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学林的领军之一,位极人臣,刚直不阿,谥号“文正”


在中国古代,定谥号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大事,纵观有清一代,谥号“文正”的总共就八位,这已经是作为人臣的顶级待遇了。这个谥号不仅学识文采达到一流水平,而且对品行的要求也极高。大学士朱珪就是这样一位杰出人物。

朱珪,字石君,顺天大兴人。早年住在浙江萧山,随进京做官的父亲迁居到京师。他曾受教于大学士朱轼。与堂兄朱筠同时中举,被传为美谈。中进士后,被授予编修的职位,然后一路做官做到侍读学士。后来又被派到地方做过按察使之类的要职。

在政绩方面,说朱珪是一位廉吏和能吏一点也不过分。他每到一处,就访贫问苦,上书请求减免地方上过高的税负,也正因为他的耿直方正,得罪了不少同僚。因此有御史上书弹劾他,弹劾的理由竟然是朱珪“读书废事”。


由于名声太大,被弹劾后的朱珪不降反升,被调到上书房,教还未登基的嘉庆读书。他给嘉庆写了五条箴言以作日常勉励,“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朱珪以尧舜之君与三代之治教导嘉庆帝,对其日后为政仁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于终结“文字狱”和“洪亮吉事件”,朱珪曾进言:“诗文之诋谤本朝者,正如桀犬狂吠。圣人大公无私,何所不容,禁之,则秘藏愈甚。”所以,嘉庆朝,只有洪亮吉一案“文字狱”,而且这一案,也是由于洪亮吉为人张扬(曾骂过提拔他的朱珪),所上的《极言时政启》更是过于直接,终引得杀身之祸,后虽逃过一劫,但被发配伊犁。

朱珪一心为公,立劝嘉庆帝赦免洪亮吉,嘉庆帝再次阅读洪亮吉的《极言时政启》,认为其针砭时弊,便在仅仅百日,就朱笔亲书谕旨,宣布洪亮吉立即释放回藉,还将洪亮吉原书特加宣示,并装潢成卷,常置座右,使朝廷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洪亮吉事件之后,盛行于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彻底结束了。这可以说朱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乾隆在位的时候,就把朱珪当成重臣来使用,委任了两广总督和兵部尚书这样的高位。引起权臣和珅的忌惮,多次借故指摘朱珪,但都被乾隆帝否决了。


嘉庆即位后,朱珪加太子少保,赐第西华门外。“时召独对,用人行政悉以谘之。珪造膝密陈,不关白军机大臣,不沽恩市直,上倾心一听,初政之美,多出赞助。”朱珪任上书房总师傅,调户部尚书时可谓达到了个人声望的顶峰。此时他仍关心民间疾苦,办了不少好事。朱珪到临终前,一直参与朝廷重大事务的决策,直到七十七岁的时候,上朝晕倒。抬回家后没几天就去世了。他死时,嘉庆痛哭不已,下诏书说:“珪自为师傅,凡所陈说,无非唐、虞、三代之言,稍涉时趋者不出诸口,启沃至多。揆诸谥法,足当‘正’字而无愧,特谥文正。”

朱珪性格“端凝纯粹,胸中无城府”。“于经术无所不通,取士务以经策较四书文,锐意求朴学才士,门生遍天下。通人寒士,必扬其名于朝。”他为人人品极好,对庶母诸兄都尊敬和友善,对乡里也经常周济。四十多岁时,妻子故去,他也不续娶或纳妾。 据说,朱珪“门庭卑隘,清寒之况,不减儒素。”他的卧室也只有旧棉布褥子,嘉庆帝赶去祭奠,可他的家门太狭小破旧,御轿竟然抬不进去,寒酸的境况与穷秀才相差无几。嘉庆皇帝对自己的恩师,评价甚高,称其 “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 ”,“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 ”,“不愧为端人正士 ”,最精辟的一句话是:“半生唯独宿,一生不言钱。”

朱珪晚年喜欢道家思想,曾说:“吾三十九岁夜坐,忽腹间自暖,由脊上贯于顶,甘液自咢下注,由是流转至老不绝,万知朱子注参同契非空言也。”

朱珪著有《知足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