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长寿之乡▪金寨”的非遗传承

面条,在中国有着4000多年的历史。听到有关面的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北方,因为有这么一句话“北方面条,南方米饭”,不过现在因它做法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等特点被大家接受、喜爱,是一种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美食。

每个地方都有其代表性的面食,比如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河南烩面、山西刀削面等等,一碗面代表了一座城,同时它也代表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可以说它是一个地方的灵魂,而说到最劲道、好吃的面,不得不提来自长寿之乡▪金寨的空心挂面,那为什么要叫做空心挂面呢?

第一,面条在首次搓条的时候,面团被切开形成刀口,随后又卷心做成条,这是形成空心的基础。

第二,在搓小条的过程中会使面条形成很多细皱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会有气体产生,充满这些褶皱的细小的间隙。

第三,晾晒的过程中,面条最表层先干,内外形成气压差,在原有空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空心的形成。经多次拉伸,空心便自然形成。

空心挂面因其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使挂面在风味、口感上较其他面条有着明显的特点, 筋力强、爽滑、复水性好、久煮不烂,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赞美,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中华面。

金寨手工空心挂面是出了名的,这个地方,地域比较特殊,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国家级革命老区。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有乔灌木700余种,森林密布,号称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同时拥有名贵中药材百余种,素有中国灵芝仙草之乡的美誉。

正因独特的地理环境,村民们利用当地的优势,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美食,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空心挂面,与别的面条有着很大的差别,它条细心空,耐煮不糊,光筋爽口,口感好,因此一直深受大家的欢迎。

空心挂面是一种较为古老的传统面食小吃,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初年,做挂面的手艺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了。

做空心挂面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金寨村民们纯手工制作,前前后后要经数十道工序、历时几十个小时才能制作出来,只为保证面条优质的口感。

在制作空心挂面时,村民们每一步都力争做到最好,不管是和面时的手感,还是面团的湿度,一点也不能马虎,稍不注意都会影响面条的口感,还有就是精盐的比例,也是制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要知道盐可是面条的“骨”,加盐提升了面条的韧性,让面条变得更加劲道,入口爽滑!

大别山除了有奇珍异宝、名贵的药材之外,还有那甘冽的竹根泉水。制作空心挂面选用的水都是来自大别山的泉水,纯天然不污染,入口甘甜;泉水和面搭配,既能吃出泉水的甘甜,又可以保留面本身的麦香味,使空心挂面口感升级!

做面时所使用到的面粉也是村民们精心挑选的,选自当季优质的高筋小麦粉,相对于低筋和中筋面粉,高筋面粉和面更劲道,做出来的面好吃不腻!

做面大致分为和面、揉面、搓条、盘条、上筷、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6道纯手工工序,其中对揉面的力度、醒面的温度,以及抻条的力度,都严格把控,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直接影响着面条的品质;村民们历经20个小时不间断手作,才能制作出这人间美味,忍不住想要尝上一口!

空心挂面制作工艺如此复杂,这充分体现了工不厌精,食不厌细这句话,中华空心挂面具备的韧性,温度,耐性等特点也是中国人传承的精神内涵,这是地道中华面的本心。

手工空心挂面都是自然晾干,没有借助任何烘干设备(烘干的面条比直,理顺;而晾干的面条自然蓬松),在煮面时会散发出浓浓的面香味 ,扑鼻而来,让人直流口水!

做出来的空心挂面,口感顺滑,劲道,余味犹存;面条幼细,易消化吸收,是产妇、幼儿、老人和病人的恩物。

空心挂面属于中国地道的一种面食经典,现在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吃面条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同时也是一种富有蛋白质、做法最简单的主食,具有养胃的作用,对身体有好处。挂面较为常见的做法有打卤面、鸡汤面、拌面等,吃法非常多,不管怎么做都好吃。

葱油拌面

鸡丝面

打卤面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单单一种挂面就有上百种的做法,做面的配料、方式不同,就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口感和感受。其实我们常说的喜面、寿面以及满月面等,都是以此中华手工挂面为正宗,具有长寿、神寿延绵的寓意,给大家送上真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