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河间:念祖烧鸡丨传承百年的美味

在尊祖庄方圆几十里,很少有人不知道“念祖烧鸡旺”的美名。这是一个提起来令人馋涎欲滴、离开后让人念念不忘的美食。从清朝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受御厨指点,念祖烧鸡出世

前念祖村是一个距今600多年的老村,念祖烧鸡的创始人刘顺宽便生长于此。老先生当年与御厨窦忠身为好友,受其指点,用18道中草药秘制卤出色、香、味、形俱佳的烧鸡,深受百姓欢迎。刘顺宽便以此为生,在子牙河畔念祖桥码头开设一家“三合号烧鸡店”,生意很是兴隆。据说当年冯国璋从天津卫乘船回老家河间,路过念祖桥时,必定要买上几只烧鸡。



直到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念祖桥被炸,兵荒马乱之下,刘顺宽只好关门回家。

回到村里的刘顺宽迫于生计,继续挑着担子卖烧鸡。那时农村人很少吃得起烧鸡,他不得不挑着担子走沧州、下天津,到处叫卖。因为家是念祖村,慢慢地,“念祖烧鸡”因其味道鲜美、回味悠长,声名远播。

“烧鸡旺”美名传天下

刘顺宽年老以后,儿子刘兴旺接班,继续撑起“念祖烧鸡”的旗帜。年轻的时候,刘兴旺背着柜子赶集卖烧鸡;后来骑自行车赶集;改革开放以后,他开着汽车赶集卖烧鸡。他为人诚信、厚道,熏制的烧鸡味美价廉,把念祖烧鸡再次推上新台阶,人送外号“念祖烧鸡旺”。



2014年春天,80岁的刘兴旺不幸得了绝症。临终前他把儿孙们叫到床前,从床边摸出个小账本和一打欠条来。 “烧鸡旺”有气无力地对儿子们说:“这些欠账的人都是我的上帝,我临死前你们当着我的面,把欠条和账本销毁,以后不许提要账的事。”

儿子们粗算了一下,总共有5万多元钱。这些都是顾客买烧鸡欠下的账,少的百八十元,多的五六百元。虽然钱不少,但是儿孙们都理解老人的心思,当场就把账本和欠条付之一炬。“烧鸡旺”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有的人明明知道欠条被烧了,也非要还钱。但是儿孙们遵照老人遗愿,一概不要。

忠厚传家,成就了刘家的美名,也让子孙后代的路越走越顺。



一锅老汤传百年

“烧鸡旺”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只有七子刘胜利接班成为第三代传人。刘胜利说:“哥哥们都不愿接班,其实我也不愿意接班,干这个又脏又累,从小看到大,真不愿意干。”

但是父亲不同意。认为老七老实、憨厚、和气、勤快,最适合接班。没办法,初中毕业后,老七就回到家里开始帮父亲干活。收柴鸡、褪鸡毛、煮、熏、卖,刘胜利从干上这活儿就没穿过新衣裳,没睡过懒觉,每天一身油污的忙活着。这一干就是30年。



直到儿子刘建飞高中毕业

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一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改革、创新!小作坊改成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大铁锅改成不锈钢大罐,手工宰杀熏煮换成全自动机械,注册“念祖烧鸡旺”品牌商标,设计念祖烧鸡特色包装。

除了传承百年的秘法没变,始终如一的味道没变,一个干净卫生的标准化食品加工厂拔地而起。



没变的,还有一锅传承百年的老汤

刘建飞在锅旁舀出一勺老汤,缓缓倒出,深褐色的汤汁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锅老汤传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从我老爷爷那辈开始,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兵荒马乱的年代,没办法煮烧鸡了,就把这锅老汤装进瓷罐密封起来,埋在老宅子地下保存。这也成为念祖烧鸡美味的源头。”




吃出来的品牌

念祖烧鸡之所以味道好、口感好,与选材密不可分。自百年前初创时期至今,每一只念祖烧鸡都是精选一年以上柴鸡制作而成。

早些年,农村还没有规模养殖的时候,专门有一支队伍负责为念祖烧鸡在各村回收柴鸡。后来,随着销量越来越大,刘建飞远赴东北、山东等山区林地,寻找柴鸡规模养殖户,签订回收合同,保障质量和供应。



谈起如何区分肉鸡和柴鸡,刘建飞撕开一条烧鸡腿,指着褐红的肉丝说:“柴鸡和肉鸡很好区分,熏好的柴鸡腿部肉质发红,肉鸡发白;撕开柴鸡胸肉,成肉丝状,肉鸡没有或很少;柴鸡鸡爪骨大肉少,肉鸡则相反。”

好东西,回头客就多。如今,念祖烧鸡旺已经开了5家连锁店,家家火爆。



去年,刘建飞注册“念祖烧鸡旺”商标后,为保护品牌,避免假冒伪劣,给每只鸡都打上防伪标牌,牌上印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知道每只鸡的来历。

杨维维是刘胜利的表妹,一位下岗工人,带着一个脑瘫的儿子,生活一直很辛苦。不忍表妹生活多艰,今年初,刘胜利父子给杨维维在米各庄开了一家分店。



很快,念祖烧鸡来了米各庄的消息就传开了。多年没走出过家门的杨维维有了新的事业和目标。虽然很辛苦,但是日子过得很充实。未来,她希望把念祖烧鸡店开到河间,让更多人吃到祖传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