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如何做人

在《论语》中,可看出孔子教义的全体。孔子并不注重如何教,而是重视如何学。故我们称孔子为教主是不妥的。其根本精神不在教人,而在自学。但他并非只学某种学问或知识,而更重要乃在如何做人。

《论语》开首第一篇第一章即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第一字即为“学”字,是要常常学,时时学,永远地学,一辈子去学。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一生,就一直是在学。不仅自己学,并且希望大家来同学。故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即共学。

又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即自称“好学”。

孔子一生,即是学的人生。他教人亦希望别人与他同样去学,并非有其他一套高深哲理。故孔子在《论语》中给人的教训,也并非千篇一律,大都是教人实践去学。也并非教训全体人,只用一句话表达。

故孔子回答学生同一问题时,也常有不同。如问“仁”,孔子回答亦并非用理论去解释,而是告诉学生们如何去实践、去学。

孔子答颜渊问仁,曰:“克己复礼。”意即如何自两者去学,去下功夫,即可懂仁了。孔子再答其具体的细目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又如孔子答仲弓问仁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总之,教人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行。

后人称孔子是“大成至圣”,但他当时很谦虚地对子贡说:“圣则我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其实仁且智,就是圣善的至高境界。总之,孔子教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一辈子去学如何做人。

选自《新亚遗铎》,钱穆先生著,九州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