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

真不真不

公元1644年,大明崇祯17年,大明王朝彻底走向末路,李自成自河南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自此灭亡。进入北京城后的李自成,在牛金星等人的怂恿下,宣布称帝,建立国号“大顺”。



而掌握着大明王朝最精锐的一支力量——关宁军的吴三桂,此时面临三个选择。

第一,拥兵自立,逐鹿天下。但纵观吴三桂的所有表现,从未有过逐鹿天下的愿望,哪怕是后来被康熙逼迫起兵造反,他也没有占领天下的野心和欲望,他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划江而治罢了。同时,以吴三桂为首的关宁集团地处山海关,地域狭小,同时受到满清八旗和李自成部的夹击,根本没有条件自立。因此,吴三桂自立的可能性是零。


第二,投降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吴三桂已经向李自成表示过臣服。但由于进入北京城后的李自成所部迅速堕落,而且由于“闯王来了不纳粮”等口号的限制和没有经营根据地的短视,李自成的部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志得意满,觉得从此可以享受的李自成部将们对明朝投降的官员、皇室和勋贵们进行大肆拷掠。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是被拷掠的人之一,同时,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掠夺,这使得吴三桂怒发冲冠。


家族受到威胁,这是吴三桂考虑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关宁集团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虽然吴三桂是关宁集团的首领,但并非关宁集团完全由吴三桂一个人说了算,庞大的关宁集团利益团体,他们最终的选择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而此时的关宁集团已经军阀化,对于关宁集团来说,投降李自成或者满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

而纵观李自成的所作所为,他每到一地,如蝗虫一般席卷一空,当地的统治阶层——无论是地主还是官僚都被抢劫杀掠一空。这给了同样是统治阶级的关宁集团以极大的威胁。因此,如果投考李自成,关宁集团的特权及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而事实上,哪怕后金已入关占领了中原,偏安江南的南明集团,在内斗之余依然由大批的官僚地主提出了“借兵剿匪”的建议。所谓“借兵”,是指借八旗的兵,剿的“匪”则是张献忠、李自成之流。


可见,在明末清初时的官僚地主阶层来说,对李自成等人的威胁和厌恶感远远大于满清八旗。至于被满清八旗统治,无论是剃发易服还是磕头称奴才,对他们来说,只要不侵犯自己的利益,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吴三桂最终的选择也就不奇怪了,他选择了第三个选项,投降满清八旗,放清兵入关。从此华夏大地进入了满清统治期,中华民族也由巅峰跌入深渊。


鸢飞九天2018

吴三桂最初是投了降李自成的,但后来又因李自成种种作为,降而复反

公元1644年4月25日,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京师,崇祯帝山陵崩,北方完全落入了李自成之手。

在拿下北京之后,李自成迅速将目光投向东面的山海关,因为担心清兵入关,所以李自成接二连三地向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发去招降书,许以高官,望其归降。

此时的吴三桂正在奉崇祯皇帝谕旨,前往北京勤王的路上。但路程刚刚走到一半,就听到了京师沦陷的消息。面对如此乱局,并非忠臣赤子的吴三桂最初同意投降李自成。他下令大军就地驻扎,并派遣使者前去和李自成谈判。

这时的李自成如果能稳住吴三桂,那北方局势便可大事既定。

但非常遗憾的是,李自成并没有太拿吴三桂当根葱。

大顺军在进京之后部队迅速腐化,其手下心腹大将刘宗敏严刑拷打前明官员,大肆敛财,顺军士兵也是四处劫掠,致使李自成民心大失。

这些都让在不远之处,持观望态度的吴三桂大失所望。

而且更过分的是,由于大顺军对吴三桂的实力估计不足,刘宗敏更是跟磕了药似的,不管不顾的抄了吴三桂在京师的宅邸,抓了吴三桂的老爹吴襄和吴三桂宠妾陈圆圆。

此时还在等候洽谈归降事宜的吴三桂闻讯大怒,随即降而复反,带兵返回山海关。

得知吴三桂复反的消息后,李自成大惊失色,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倾兵山海关,双方大战于三海关。

面对着来势汹汹地大顺军,吴三桂渐渐不支,只得向关外的清军求救,希望与清军结盟剿匪。

但此时的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审时度势,利用关内汉人的内斗,隔岸观火。多尔衮接到吴三桂的求救信后,故不发兵,最后逼迫吴三桂剃发。

至此吴三桂和清军的关系性质大变,从最初的联合变成了投降!

在清军的支持下,吴清联军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随后,李自成仓皇逃回北京,怒杀吴三桂全家。

三天后,李自成登基称帝,并于次日撤离北京。

而又过了三天后,从东面来的清军进入北京。

感慨一句:如果当年李自成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能成功招降吴三桂,可能历史就完全不一样了。


千佛山车神

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帝煤山上吊自尽,李自成建立大顺朝后,派使者要吴三桂投降“大顺”,并给予军粮和大批金银财宝!吴三桂深受感动!当时就上书李自成同意投降了!在带领军队去投降李自成的路上,吴三桂接连收到了几个信息:一封是李自成逼吴三桂的父亲写的家中一切安好!大顺军对待吴家很好,不用挂念之类的语句,接着有京城里的人告知吴三桂吴三桂的父亲及几十名家人和都被抓起来了,吴三桂说:“吴三桂回去后老父和几十名家人就会立刻释放的!”来人告知吴府的家产、财宝都被抄走了!吴三桂说他回去后就会原物归还的!但当说到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抓起来酷刑拷打的皮开肉绽逼迫交出二十万两白银,刘宗敏还不管陈园园是“平西侯”统领重兵及关宁铁骑的统兵大帅吴三桂的新婚妻子照样掳去霸为己有!吴三桂听罢怒发冲冠怒斩大顺使者回返山海关,斩杀了李自成招安吴三桂的亲信唐通,李自成亲率十万余大军(号称二十万大军)征剿吴三桂,吴三桂抵挡不住,请多尔衮派兵援助,多尔衮让吴三桂跟李自成大决战,吴三桂军跟李自成军打得昏天黑地,死伤遍地,多尔衮的军队才迟迟地突然快马杀进来!大顺军人疲马乏无心再战,瞬间转胜为败!于1644年三月二十六日战败逃往北京城…………

本来要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却因大顺朝失策反而投降了清军!…………


绚彩年华火热青春

对当时的吴三桂来说,他只能再降顺和降清之间做出选择,已经没有了第三条路可走。事实上,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吴三桂降顺的可能性更大,然而正是大顺军自己所为,最终断绝了吴三桂降清的可能性。

站在十字路口的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对直逼京城的闯军,王永吉、吴麟征等大臣先后上书,请求崇祯皇帝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不久后崇祯帝征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同时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令其火速领兵回京。

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领宁远兵马抵达山海关。二十二日到达玉田一带(河北省唐山市),此时却突然传来了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这个消息顿时让吴三桂陷入了两难之地。西边是灭了明朝的闯军,东边则是虎视眈眈的清军,夹缝之中的吴三桂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只能选择降顺或者降清。

对大顺有亡国之恨,对清军则有民族仇恨,这令吴三桂纠结了长达一月之久。

正如前面所说,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吴三桂都应该选择降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自成遣使招降吴三桂,给予其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面对李自成伸出的橄榄枝,吴三桂心中的天平的确倒向了大顺一方。

大顺军断绝吴三桂投降可能

(李自成)

李自成在初入紫禁城之际,曾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因此初期京城秩序还比较好。

然而从三月二十七日起,大顺军为了筹措军饷,对明朝官员进行抄家,规定其按照官位高低捐赠军饷,“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而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便因此事遭殃

(刘宗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降大顺之际,先后收到两封信,第一封是大顺使者带来的吴襄亲笔信,吴襄在信中劝吴三桂归降李自成。第二封则是吴三桂收到的密信,信中说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刘宗敏抓了起来,威逼捐饷二十万两,但由于只凑够五万两,遭到了刘宗敏的严刑拷打。同时,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所霸占。

得知了父亲和爱妾的遭遇后,吴三桂顿时怒了,将大顺方面派出的两名使者杀死一人,割去另一人耳朵,令其传言李自成“李贼自送头来”。同时立即升帐,率领大军回师山海关,击败大顺守关将领唐通,重夺山海关。

眼看吴三桂从模棱两可变成公然对抗,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大军东征,亲自讨伐吴三桂。吴三桂自知不敌,于是向清军求援,意图联清抗李。

四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利用吴三桂所处的危急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

四月二十二日,在吴三桂和清军的联手之下,闯军大败。李自成逃回京城,仓促登基后,随即撤出京城,最终被剿灭。

我是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交流

香茗史馆

首先说要回答您这个问题,必须要了解吴三桂其人,也就是说吴三桂本人是什么样的人,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汉族,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高邮)。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后人评价称:他能够认清社会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归顺清廷对于大清快速的统一中国是有一定贡献;康熙帝时期,举兵造反,违背历史发展造成生灵涂炭,后又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吴三桂生平简介:

明末崇祯皇帝时期为辽东总兵、平西伯,手握重兵镇守山海关,后又封为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


吴三桂所处环境,明末清初期,战乱频发。明朝后院起火(李闯王举兵起事)前有后金(满清)虎视眈眈。他本人已经看清楚了形势,大厦将倾之时,正是时世造就英雄之机。本就手握重兵,何甘屈居人下呢?祸水南引,引清兵入关,与大顺(李自成)交战如能造成两败俱伤,既可坐收渔翁之利,顺而成就帝王霸业。在康熙时期,高举“反清复明”旗帜建立“吴周”政权称帝,其政治野心表露无疑。




雅识怡趣

谢悟邀!

吴三桂率领他的关宁铁骑正在驰援北京的途中,得到城破帝死的消息,决定向李自城投降,正好他父亲吴襄也遣仆人劝他入京归降大顺。但是经过与仆人的对话,他的态度立刻转变。

他问他父亲的情形,仆人说:“已被大顺军逮捕,押在牢中。”吴说:“我回北京,就会释放。”又问他的财产,仆人说“已被没收。”吴说:“我回去,就会发还。”最后问他的爱妾陈圆圆,仆人说:“已被宰相刘宗敏抢去。”吴三桂一下火冒三丈,下令他的军队为崇祯皇帝戴孝服丧,发誓为朱由俭报仇。

在答覆他父亲的信上,他慷慨激昂的说:“父亲既不能当忠臣,儿子自不能做孝子。”他知道自已的兵力不足以两面御敌,只好转过脸来,向昨天还是敌人的清帝国投降,请求清庭派遣军队入关,联合剿匪。诗人吴梅村:“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就说的这事,当然吴诗人是在讽刺他这同姓本家。

这一刻吴三桂的作为,即便站在今人,尤其是女人的立场,多少可以理解。任何有血性的人都难受此耻辱,何况手握重兵的纠纠武夫。至于他后来甘作清庭鹰犬,屠戮同胞,勒死永历,沦为卖国贼,以及忽降忽叛的反复作派,那是另一回事。

此事说明,李闯和他的团队有推翻旧朝庭之力,无治理江山之能,缺乏出色的谋士班子(智囊团队),饥民流寇出身的武夫们在使人眼花撩乱的金银珠宝和美女面前,一霎时把最初起事时的精神丧失殆尽,全然不考虑抢占陈圆圆的后果,以致自已瞬间瓦解,迅速灭亡,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武丁仗剑决云霓

是幻想的破灭,使吴三桂答应降顺而又改图!首先李军入京后军纪大乱,“追脏”“助饷”,对故明降官歧视。北京动荡人心不安。使吴三桂感到这样的政权不值得投靠效力。其次吴三桂的家属受到虐待,激怒了吴。使其中途折返山海关;设想,一个与清(后金)奋战多年的将军,若非幻灭,会与异族“联兵讨闯”吗?况且名声也会臭的;但是,即便有干般理由,投敌叛国之罪也足以使吴三桂这个灭南明政权的急先锋遗臭万年了!


每日求进步


快乐人生40206654

说吴三桂为什么不投降李自成之前,说说吴三桂为什么要投降李自成。

很多人认为,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反对清军才是民族大义,然而,对李自成,对吴三桂,对当时的环境,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首先是二人的出身及事业上的对比,使吴三桂根本看不上李自成

从出身上来说,吴三桂是根正苗红,文武双全,将门之后,在辽东一亩三分地可以说还是很好使的;而李自成是放牛娃出身,不仅穷,还欠债,媳妇跟人通奸,简直就是人生输家。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宁锦防线从蒙古直逼北京史称"己巳之变",祖大寿带着吴襄和吴三桂返回宁远,镇守宁远,这一年吴三桂十七,而李自成同年下岗失业,后来杀官起义,开始造反;

崇祯五年(1632年)吴三桂出任游击,年仅二十岁,同年李自成起义受挫,只得投奔闯王高迎祥;

崇祯八年(1635年)吴三桂被提拔为前锋又营参将,时年二十三岁,同年李自成被洪承畴在河南杀的西走甘肃;

崇祯十一年(1638年)吴三桂被提拔为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26岁,同年李自成刚被洪承畴和孙传庭打的就剩十七人,逃入商洛山中,都没有出路了;

崇祯十三年(1640年)吴三桂在松锦大战前期,大放光彩,首功镇辽东的存在,而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入川追剿张献忠之际,才得重新进行运动。

可以说,同时期的李自成跟吴三桂根本没有可比性,不但是之前,即使是之后,吴三桂都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不管是投清也好,还是反清也好,不管是流芳千古也好,还是遗臭万年也好,吴三桂始终是能够影响局势变化的存在。

其次,草根出身的李自成根本也没瞧得起根正苗红的吴三桂

其实,李自成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就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农民军,根本就瞧不起这些地主阶级,所以,刘宗敏才拷掠京城文武百官,大兴牢狱比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加一起都要恶劣,抄了吴三桂的家,绑了吴三桂的父亲,这就是李自成根本没有瞧得起吴三桂,认为其不过是丧家之犬,可以让其左右。

假如吴三桂真的带着部队到达北京接受李自成改编,我相信吴三桂死的一定比赵四他爹还惨。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杀了谋士李岩,就能看出他们的局限性了,很多人认为李自成是听信牛金星的谗言,其实根本上,还是李自成对这些地主阶级的人从心里的鄙视与不重视。

李自成的失败也正是因为如此。

最后,李自成是推翻明朝逼得崇祯上吊的反贼,而吴三桂做的是要维护正统

投降反而说明吴三桂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崇祯为了拉拢吴三桂父子,对他们不薄,要知道崇祯是一个何等的薄情寡义之人,能够对吴三桂封平西伯,赐尚方宝剑,说明崇祯对吴三桂还是可以的,而且崇祯两次召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也都来了。

至于吴三桂的名声能够那么差,我认为不是在于吴三桂反明,而是在于吴三桂后来反清,遭到清朝的打压和诋毁,乾隆曾经编纂《逆臣传》把吴三桂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史论纵横

明朝旧将,一部分人投降了大顺,还有一部分如洪承畴、祖大寿之流选择降清,从地理位置来说,这些将领无外乎面对三个选择,一就是投降李自成,二就是投降多尔衮,三只能战死谢国了。

那样的明朝有战死的必要吗?这也是这些将领思考的问题。

吴三桂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抉择,他夹杂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想有作为,基本是不可能,战死也不是他所想,那就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选一个吧。

选哪个呢?

论亲疏,李自成是汉族政权,而降清的祖大寿则是吴三桂的舅舅。论地理,大顺霸占中原,多尔衮低处辽远,看上去还是李自成有前途。

吴三桂家境不错,但是这也似乎成了抄家助饷的理由,一般来说对吴三桂降清说法有三。

(大概位置示意图,不准确)

一是祖大寿的态度,舅舅的意思肯定就是让他降清。

二是吴三桂的家庭被粗鲁对待,尤其是他的父亲遭到了巨大损失。

三是陈圆圆这个事

大顺在稳定政局后,没有相应的改变政策,没拉拢官神,反而继续大肆打击,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见其政治上的失策。

从某种角度来说,吴三桂是被李自成推走的,他对吴三桂的力量缺乏足够的重视,他的投降导致北方长城形同虚设,反而成了满清的发兵之所,成了清军的根据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