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天吃遍中国】第46天 内蒙古 巴彦淖尔

巴盟焖面与烩菜

内蒙篇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中国面积第三大、东西跨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尽管占据如此广阔的徒土地,却不过拥有两千多万人口,且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其城市大多集中在南缘。

内蒙古的饮食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绝算不上丰富,但也并非其他地区的人所熟知的奶制品加牛羊肉这么简单。在内蒙古,占主导地位的饮食主要由蒙古族的蒙餐、汉族的汉餐和回族的清真饮食三大部分组成,这也是我此次一周时间将要去寻找并尝试的东西。

但是谁又敢确保呢?内蒙古如此之大又如此低调,也许还会有计划外的存在。

作为一个文科生,河套平原之名早已根植于脑海深处,而巴彦淖尔作为河套平原上的重要城市之一,亦是熟稔于心。

但对内蒙人而言,巴彦淖尔更多是以他们所熟知的“巴盟”之名而存在,尽管曾经的盟已易名为今天的市,巴盟巴盟,仍会脱口而出。

谈到饮食,巴盟就更是内蒙古绝对有分量的一个地方,而这种分量,则主要是由焖面与烩菜撑起。在内蒙古的其他城市,人们也普遍相信,巴盟人家的焖面与烩菜,是最好吃的。



河套岩画



巴盟焖面在内蒙古家喻户晓,而这些焖面中最经典的便是排骨豆角焖面。好的焖面一定是铁锅焖制的,最好是一口铁锅端上桌持续焖持续吃,但是迫于最小分的铁锅焖面也至少需要两三人才能吃完,只得以盛在盘里的一盘面将就之了。

排骨、豆角、土豆与面条,这个组合本身就协调合理,让人心生期待。焖面上桌,一股热腾腾的香气扑鼻而来,是种混合着肉面之味而又带着油香的味道。虽然看上去油大,实际上只是一层薄薄的油包裹着面条与其他食材,不至使人油腻又有充分的油润感。焖制的面条比起煮制的面条更加绵软,但又不失精韧之感,贴着锅底的面条还会带上一些焦糊,令口感更加丰富。而猪肉、豆角、土豆也被焖制的油香满溢,让人停不下嘴。

不过,焖面完全没有水分,多吃容易干口与腻口,配上一碗汤水或是一叠酸辣爽口的小凉菜,会更加适口。

在内蒙,家家餐厅都有大窑嘉宾与大窑橙诺



猪肉烩酸菜


与巴盟焖面能够在知名度与地位上一争高下的,还有巴盟烩菜。巴盟烩菜中最经典的菜式,则是猪肉烩酸菜。

这道猪肉烩酸菜,颇有东北菜式那种大锅大量、胡炒胡炖的态势,像是河套版的“大乱烩”,猪肉、酸菜、土豆、粉皮在铁锅中粉碎交融,彼此之间已不太分明。从卖相上,这道菜一定拿不了高分,但举起筷子来上一口,酸菜土豆粉皮已彻底融为一体,不管你怎么吃,它们都会同时出现在你的口腔里。而猪油也在这三种素食的混沌包围之中,每一口都如此丰满,再加上时而出现的焦脆部分,更丰富了口腔体验。整道菜酸而不激、咸而不过、油而不腻、滋润开胃,实在是一吃就忘不了的味道。

再来上一盘贴在锅上烀出的饼子,饱吸烩酸菜之味,更让人欲罢不能。

烀饼子


肉焙子



肉焙子即巴彦淖尔版的肉夹馍,也是来到巴盟不得不食的一种小吃。肉焙子使用发面的馍作壳,夹上独具风味的卤肉,然后大大地咬上一口,馍壳的酥、馍身的韧与肉的筋爽被一同感受。何必只认准一方风味呢?肉焙子一样美味。

为中式汉堡喝彩!

面精


面精其实就是巴彦淖尔的酿皮,这名字实在太过可爱,听起来就如蛇精、虎精一般,仿佛是面粉修炼成精后的产物。巴盟的面精呈晶莹而略微透明的白色,与其他地方常见的黄色酿皮截然不同,这是把面筋完全洗出的证明。加上面筋块、萝卜丝、黄瓜丝调上醋、蒜、辣子,继续感受那爽滑劲道、继续感受这西北味道的延续。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食物,巴盟较为著名的食物还有糖麻叶,与宁夏的糖麻丫相同。另外,则是河套地区盛产的蜜瓜和西瓜。相信我,10块钱,车上的西瓜分分钟买三个走。


食路匆匆,脚步匆匆,无法与巴彦淖尔有更多的接触,但我相信,以后的它就不会只是一个简单存在于我脑海中的地名了,它将从此与味道捆绑,也将让我从此见名思几味、食味忆一方。

再会巴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