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不割据称帝,而要一路北上,其实赢的几率不大,但割据死守的实力还是有的,这是为什么呢?

红花郎999


吴三桂其实是被康熙逼反的,如果吴三桂仅困守割据在云南,会死的更快。

首先得明确一点,独立军阀所需要的三点:财政、人事、军队,有钱才能养军队,有了军队官员才能听你的,所以军阀之所以成为军阀,能有独立的财政来源是最主要的关键。



历代对于地方政府的独立财政问题是极其忌讳的,在中央政权能够正常运行时,财政普遍由中央调配,一般都是强省多收,弱省少收,再通过中央用强省支援弱省,这在现代有个专属名词叫转移支付。



而吴三桂所驻扎的地方是云南,正是个转移支付的大省。当时有个说法是“天下税赋,半耗于三藩”,意思是说满清的朝廷一年的税收有一半用于三藩的养兵,这个说法是有点过了,实际上康熙六年,吴三桂的一年军饷为三百万两,在之前由于云南战事颇多,故军饷要多点。



就算是一年三百万两的军饷,云南本地也是无法提供的,只能依靠满清中央提供的,

所以吴三桂实际上缺乏成为独立军阀的资本,只要满清断了军饷,吴三桂的军队就断粮,那当兵的自然就各自投奔前程了



吴三桂也正是明知这一点,所以对正式撤藩前的满清动作,是以忍让为先。在康熙六年,吴三桂将云贵两省的地方事务交给满清管理,同年吴三桂的军饷费用减少至300万两



吴三桂作为一个资深投机者,是不相信任何人的承诺的,他深知手上的兵马是安身立命的最大砝码,如果撤藩没了兵马,那么身家性命就任由满清捏拿,这是吴三桂万万不可接受的。而满清对于手握兵马的汉人将领的处理,也让吴三桂对满清戒心颇深,郑芝龙的例子摆在那的。



所以这时的满清若不撤藩,吴三桂是不会反的,也就花点军饷而已,而且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快死之人,就算撤藩,等到吴三桂老死,吴家的二世祖不敢反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康熙年轻气盛,不愿意和吴三桂继续耗着,在康熙十二年的议政王会议里,康熙帝不顾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执意下令撤藩。

群臣反对的主要理由就是一旦撤藩,吴三桂必反



但是康熙可不管这里,宁可让全国战乱,也得拔下吴三桂这个半独立军阀,树立自己的权威。此时的吴三桂,如果不反,没有了朝廷的军饷,军队很快就会崩溃,只剩下同意撤藩这一条路,但是身家性命就是满清说了算。



如果决定要反,也必须快速行动,趁着军费的尚有节余,军心尚未涣散时,主动出击占领大片土地,获得财政来源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康熙帝下令撤藩后,吴三桂不想任由满清拿捏,就得马上开始反清,占领更多土地。而困守云南,吴三桂的军队连军饷都保证不了,只能等死了

。不得不说,吴三桂确实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采薇读史论今


当时吴三桂一造反,不仅仅是三藩,到处都有反清起义军响应,影响最大的就是陕西提督王辅臣了。这些起义军都是以吴三桂为“马首”,让吴三桂困守云南称帝,岂不是“辜负”了反清起义军的期望。其实,割据称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吴三桂在战略这个大视角上,犯了极大的错误。



其实吴三桂不叫一味的北伐,而是一味的走荆襄之路北伐,因为吴三桂此时也老了,急于突破湖北防线,进入河南河北腹地,直抵京师。然而,荆襄之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结果吴三桂和清军在湖北,湖南等地打成消耗战,以一隅抗全国,自然是失败告终。襄樊,是北上南下主要通道之一,当年关羽北伐,没有拿下襄樊而败走麦城。强悍的蒙元一度被南宋阻击在襄阳,一旦陷落,南下之路洞开。这也是吴三桂选择在这里和清军死磕的原因。



当年,诸葛亮为刘备规划了《隆中对》的战略,两路夹击,北伐中原。一路从襄樊北伐,一路从汉中出击关中,如汉高帝故事。那么,要如高帝故事,汉中一路才是最重要,如果攻陷关中,出可以争夺天下,如秦国。关起大门,可以称霸为王,清军未必能图。当时,吴三桂直接拥有云南,贵州,四川,汉中等地,这就好像当年的蜀汉。广东,广西(孙延龄),福建是其他几藩的地盘,犹如当年的孙权,当年,实力差很多而且不是一个整体的政权,这也是吴三桂的日后麻烦之一。周培公的《平凉策》也提到,吴三桂拥有四川,汉中之地,却没有联合王辅臣这支在陕西可以呼应的叛军,是吴三桂的最大失误。于是,清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王辅臣。事实上,也证明了,王辅臣一投降,是整个“三藩之乱”的局面逆转的开始。

(王辅臣)

而在南方的吴三桂,兵力却一天比一天捉襟见肘,特别是福建和广东的投降,云南根据地也开始不稳。这时,吴三桂只能到处分兵,结果就是被清军各个击破,逐一消灭。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吴三桂再多活几年,对局势的发展,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从吴三桂走荆襄之路受挫,主力却不改道巴蜀,汉中,联合和稳住王辅臣开始,就埋下失败的种子了。


那么,再说割据称帝一事,吴三桂最后称帝是因为年老,天不假年。古代造反的起义军领袖,有很多就是因为称帝时机问题,而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如李自成,远如黄巢。因为起义之时,大家都还有“公天下”的概念,一旦称帝,“公天下”就变为“私天下”,会造成人心浮动,要讲究根基的。虽然,“三藩之乱”以吴三桂“马首是瞻”,但是吴三桂的政治根基不稳,名号不正,时机更不对,即使拥有四川,关中,关起大门来称帝,只怕最终还是会遭遇失败的结果。


大飞熊ヽ骑士


吴三桂只有占据长江以南才有和满清对峙的可能,最少也要占据云贵川和湖南湖北,然后走诸葛亮隆中对的路线,只占据云贵有毛用,乱世时云贵还有称雄一方的可能,大一统的时候没法长久


那年的桐花镇


以一隅而抗中央,史上并不鲜见,而能功成者,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二人,可就是这样,他二人面对的中央都不是大一统的国家。项羽虽然是名义上的西楚霸王,可整个国家是处于分裂状态,项羽实际统治地区也在楚地。而元朝更是在中原地区和红巾军打得不可开交。

吴三桂割据云贵地区自立,绝对死路一条,逐鹿中原方才有一线生机


华飞锅炉


割据称帝只会死得更快。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一旦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赢了战争,统一全国只是时间问题。割据势力很难生存下

而且古代中央为了限制地方也有很多措施。比如财政。都是中央统一收税,然后根据地方的需要再配置。吴三桂的经济命脉在人家手上掌握着。其实他很被动。再比如人事,国家采取的是相互制衡策略。吴三桂地盘上还有清廷派来的人。他起兵造反这事,这帮人可能还没办法对付他,但是如果割据,这帮人跟他添乱会很麻烦。


历史枢纽


吴三桂出卖了明朝,最后却被清朝出卖,成为了当下最不受欢迎的人。想当年,一怒之下为红颜,而今再怒之下为颜面。宁做乱世人,不做盛事犬。很爷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