大的抵抗,崇祯皇帝十分震惊,于是马上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办?是不是将辽东仅有的一支部队调回北京勤王?大臣们怕担责任,说了一堆没用的话,一边说辽东不可放弃,一边说闯贼不可不抵御,其实等于没说。

到山西战事结束,李自成挥兵东进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顾不得那么多了,下令吴三桂带关宁三万部队进京保卫北京。

这个时候,大明朝中原全部沦为李自成的地盘,东北全是满人的地盘,张献忠进入了四川,就是山海关一线和北京孤城还在自己手里,虽然南方还有大部分地盘,但已是鞭长莫及,远水不解近渴,再说江南也几乎被榨干了。

吴三桂知道这个形势,他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后,马上召集兵马,往北京方向挺进,山海关到北京就200多里地,按正常,两天就能杀到北京城下,但是崇祯皇帝等了6天还是没有等到吴三桂到来,等来了李自成,只好去了煤山上吊。

吴三桂为什么走的这么慢?观望。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即刻上路,不上路不行,那是抗旨;在路上慢慢悠悠,是在等李自成,看看李自成能否顺利攻下北京,若是顺利攻下,再做决定不迟,若是陷入胶着状态,吴三桂的三万大军就可坐收渔翁之利。

现在,北京这么快就被李自成占领,夹在多尔衮和李自成之间的吴三桂,实力最小,此时,吴三桂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投奔李自成要么投奔多尔衮。吴三桂思虑再三,决定投奔李自成,毕竟李自成是汉人,虽然曾经是贼,但贼和皇帝之间就是一个角色转换,完成角色转换,就是皇帝,当年朱元璋也只是个造反的贼和尚。

于是吴三桂和李自成部取得联系,准备进京见李自成,李自成派部队占领山海关。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自成部下在北京城里拷掠明朝官员,索要银子,因为李自成没有建立财政体系,缺钱。据说吴三桂在北京的家也遭到骚扰,父亲被拷打,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霸占。

接到消息后的吴三桂怎么做?举兵杀入北京报仇?没有,这样是送死,李自成至少20万大军在北京。忍气吞声?也没有。吴三桂迅速杀回山海关,重新占领山海关,然后派人和多尔衮联系,请求多尔衮出兵,联合打击李自成,报君父之仇。吴三桂这个决定是痛苦的,因为自家34口人还握在李自成的手里,吴三桂的这个决定,等于是将家人送上绝路。多尔衮接到消息,当然是高兴万分,和文胆范文程等合计合计后,迅速出兵,与吴三桂汇合。

这边李自成听说部下骚扰吴三桂在北京的家后,很是生气,但还是希望吴三桂来归顺,给吴三桂封了个归命侯,比崇祯皇帝年初封的平西伯要大一级。但吴三桂去意已决,于是李自成亲自带大军攻打吴三桂,就在吴三桂部队快不行的时候,多尔衮的六万骑兵绕道从李自成的阵地后杀出,李自成的部队此时的情形和明军萨尔浒之战、宁锦大战时的情形差不多,打野战,明军不是八旗军的对手,李自成的起义军同样不是对手。

李自成见势不妙,带领少数人即刻撤退,将吴三桂的父亲杀了,回北京杀了吴三桂一家30多口,并匆匆举行登基仪式,第二天迅速撤离北京。

吴三桂一家30多口握在李自成的手上,这本来是一幅好牌,可惜被李自成打烂了。吴三桂为什么置全家30多条性命于不顾,联合多尔衮攻打李自成,不知道攻打李自成的结果就意味着30多人的性命将不保?

这些吴三桂都分析过,因为李自成的流寇本性和家里被骚扰,让吴三桂已经深深感受到恐惧,若是投降李自成,结局可能也是全家性命不保。李自成一路走来,残暴异常,福王朱常洵被他活活煮了,明朝宗室晋王、代王等几乎都被李自成灭门。李自成实在不靠谱,跟着不靠谱的人,心虚无比,结局或许已经注定。

吴三桂于是横下心来投靠了多尔衮,一开始说是借兵,后来就成了投降,多尔衮也不把自己当外人,顺势封了吴三桂平西王的头衔,顺治是皇帝,多尔衮是摄政王,以顺治皇帝的名义封个王,顺理成章,况且这个大清皇帝的叫法已经叫了8年,设官治理,按规矩办事,吴三桂觉得这个集团才是靠谱的集团,不是草台班子,可以托付身家性命。

吴三桂在付出全家30多人被杀的性命后,终于为自己理顺了关系,找到了出路,从此死心塌地为清朝效力,从东北一路杀到云南,这个平西王真是名副其实,一路向西,一路平定。1662年,吴三桂将逃跑到缅甸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抓回云南昆明,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闻此消息,无数汉人再次落泪,吴三桂的汉奸嘴脸也彻底展示出来。

历史上,胜王败寇,但是对于前朝皇帝,一般都是保全的,像明朝这样末代四个皇帝都死于非命的朝代很少见,崇祯朱由检上吊,弘光朱由崧、隆武朱聿键、永历朱由榔皆被清军捕杀。这或许也是他们的先祖朱元璋、朱棣大肆诛灭大臣九族的报应。纵观中国历史,皇室像明朝这样血腥收场的几乎绝无仅有,可能是祖上当初做的太绝了。

吴三桂以绞杀永历朱由榔的功劳,晋封为亲王,坐镇西南,吏部、户部不得干涉吴三桂的人事权、财权,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也做了驸马,与清朝皇帝结成了亲家,真是一时风光无两。

随着战事的结束,康熙皇帝开始着手削藩,广东的尚可喜主动要求交出兵权,回辽东养老,康熙皇帝同意。吴三桂也假惺惺上书要求交出兵权,康熙皇帝同意。这下,吴三桂就反了,吴三桂觉得,这些年来,部队一直是自己带出来的基本盘,兵多将广,取得胜利的把握很大。上次是以全家30多口的性命为赌注和李自成干,赢了,这次是以全族的性命为赌注和康熙皇帝干。

吴三桂一开始打出的旗号是指责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吴三桂自称兴明讨虏大将军。这个口号、这个职务怎么样?

蠢。只能说蠢。窃我先朝神器是哪个先朝?明朝?妈蛋,南明皇帝都被你勒死了,还有什么神器可言?“兴明讨虏”?在南明朝廷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讨伐满清,现在出来兴明?说出来的话人相信鬼都不会信,所以这个政治口号太次了。一个集团一定要有高参,李自成就是没有高参才死的这么快的。

还不如照搬照抄朱元璋的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简单明了,又有号召力。200多年后的孙中山先生就是照搬这句话,取得了成功。

换个别人,掌握了这么多军政资源,要和康熙皇帝对抗,胜负可能不好说。但是,你这个劣迹斑斑、品行败坏、臭名昭著的吴三桂,怎么能有这样的号召力呢?你在明朝的时候为什么不这么牛呢?你一路向西的魔力来自哪里,心中没有个数?

从吴三桂1673年起兵反抗康熙皇帝,到1681年全部被平定,前后8年时间,吴家的40万大军土崩瓦解,康熙皇帝大获全胜。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吴三桂第一步选择投降多尔衮,并不算臭棋,因为他分析过李自成,李自成不是当年的朱元璋,成不了大器。跟李自成活下去,难有出路。

但是,晚年起兵反抗已基本稳定局势的清朝,这是个大错特错的一步棋,造成生灵涂炭,自己失败,儿孙徒死,没有一点积极意义。他若是不起兵和康熙皇帝对抗,顺利撤藩,也可以和尚可喜一样终老,子孙享受荣华富贵。可是,吴三桂误判了形势,以为可以造反成功,登基建立新的朝廷,将大业永世传下去。

吴三桂勒死了永历帝朱由榔,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清兵攻下昆明的时候,上吊自杀。当年朱元璋诛灭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九族,朱棣诛杀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九族,明末的襄王、代王、福王等等宗室也被农民军诛灭九族,大明朝以诛杀大臣九族登场,以皇室被灭门收场。

吴三桂以勒死南明最后一任皇帝彻底结束明朝,以自己的孙子上吊彻底结束自己的“兴明讨虏”大业。








坐看东南了


吴三桂是一位一流的军事将领,二流的军事统帅,三流的政治家。

一流的军事将领

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吴三桂的作战能力是当时最强的。

在松锦决战的时候,吴三桂是骑兵将领,当时洪承畴就说堪战的总兵有三人,吴三桂就是其中之一。

在山海关决战的时候,率领骑兵左冲右突,与十余万大顺部队作战两日不分胜负。在山海关战后,一路追击李自成到望都。

(保宁战役)

在保宁作战中,四面被围,主动出城作战,击败占据优势的南明军队,一举改变四川作战形势。

这是他指挥的主要三场战役,作为一名军事将领,其战场指挥能力已经发挥到极致,是当时最优秀的将军。

二流的军事统帅

吴三桂的军事指挥能力,经历过入滇,进缅、平土司等战役,更是炉火纯青,在指挥艺术上达到化境,在三藩之乱中表现就是如此。

但三藩之乱重在战略而非战役。

吴三桂的会师长江战略,被郑经与耿精忠闹矛盾而瓦解,并且造成整个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战局的恶化。

吴三桂的西北包围大战略,超出了其军事承受力,最终失败,西北战局恶化,清军有能力派大军进入湖南战场。

(三藩之乱)

吴三桂的郧襄小包围战略,缺乏正面部队的配合,力度不够,终归失败。整个战局进入被动状态。

吴三桂的战略基本是大而无当,最终战局恶化,只是其高超的战役指挥能力,在很多时候可以弥补。

三流的政治家

作为政客要不择手段,但作为政治家就要小心谨慎,有下限。

吴三桂做事确实没有下限,先降顺,再降清,再杀南明皇帝,在反清。

反反复复是乱世中长见的,也注定是尘埃过客。

(吴三桂)

总结:

吴三桂军事指挥能力确实是当世一流,其战略能力相对次之,政治能力就更不佳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吴三桂,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甚至是一个被扭曲了性格的人!虽有做帝王之野心,却无帝王之才干,并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

有些人,可能会赞誊吴三桂"冲天一怒为红颜"对爱情的豪杰气概,殊不知,为一女子就要引狼入室,灭父母之邦,这是英雄所为么?作为明朝的封彊大史,有守土之责,勤王之重任。当李自成的农民军围攻比京,危在旦夕,吴三桂率军勤王,磨磨噌噌走到半路,崇桢帝便上吊自缢了,坐视大明灭亡。随后便领清军入关,为清朝建立立了大功。

如果吴三桂至此打住,也还罢了,也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哪知他为了表示效忠清廷,立功心切,自告奋勇追杀南明政权,并把逃到了缅甸的永历帝抓回昆明处决,杀故国同胞,灭故国君王。至此,吴三桂不忠、无情、无义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后来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不惜发动了"三藩之乱",并最终落得国破家亡、身败名裂。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在明时背明,事清后又叛清,是一个反复无常之小人,一个历史的小丑罢了。


三农新视界


吴三桂投奔满清打开山海关,与清军携手共同剿灭闯贼李自成,做得非常正确一点错误都没有。

闯贼狡诈凶残、血债累累,攻陷北京,逼死崇祯皇帝,覆灭大明王朝,实属罪大恶极人神共愤。

吴三桂独守山海关,手中只有四万多兵力,关外己经都成了满清的天下,洪承畴、祖大寿都投降了,明朝皇帝己经死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吴三桂夹在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势力中间,处境极为尴尬危险。

自己势单力弱哪一方都打不过,而且再也不会有谁能来救援自己了,今后的生死存亡只能靠自己选择,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投靠一方共同对抗另一方。

吴三桂开始选择投降李自成的,并且己经率军离开山海关去北京觐见李自成,走到半路突然改变主意又杀回山海关决意投奔满清,不知道陈圆圆被掳事件在其中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恐怕更多的原因还是认识到流寇终将难成大事。

吴三桂最终选择投降满清共灭闯贼实际上也是他当时唯一正确的办法,别无选择,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来打吴三桂,双方激战一整天,据说吴三桂四万多人只剩下一万多人,李自成也伤亡数万人,一直观望的多尔衮清军加入战团才大败李自成军。

李自成被满清和吴三桂联军从河北经过山西、陕西一路追杀到湖北,最终死在了通山县九宫山,也算是为明朝崇祯帝报仇雪恨。


流贼闻之心胆摇


吴三桂其人,叛国背族,后来又投清又反清,反了又反,其实在中国历史的一个交叉点上,他完全能够主宰中华民族今后的方向,却为一己之私而大开山海关,让清兵入关,从此中华民族前进的脚步停滞了,倒退了,强大的中国在近代史上败落了、落后了,这是一场民族的悲剧、国家的悲剧。做为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吴三桂难逃其咎,他永远是民族的罪人。

这大概是目前社会对吴三桂的主流评价,同是汉奸,但对吴三桂的评价,绝对不会像对秦桧一样,还有人为其翻案,这也很简单,吴三桂投向了融合,却又叛变,实在让融合症患者们也深恶痛绝。


那么,真实的吴三桂是什么人呢?

历史上的吴三桂,有军事才能,也有很大野心,而至于野心,我认为更多是他因为处于当时的时势下不得已作出的抉择。吴三桂虽然是明朝将领,但在他对国家的忠诚上边,还绑了一个需要效忠的对象,那就是他其实是辽东将门,他对国家的忠比不上他对自己的忠,这也是他背叛的基本原因之一,明朝灭亡,吴三桂帅兵勤王,但其实此时的他已经考虑的不是勤王,而是倒向哪里,对其更有利。在这一点上,吴三桂成为“民族罪人”,勉强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自私,家大于国”。但对一个人来说,这样对家庭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


但他对国家的态度,几乎就可以说是完全是反方向的,为一己之私,不知保天下,反而助纣为虐,祸乱天下,双手不知沾满了多少汉人同胞的献血,真是罪恶滔天。英雄需要衬托,与吴三桂相比,李定国才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本是农民起义军将领,是大明的反贼、流寇。只为民族大义、天下兴亡,他尽心辅佐永历帝对抗清朝,死而后已。不管是前半生还是后半生,李定国都无愧于英雄之称。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的差别确实很大,有人毁家卫国,有人却任自己成为汉奸还要走下去不后悔。

这里插播一下,人们把吴三桂卖国归结于一个陈圆圆,这其实是错误的,作为辽东将门打小培养的精英,吴三桂的每一个举动都是有其意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冤枉了陈圆圆,本来吴三桂就想做罢了。他为满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满清江山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所谓的汉奸打下来的。

吴三桂十三岁闯阵救父有他孝的一面,守卫山海关二十年,独守五年,有他忠的一面,虽然吴三桂没在战场上搞过屠城擅杀同胞,但他为了自家而背叛国家和民族,为了政治生命而勒死了永历皇帝,他有孝有忠,却又一生罪恶,最后为了政治目的而又反叛满清,虽然不是幡然悔悟,但也给了被压迫的中华民族以希望,撼动了满清统治者的地位,使其改变了一些民族压迫策略,但终究因为其目光短浅,只想和满清划江而治错失良机,丧失了主动权从而彻底败亡,这也是上天给他的惩罚,吴三桂一生,功一过九,通过吴三桂,我们唯一能够想到的是,做汉奸,确实是没有好下场的。


关河南望


作为明末清初绕不开的一个历史人物,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满清统治中华大地,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中华民族由巅峰跌至深渊。吴三桂罪大恶极,自然是汉奸无疑。

站在明朝的立场上,吴三桂掌握者集明朝全国之力供养的精锐关宁铁骑。但是,吴三桂既未救援北京城的崇祯帝,也没有对尚存在的南明政权效忠,却未做任何抵抗就投靠满清,自然是不忠之臣。

站在满清的立场上,吴三桂虽然为满清占领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其晚年的三藩之乱,给清朝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乾隆年间所编的汉奸名单《贰臣传》中,吴三桂甚至都没有资格列入,吴三桂被列入了最令满清痛恨的《逆臣传》,可见在满清看来,吴三桂也是一个“逆臣”,是个大逆不道之人。


这样看来,吴三桂无论在哪方势力,都被视为逆臣汉奸,简直就是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但这一切,都是吴三桂自己“作”出来的。完全是吴三桂咎由自取。

吴三桂一生曾面临的两次关键抉择:

第一次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灭亡明朝时。此时吴三桂统率着最精锐的5万关宁铁骑。他所面临的选择就是:投靠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还是投靠满清八旗。而显然,吴三桂选择了满清八旗,助纣为虐,最终导致的中华大地300年的沉沦。


而第二次抉择则是在三藩之乱时。由于年轻的康熙皇帝急功近利,贸然取缔三藩,导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个汉人出身的藩王举兵作乱。此时满清所仰仗的八旗已基本堕落,不堪使用,国内兵力空虚,吴三桂起兵之时势如破竹,很快打到长江流域。

如果吴三桂此时能够乘胜一举北伐,攻灭清朝,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但是,此时的吴三桂再次展现出了他的鼠目寸光,一直妄图苟安的吴三桂居然想与清廷划江而治,满足于已占领的地盘儿,这给了清廷以喘息之机。最终使清廷能够从容调集全国兵力、物力、财力,以全国敌一隅,最终将吴三桂势力攻灭,吴三桂也最终病死。



能在明朝之时,以20多岁之身,成为统兵一方的大将;投靠满清八旗后,为满清入主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因功被封为平西王;而在三藩之乱时,给清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更是一度兵临长江。吴三桂自然是有才华的,但是吴三桂却有才无德,面对民族大义,吴三桂只考虑集团和个人私利,最终被钉在汉奸的耻辱柱上,完全咎由自取。


鸢飞九天2018


关于对吴三桂的评价,究竟是“中华乱贼”、还是“反清英豪”,自古以来就存有争议,从同时代曹县对于吴三桂的评价,我肯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一“中华乱贼”: 乍逢巨变之初的评价 1644 年的夏天,噩耗不断地传来。隔着满洲人早已占领的辽东,当时已被满清控制的曹县君臣,只能通过种种渠道,零零星星地知道,原来一直宗奉的大明帝国,在犯上作乱的乱贼和伺机进逼的女真双重压迫下,早已节节溃败,渐至土崩瓦解。

先是三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在皇宫后面煤山的槐树上自缢,这个消息就已经让他们感到无比悲哀。到了五月,当他们经由大清的正式文件得知,上个月“吴三桂开关出降”,清兵已经“带神威大将军炮兵,及吴总兵马、步兵,前驱北京”的时候,就更是绝望,《李朝实录》记载,不要说国王君臣,连“舆台下贱,莫不惊骇陨泪”。

吴三桂开关纳降,清人直取北京,成为明清历史的一大转折点,也使吴三桂成了曹县人眼中的历史罪人。吴三桂作为明朝大将,不御敌于国门之外,反而开门揖盗,引鞑虏进入关内,使神州沦陷满清之手,在始终眷念大明帝国的曹县人看来,这是十恶不赦的罪过。严守华夷界限的曹县人,对于忠烈与叛逆的爱憎比我们的人还要分明。



李三万的三万里


如何公平客观地评论吴三桂?这还真无法拿出令人信服的观点来赢得大家的赞同,可既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冒着被大家指责的风险吧。

吴三桂,原是袁崇焕手下关宁铁骑将领吴湘的儿子,自幼练就一身好武艺,长大后子承父志又成了一名关宁铁骑的将领,曾有一颗忠君报国的雄心,当时可谓是一个舍身保国的民族荚雄。

在袁祟焕倒台后,当时后金的势力更加猖狂,为了加抉削弱大明的实力,便大举进兵将关外的锦州城围住,其目的是围城打援的战术,偏偏明朝重用了个不懂军事的陈新甲作为兵部尚书,再加上一个没有谋略而且还刚腹自用的崇祯皇帝,硬是强令辽东经略使洪承畴出兵急速解救锦州之围,使明朝赖以生存的兵力陷入了后金的口袋阵之中,从而导致了松山之败。当时吴三桂也是解救锦州大军中的一名带领关宁铁骑的总兵。在那时,因为供三军的粮草被后金烧毁,使几十万的明军军心散乱,造成了一些带兵的总兵官临阵而逃,那时吴三桂在部属的催促下也率兵逃回山海关,导致了救锦大军以失败告终,从那开始,吴三桂的名声就开始有了转折点。

自松山战役明军彻底失败洪承畴被俘降清后,吴三桂依然被明朝庭重用带领关宁铁骑镇守山海关,依靠山海雄关作为屏障依旧把后金抵挡在关外而保证关内不受后金入侵,此时吴三桂还可称为是镇守边关的英雄。

到了李自成攻陷了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建立了大顺王朝后,这时的吴三桂已成了无家可归无君可忠无国可保的将军,在民族的观念上他还是选择了与李自成合作,这也说不上他有什么不忠于大明的行为。可是后来因为他的爱妾陈圆圆被大顺将领刘宗敏霸占后,又得知家父吴湘被大顺朝迫害,这才一怒之下与李自成反目成仇,这也难怪,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谁能忍受得了。

在李自成起兵要灭吴三桂时,由于吴三桂寡不敌众,情急之下才请求清兵入关援助,此后才形成了引清军入关的汉奸骂名。想来吴三桂也怪可怜的,如果不请清军援助,自已和自已的军队便被大顺灭掉,而请来清军援助,却又成了请神容易送神难,清军战胜了大顺后,而要入主中原,使他成为了一个出卖民族的汉奸。其实吴三桂的为人只能是个虽有勇但却不具备很高谋略的武夫,假若在李自成率兵灭他的时候,他把山海关放弃而率兵遁入深山之中,让李自成和清军相互抢夺山海关而形成大战,他却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回头再收拾残局,也许他便成了我国历史上的正面名人。

在清军战败大顺军后,吴三桂已失去了自主的权力,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违心地为虎作伥当起了令人唾骂的汉奸,可以想象,他更定也是不愿当民族的罪人大清的走狗,问题就是他的鼻子已要大清给牢牢地牵住了,只好硬着头皮地为大清入主中原而效劳。

到了晚年,并不是吴三桂反复无常要倒反大清,也不是他产生了悔过之心要为民族复兴大计着想,而是他的利益直接遭受大清的侵害,在为保护自己利益的心态中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挑起战端,使刚安定的国民再度陷入战乱之中,这足以说明吴三桂私心太重,为了自已的私利而拿国人的生命当儿戏,这又怎么会得到世人的赞助,再加上他那臭恶的名声,像这样的人起兵反清,能得到民心吗?只能说注定是以失败而告终。


脱俗道人


对吴三桂,大致有三种说法

一,汉奸说;吴三桂卖祖求荣,引狼入室,汉民族著名败类。

二,糊涂说;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一个女人,与农民起义同胞势不两立,为报家仇,不惜引清兵入关帮忙,坏了国事。

三,忠臣说;劻扶明室,并为崇祯皇帝报仇,他“借”清兵入关帮助“剿匪”。没想到多尔衮来了就不走,乘机问鼎中原。吴三桂审时度势,被迫称臣。后来他伺机而动,反清复明。

我的看法;

首先排除“糊涂说”

起义军将领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这属于吴三桂与刘宗敏的个人仇恨,冤有头,债有主,吴三桂何必要与百万农民起义军过不去,率兵在天南海北追杀他们。

再排除”忠臣说”

看看吴三桂怎样对待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明万历皇帝之孙)

吴三桂出兵,逼迫缅甸王交出了流亡的朱由榔。

在昆明,朱由榔正色告诉吴三桂,“我是北京人,请准许见了明十二陵后,再死”。吴答应。

当清庭命吴三桂来北京献俘时,他却说路上恐生变,建议就地杀掉。被准予。

吴三桂欲砍朱由榔的头,连满将都看不惯了,认为汉族皇帝应死的有点尊严,吴三桂则用弓弦将其勒死,并焚烧成灰烬。

这件事铁定;吴三桂彻底背叛了明朝,且毫无怜惜恻隐之心,他至少可以借满人之手杀死朱由榔,可他不避讳,毫无半点“忠心”!

至于他后来举兵反清,只为满人不再满足他的荣华富贵,他野心膨胀要自己当皇帝。亿万汉人不响应支持是板上钉钉之事。

剩下的就只能是“汉奸说”

吴三桂是大奸之人,在民族存亡关键时期,他选择了满足个人的权力奢望、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他拥兵自重,选择在李自成的大顺和多尔衮(摄政)的大金之间投机。

吴三桂最终选择了投靠多尔衮,杀马为盟,相约永不相负。

清兵入关,多尔衮借顺治皇帝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这是吴三桂在明朝无法得到的荣誉(明朝只在皇宗室内封王,外姓只能封公、侯、伯),后来吴三桂杀了永历帝,被清朝加封平西亲王,永镇云南,兼辖贵州。他当汉奸的立场越来越坚定。 若不是清庭后来要撤藩,他绝不会 再次叛变。


谌人


我不知道谁这么情种得出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而引清军入关的?你全家被杀了还会去给人当狗?是个人就得拼命吧?且不说陈圆圆就是一个歌妓,弄到现在撑死也就一线明星水准,吴三桂一标准官二代,就是玩玩而已,你见几个官二代娶个娱乐明星了?都是跟王思聪玩网红差不多。觉得不错当个妾就偷着乐吧,至于为了你不顾千古骂名,呵呵,别逗了。

吴三桂军事才能出众,为人心狠手辣,多谋善断,是当时极为少见的将才。降清为表忠心亲自杀了明朝最后的血统永历。看康熙年幼,朝政不稳毅然反叛,以一省之力对战全国,初期还大占上风。江南望风披靡,纷纷投降。但是他的精兵过少,不敢北伐,因为投降的人随时可能倒戈,只能拖延时间,要与康熙划江而治,康熙知道他的主意,坚决不允。吴三桂无奈分散兵力才慢慢被康熙所灭。比起那些江南只懂内斗的所谓爱国者强千百倍。大敌当前朝不保夕还纠结于正统皇命,结果两家大战死伤大半,清军在打的最热闹的时候加入,两家一起杀,真的可怜可笑。这种流芳百世的蠢材有个屁用,差吴三桂十万八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