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为何还被南明弘光政权奉为英雄?

淡墨残烟


相信对平西王吴三桂这个人大家并不陌生,有关清朝的很多电视剧都有一些和吴三桂有关的故事情节,如《鹿鼎记》等等。吴三桂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颇有争议的,身为明臣,投降清朝,大力助满清灭明,而后又反清自立,过了把皇帝瘾。有人说他是好人,灭了李自成;有人说他是坏人、大汉奸、见利忘义。

当然,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如何看待吴三桂肯定有不同的意见。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虽然不能说此举灭亡了明朝(李自成灭的),却可以说他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大助攻手。但是在当时的南明弘光朝廷乃至很多缙绅士人的眼中,吴三桂可是个带着耀眼光环的明朝大英雄。是不是让人不可思议?这又是为何呢?

让我们看看吴三桂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吴三桂祖籍高邮(今江苏高邮市),祖上生意人后迁居辽东,做马匹生意。马匹在冷兵器时代是战争资源,因此很快发家。有钱了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慢慢渗入军中,逐渐发展起来。

后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任锦州总兵,娶了辽西望族祖大寿的妹妹生了吴三桂,就这样吴、祖两大家族达到强强联合。吴三桂自幼习武,也有两把刷子,不到20就中了武举。在强大的家庭背景下,从军后的吴三桂官职开始火箭般的往上窜。20岁就当了游击将军,23岁成为前锋右营参将,26岁成为前锋右营副将,27岁成为宁远团练总兵。

在明朝末年,总兵可不是一般的军官,全国也就20个左右,是权力很大的一方大员,相当于后来的某军区司令。年纪轻轻的吴三桂并没有多少强悍的战绩,就爬到这个位置了,不能不说后台够硬。当然,吴三桂的战力还是不错的,1640年和清军在夹马山一战中,表现勇猛。

1643年春,清军绕道攻入关内,吴三桂奉命驰援京师,但是行动迟缓,等赶到京师的时候清军已经退走。然而吴三桂还是受到了崇祯的赏赐,被赐予尚方宝剑。第二年,李自成进攻京师,吴三桂被崇祯封为平西伯,受命进京勤王。半路上就听说京师已破,崇祯上吊。此时南明弘光政权还没建立,吴三桂没了组织,在大顺和清之间摇摆不定,最终投降了清朝,引清军入了山海关。

因此,很多人认为满清能入主中原,就是因为吴三桂这个大汉奸,清军从来就没有攻破过山海关,若不是吴三桂投降,也根本就过不了山海关。

后来人这样看可以理解,但是当时的吴三桂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大英雄。古代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君就是国,国就是君,忠君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攻破京师、逼死崇祯的李自成成为“人们”的头号敌人,当然这里的人们不包括穷得快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因为他们是拥护不纳粮的闯王的。

当时没有互联网,消息传播速度很慢,因此很多支持明朝的人并不知道吴三桂已经降清,还以为吴三桂是向清朝借兵才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为崇祯报了仇的,就连南明的君臣都是这样认为的,一度为吴三桂取胜而欢呼雀跃。

南明弘光朝廷认为吴三桂借虏平寇,光复京师,功莫大焉。给了吴三桂“蓟国公”的封号,赏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等丰厚奖励,派人送往京师,不过半路上走到山东被人给劫走了。

吴三桂最初打出的旗号也是“复君父之仇”,可能一开始他也真是这么想的,但是随着后来战事的发展,他已经失去掌控局势的能力和资格,只能乖乖地做个降将了。而清军继续攻击李自成的大顺军,也都是打着为崇祯复仇平贼的旗号,占据当时舆论的至高点。

南明弘光朝的君臣也都一直抱着联虏平寇的幻想,包括大名鼎鼎的史可法也不例外,甚至上书极力主张这一策略,“……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 而特宥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其思想就是借清军之手,除掉李自成的大顺军,事实上天真了些。

可见,在南明君臣眼中,清军虽然也和明朝在辽东打了几十年,也屡次绕道进入关内,掳掠京师、河北、山东等地,但是仇恨远不如灭亡明朝的李自成,他们将吴三桂视为英雄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后来吴三桂为了搏主子欢心,给自己挣个好前程,残酷追杀南明永历帝、血腥镇压抗清的力量,却让明朝遗民们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弘光政权确实册封过吴三桂,并对吴三桂进行过高度的赞扬。不仅如此,对于当时占据京畿状态清廷,弘光政权在大部分时间也不抱仇视态度,甚至弘光政权还将所谓的“联虏讨寇”计划提上了议程,这确实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乍一看,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清军入关,清廷占据北京,而后进一步占领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占领了关内大片土地,弘光政权面对与明廷交锋二十余年的少数民族政权,不仅不将其视为主要矛盾,反而和它商议什么“联虏讨寇”,此怪事一也!

吴三桂此人在历史上属于被批臭批倒的人物,他的那些个“光辉事迹”稍看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也就不多说了,但是在几乎整个弘光政权存在期间,吴三桂就是以“忠臣孝子”的形象出现的,这样才有了南明朝廷对吴三桂的册封。此怪事二也!

之所以会发生这两件奇事,其一切症结点就在于1644年甲申变乱时,李自成占据北京,崇祯皇帝被迫自缢殉国,就是这个事件引发了后来的这两件事。

明朝在甲申变乱之前,“虏”“寇”并称,即关外的清军和关内的农民起义军同为两大患,但是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寇”的因素被急剧扩大,而“虏”的因素反而退居其次。在我国封建专制时代奉行的是君国一体的思想,君主不仅是国家最高领导人,更是天下臣民的家长,所以古代知识分子又称君主为“君父”,有“国君”“父亲”的双重身份。自然而然,那个逼死“君父”的闯王李自成就应该成为了全体百姓不共戴天的敌人,人人应得而诛之。据史书记载在国变之初充满了朝野知识分子对李自成的仇恨情绪,个个义愤填膺而未闻面对清廷应该如何打算。

苏州诸生王圣凤、徐珩、薛尔张、朱震昌讨贼檄有言:亡国渐及亡家,杀君痛于杀父,良心不死,义愤为昭。
常熟翁嗣圣讨贼檄有言:三月十九日之变,率土催心,穷陬陨涕,人怀誓不俱生之志,众灭此朝食之思。


而此时的清廷为了捞取政治威望和道德制高点,高举着“为崇祯复仇”的大旗追讨李自成,以此为名顺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多尔衮入关后的行动来看,清廷对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把握的极为精准,一直把自己包装成“义师”。

《爝火录》甲申五月初四日辛卯,摄政王颁谕曰:逆贼李自成,系明朝子民,纠聚凶徒,妄兴大逆,逼弑君父,诚天地神人之共愤者也。


所以从这点上来看,清朝出兵与李自成大战,将李自成赶出京师,反而是在为民报仇,从当时礼法来说,清廷反而对南明有恩,是可以联合的对象。这一点连史可法都不得不承认。在其写的《款清灭虏疏》中尽管对清廷采取提防态度,但也认为清廷歼灭李自成于明有复仇之意义。

但清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宥其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其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


清军既然是为明报仇,而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在当时人眼里看来,更是高大上了。1644年七月多尔衮致书于史可法,里面有句

“平西王吴三桂介在东陲,独效包胥之哭”,这句话就很形象的展示了在确认吴三桂降清前,吴三桂在南明统治集团心目中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吴三桂是效法申包胥哭秦,而后又大义灭亲,誓杀“闯贼”,说是“忠臣孝子”一点都不过分,事实上当收到吴三桂延清军入关击败农民军的消息后,满朝士大夫无不兴高采烈。

《爝火录》甲申六月二十五日太仆少卿万元吉疏:臣屡阅北来塘报,镇臣吴三桂原止精卒数千,惟凭恃忠义,当闯百万,遂能屡控贼锋,凯奏收京,功成勒鼎。


而此前监军佥事宋劼上疏更为肉麻,说吴三桂的功劳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都赶不上。所谓“吴三桂克复神京,功在唐郭、李上”。


弘光皇帝在听了吴三桂的感人事迹后,夸张吴三桂“倡义讨贼,雪耻除凶,功在社稷”,大家想不到吧!这位被后世痛批为卖主求荣的一个人,当时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光正。


所以,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南明君臣急着加封吴三桂,因为吴三桂在当时的行为来看,实在是秉持大义,为君报仇,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伟大了,所以才有五月讨论加封吴三桂之事。

《国榷》崇祯十七年五月乙卯条:马士英叙吴三桂功,封吴三桂蓟国公,世袭。

他还指望着吴三桂奋发忠勇,继续收复故土,指望着“合吴三桂,徐、寿、安庆之师可收楚、豫”,顺便希望吴三桂款清,使清朝和起义军两虎相争,

“使两虎之斗”

以上就是吴三桂为何在引清军入关后仍然受到南明朝廷册封器重的原因。


论史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改写了中国历史。而吴三桂也因为开始归顺李自成,后又降清帮助满人攻打南明政权,杀死永历帝朱由榔,最后又起兵反清自立为帝,给世人留下了汉奸国贼、反复无常的印象。但是在当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之时,当时的南明政权不但不怒,反而对吴三桂的行为大加褒扬,奉其为英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大明王朝轰然倒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明朝有两个首都,在南京也有一套完整的政府机构,在凤阳总督马世英的支持下,群臣于五月十五日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弘光,史称南明。


弘光政权拥有东南半壁江山,近百万的军队,在当时角逐的几股势力中仍是最强的。可是弘光政权的政治眼光实在太过短浅,在面对满州的大清和农民起义军建立的大顺和大西政权时,朝中以马世英和史可法为首的大臣们支持“联虏平寇”的国策,也就是联合大清消灭农民起义军。

正是基于这样的国策,所以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谴责,反而得到支持和欢迎。弘光政权的大将刘泽清在给吴三桂的信中道:“我在南京听说朝廷要约同清军入关,一起消灭闯贼,现在您的所作所为和朝廷的主张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南明的弘光政权也会这样做的。弘光政权建立后,立刻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赐诰书表彰他“气壮山河、功与天齐”。甚至在明知吴三桂不会效忠南明后,在自己军费不支的情况下,还要运米十万石送给吴三桂。在当时朝廷看来,吴三桂虽然引来清军,但是赶走了李自成,为崇祯皇帝报了仇,是立有大功的,是天下第一大英雄。



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几个月之后,南明想象中的“盟友”,在消灭了农民起义军之后,便挥兵南下进攻弘光政权。而被其奉为英雄的吴三桂也举起了带血的钢刀,狠狠地向自己的同胞身上砍去。弘光政权只存在了短短的八个多月便烟消云散了,为其错看了大清和吴三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淡墨残烟


对南明来说,天下首匪是李自成,祸害大明一是东林党,一是李自成,最后才是清军,李自成入城杀了东林党,建国为大顺,但是不懂建设,一味捣乱,据说入京之后还不知清军为何物,所以虽有反叛之命却失天下之心,清军虽然杀戮更多,但是起码还会建设,所以前期清军入关,明朝抵抗强烈,后期就模棱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