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更好地给孩子安全感?

郜素清

安全感是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需求。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就发表过人类每一个年龄段所对应的心理发展任务,其中0~1岁就是发展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关键期。

对于如何给孩子安全感,家长可以尽量做到“无条件及时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举一个反例,比如有的人会说,婴儿哭了不要抱,不然会把孩子惯坏,这样长期下去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尤其是新生儿,其实还没有形成妈妈和其他看护人的概念,在他们的世界里,如果自己肚子饿了或者尿湿了困了,没有人及时回应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会陷入很深的对于生存下去的恐惧感中。

当家长可以每次尽量的及时且无条件的回应,孩子会慢慢建立起对这个世界基本的安全感:我的需求,我发出的声音是有回应的,是有人会照顾我保护我的。

一旦这种安全感逐渐建立起来以后孩子就会变得性格更加平和,情绪更稳定,更容易被安抚也更具有同理心。安全感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很难和别人建立起健康稳定的关系的,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和我们建立关系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越是生命早期的关系质量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核心越是重要。

当然也不是要求一定要父母24小时回应孩子,因为父母也会累,只要能够保证孩子在大多数时间都是有人会回应的就可以。

我是echo小茵茵,一个有趣又有料的亲子漫画家。关于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在在评论里和我一起讨论哦~


echo小茵茵

要想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陪伴。陪伴宝宝,也有很多技巧。

做个快乐的妈妈

有些在我这里看诊的妈妈,她们说宝宝不爱看她,不爱笑,但是奶奶或是姥姥看的时候就爱看、爱笑。我和妈妈聊天,发现妈妈因为宝宝是早产或是出生有窒息,妈妈总是很担心,很焦虑,当妈妈有这种心情的时候,宝宝是能查觉到的,就不爱看妈妈。所以,妈妈们不要总是担心宝宝这不好,那不好,要快乐起来,开心的和宝宝玩。

满足宝宝的需求

妈妈们要懂得孩子的需求。婴儿早期主要的交流手段就是哭和笑。一般笑比较简单,就是表示高兴和愉快。哭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但在小孩子这里,哭的意义可不一定是消极的,他要用哭来唤起你的注意,用哭表达他的需求。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哭就是要抱。如果是一个细心的妈妈,在这个年龄就可以从孩子不同的哭声中,分辨出他的不同要求,比如是饿了,还是困了等,正确的满足他的要求,使孩子学会交流,建立起母子亲情。

多和宝宝说话

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的时候,都要和宝宝说说话。比如说,“宝宝,到晚上了,我们洗个澡,洗完澡宝宝好好睡觉。”多和宝宝说话,宝宝今后语言发育更快,认知水平也会更高。不可因为他们天性安静而让他一个人呆着,被忽略的孩子同样会出现“淡漠人生”。母亲和孩子的交往是他学习与人交往的第一步,为发展今后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做到高质量陪伴

有些妈妈陪着宝宝的时候,妈妈自己玩着手机,让宝宝独自玩,或是给宝宝一个IPAD,让宝宝自己玩,这种陪伴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建议妈妈和宝宝玩时,教宝宝认识各种物品、给宝宝讲故事、唱歌、一起玩游戏等等,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这样才有意义。

通过以上几点,妈妈一定会养育一个安全感充足、身心健康、拥有健全人格的宝宝。


儿科医生鲍秀兰


儿科医生鲍秀兰

妈妈要更好给足孩子的安全感,这问题看似很简单,实际上需要很深的学问。这学问与文化程度高低无关,与个文凭学历没有联系!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一个母亲的心怀。母亲的心怀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只要恰到好处的装得下孩子就行!妈妈心怀是给足孩子安全感的泉源。妈妈的怀抱是孩子安全感的摇篮、温室和成长不可缺少的空间!古往今来,孩子都是受着母体的运载,在妈妈的怀抱幸福、平安的长大。妈妈怎样才能更好的给予孩子安全感呢?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妈妈不需心系天下,只需时刻装着孩子,不携带手机、电脑等等杂物。为自己的孩子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怀抱,就等于给了孩子一个安全的世界。


通过询问方知,因爸爸只顾上班,妈妈只顾手机平板上的电子游戏。孩子在家躺在床上或厚厚的龟胶垫上,出去躺在婴儿车里,定时把装有牛奶和水的奶瓶奶头伸进孩子嘴里,一手握着奶瓶,一手拿着手机,生怕误了游戏。再哭时一个安抚奶嘴塞进小孩嘴里。孩子六个月了,在家里看到的天花板和灯饰,出门看到的是天空和婴儿车上的遮阳布,还从未见到过直立的世界。孩子从出生以来,妈妈没有把孩子揽在怀里睡过一觉,也未曾抱过孩子片刻,换尿布和衣服都是让小孩躺在床上翻过来覆过去的操作。孩子六个月了还不认识母亲的臂弯;没有体会过母亲怀抱的温暖。可怜的孩子你生错时代了,投错胎了呀!奶奶心痛得躲在角落里泪如雨下。



电视里经常播放着悠扬的歌声:“世上只有妈妈好。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大学毕业生的妈妈不理解歌词的含义吗?只是因为妈妈的心不在孩子身上呀!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有安全感吗?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健康的成长?可妈妈还全然不知因自己的失职扼杀了自己孩子智力的成长。还在大言不惭的炫耀“看我有多了不起?我一个人把孩子带大了。”还会毫不忌讳的要求老公为自己手机一个换一个,出钱为她买王者荣耀体验服呢?奶奶只能在心中呐喊:“儿子啊!你依顺着老婆付出的不是钱啦!是你孩子成长所需的安全感啊!”



人们不难体会,一个只顾着换手机和买游戏服的妈妈会是一个好妈妈吗?当一个妈妈特别在乎手机的档次和游戏服更新的时候,她还有心思去为孩子着想吗?她还愿意为培养孩子花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孩子的安全感从哪里来?专心玩游戏的妈妈能给孩子多少安全感?所以,我想对还在执迷不悟玩着游戏的孩子妈妈们说:醒醒吧!时光一去不复返,你的游戏服装无法披在孩子身上给予孩子心灵的安慰;你的手机平板已经剥夺了孩子应得的母爱和最起码的安全感!孩子才是一生的希望和依靠,你现在让孩子失去的是今后无法偿还和弥补的!行动胜于雄辩,放下游戏,让心回归孩子身上,心里装着孩子,把孩子拥入臂弯,给足安全感胜过你为他(她)准备的一切金钱和物质!



心如莲花173349538

给孩子安全感,也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的。

1.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孩子心灵纯净,全然陪伴孩子时,妈妈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不仅孩子的安全感会越来越高,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更高。孩子会感受到妈妈更多的爱,性格也会开朗活泼。



全然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孩子玩玩具时,妈妈心在当下,在一旁看着孩子时,孩子这时会时不时的向妈妈展示自己的杰作,妈妈这时及时的回应宝宝,鼓励宝宝,孩子的感受被妈妈看到时,心就会被一次次的点亮,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开心,愉悦。

2.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泣时,遇到困难向妈妈求助时,做事情受到挫折时,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如果妈妈一次次的接纳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妈妈接纳后,孩子内心就会平复,不会留有伤痕。



以后遇到挫折困难时,妈妈以前的处理方式会内化到孩子心中,孩子就会坦然的面对挫折,临危不惧,这样的孩子就是有安全感的孩子。

3. 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美。

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孩子。

面对孩子,妈妈不要太焦虑。要接受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最好的孩子。



比如,婴儿时期,妈妈看到其他孩子走路比自己孩子早,这时不要担心自己的孩子行动不灵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点。幼儿时期,妈妈看到其他孩子认识的汉字比自己孩子多,英语单词比自己孩子记得牢,这时不要嫌弃自己的孩子

去寻找自己孩子具有的优点和特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不足,多多发现孩子的美好

孩子感受到妈妈的欣赏,就会变得自信,自信的孩子的安全感会远远优胜于自卑的孩子

欢迎大家关注我,还有更多育儿知识得分享哦。


七蒙育儿

说说我孙女。我孙女两岁五个月了。由于她妈妈工作的缘故,两岁前大部分时间都跟着我,我发现她特别胆小,无论什么时候一看不到我就会哭😭着找奶奶,就连睡觉也得奶奶在身边陪伴着,并且特别喜欢枕着奶奶的胳膊睡觉。如果奶奶陪着,就会睡好久好久。如果奶奶离开,她立马就醒来哭😭。开始不明白原因,觉得她可能是饿了还是不舒服了,后来发现她其实就是让人陪伴。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实感觉她也是有思想的。一开始妈妈离开她的时候,都是等她睡着了,孩子睡觉前妈妈还在身边,醒来看不到妈妈她却一点也不找,只是紧紧的搂着奶奶的脖子要“奶奶抱抱”。(感觉她应该是知道妈妈走了,要抓紧奶奶怕奶奶也离开她似的)后来,只要发现妈妈收拾箱子她就不睡觉了。春节后,妈妈自己带了她三个月,感觉她跟妈妈好多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条件,妈妈尽量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妈妈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千万不要经常离开孩子,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林林妈妈

妈妈更好的给孩子安全感,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妈妈及时回应孩子】

在以往的育儿理念中很多人崇尚延迟满足,这个对孩子的心理满足与亲子关系有很大的伤害。

无论是小婴儿还是大一点的孩子,不管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妈妈及时回应】孩子会让孩子很自信,觉得妈妈是爱我的,他不会因为被忽略而自卑,否定自己。



2.【妈妈的情绪稳定】

妈妈的情绪稳定,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也会心态平和。

如果妈妈的情绪不稳定,那么孩子会生活在惊恐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会让让妈妈生气、发怒,这对于孩子安全感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3.【妈妈是乐观的】

一个乐观的妈妈,孩子是幸福的。妈妈乐观豁达,这种影响力对孩子是巨大的,孩子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快乐。

4.【必须离开孩子时提前告知】

生活中,有很多的父母,他们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害怕孩子哭闹,就偷偷的离开。这样对孩子的安全感打击是非常大的。

提前告知孩子孩子会有心理准备,孩子会哭闹,那是因为他舍不得妈妈。而如果,偷偷离开,孩子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因为他不知道下一次妈妈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再次离开我。

做好以上这四点我觉得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做情绪稳定的妈妈,因为现在很多妈妈都是非常焦虑的,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我们要尽量让自己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图片来自网络)


Avivi遨翔云端

给孩子安全感:首先要做到身教。

和小孩的交谈时,首先要平等,别总用母亲的身份去压制小孩子。让小孩子有发言权,别把小孩当孩子。这样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又能让孩子自由的发挥,那小孩就冲(俗话不窝囊)一个不窝囊的孩子就会有安全感。

在有当着孩子的面夫妻不吵架,不当着孩子的面去说一些负面的话,家长里短的,奶奶家怎么样了,姥姥家怎么样了,都不去说,不要总拿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小朋友和自己的小孩比,有些家长就爱说,你看谁谁又考了个第一,你看看你等等吧,这样孩子就没有自信,没了自信,孩子就懦弱就没有安全感了。



当孩子遇到事情了,或做错了什么都先别急,让孩子叙述完了,在做处理,不要一听到什么了,你先急了,孩子就会害怕,久了就会怕事,也就没了安全感了。自己的忧烦不在孩子身上发泄,在小孩子的面前你就是母亲,不掺杂别的,更不要用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孩子疑惑,只让孩子感觉妈妈的魅力就好了。


不论多忙多累,都要拿出时间和小孩子互动,让孩子体会到真正的母爱,真正的亲情,这样的小孩子没有安全感才怪呢。

说的太好了,我自己先赞了!


京西玉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更离不开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象棵草。孩子的天性就是离不开妈妈,愿意黏着妈妈。由其小的时候,就象刚出生的婴儿,眼睛还没睁开,就能辨别出妈妈的味道,只有在妈妈的怀里,才会安安静静的,甜甜的睡觉。刚学会说话的孩子,第一句喊的就是妈妈。从呱呱坠地到呀呀细语,从刚刚学会走路,到刚刚会跑步,都离不开妈妈的照顾和呵护。渴了饿了会喊妈妈,受委屈,跌倒了,摔疼了,也会喊妈妈,因为孩子知道,只有妈妈才是他(她)们的保护伞,一遇到难题都会求助妈妈 。从童年的记忆开始,谁在孩子身边陪伴的越长久,孩子对谁的印象和感情就越深。出了父母,还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姑姑姨妈等,血浓于水,这就是亲情。由其妈妈,“生养育”责任更是重大,妈妈离不开孩子,孩子更离不开妈妈。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最熟悉,也是最想效仿的对象,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所以妈妈的教育不容小看,很是关键。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初高中,甚至到大学走向社会,孩子需要分担的一些事情,无论喜怒哀乐,第一时间一定要说给妈妈听,只有从妈妈那里能得到更大的安慰和慰籍。妈妈不只是避风港,更是知心的朋友和伙伴儿。所以妈妈想给孩子安全感,就是从小到大的一直陪伴,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才是最关键的!





闻红阳

孩子需要在父母的教导下,一步步学会说话,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逐步能够学会自理,千万不能一手包办,什么都替孩子做了,今后他们进入社会,什么都不会做。

很多孩子到了大学,都不会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只知道埋头苦学,还需要母亲一直陪伴在身边,这都是从小娇生惯养的结果,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最终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安全感,不是溺爱,更不能放任自流,要多与孩子沟通,孩子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特别是在孩子12岁以后,开始逆反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不听话,很难管教,如果一味的训斥、打骂,会让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离家出走,或是跟社会上的小混混学坏。

因此,教育孩子,一定要从小就开始严加管理,母亲的职责就是多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不能交给老人,自己出去娱乐。


jacklee珍稀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首先是和孩子一起,客观地面对现实。安全感足的宝宝,更有利于成长,未来更有可能有更大的出息。也不是说孩子没有安全大吃一惊就是个多大的问题,客观看待问题,不焦虑,不放大 问题,面对现实并寻求更佳解决办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全情陪伴是基础。把带孩子当成一件锁事,或者是顺带的事,孩子的心里其实很清楚,高质量的陪伴才有高安全感。


用开放的心态,确保孩子能够放开。就像是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好奇一样,家长也需对孩子所关注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近了,安全感自然就有了。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有些宝宝在担心父母的离开,本来玩着很开心,突然想起看看父母还在不在,不在的话就哇哇大哭起来。我们可以认为是孩子没有安全感,反过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能够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注下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安全感也会随之增强。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接着上面的例子,本来还很感兴趣的事项,发现父母不在就再也提不起兴致来了。如果能够通过亲密接触培养起孩子的兴趣爱好,少受外界的干扰后,安全感当然不会差。

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即使有人逗着玩,乐观的孩子一般也会表现出很坚定地相信妈妈有事马上会回来的。当然,宝宝能有这么强的安全感,父母一般也不会把宝宝一人留下来,背后必定是做足了功夫才给了孩子这么强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