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 年)初,

金軍接連攻下遼中京和西京,遼天祚帝逃往夾山(今內蒙古薩拉齊西北),遼朝的滅亡已成定局,宋徽宗按照和金人簽訂的“海上之盟”,決意對遼用兵。這年四月和七月,童貫蔡攸兩次率領宋軍向燕京進發,發動攻遼戰役,均遭敗績,熙寧、元豐以來在河北邊境蓄積的糧草軍需也喪失殆盡。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宋金簽訂“海上之盟”聯合滅遼

宋朝的腐朽無能被金人看得一清二楚。宣和四年底,金兵佔領了燕京。事情的結果既然不同於當初的約定,金人自然不肯輕易履行原約。幾經交涉,才讓宋朝收回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之地,條件是:

宋朝不但要把給遼的五十萬兩、匹歲幣如數交給金,還得每年加納一百萬貫的“燕京代稅錢”。金兵撤退時,把燕京的人口、財富席捲而去,宋朝付出鉅額代價買回的只是幾座空城

宋朝君臣不但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在虛幻的勝利氣氛中彈冠相慶,以為天下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

宣和五年八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去世,其弟完顏吳乞買繼位,是為金太宗。宣和七年(1125 年)二月,金兵俘虜遼天祚帝,遼朝的殘餘勢力基本肅清。戰爭中掠奪的大量人口、財富刺激了新興女真貴族的擴張慾望,他們很快就把矛頭轉向了既繁榮富庶又腐敗無能的宋朝。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宣和七年十月,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西路由大同出發進攻太原,東路由平州出發攻打燕山,兩軍計劃在汴京會合。金朝同時還派出了勒索宋朝的使者。一邊出兵,一邊出使,成了此後金朝對付宋朝的一貫手法

金兵推進異常迅速。東路金兵不戰而入燕山,在宋朝降將郭藥師的引導下,長驅直入。西路金兵出發不幾天就打到太原城下,開始圍攻城池。與此同時,金使來到汴京,盛氣凌人地要求宋朝割地稱臣

宋徽宗心驚膽戰,不得已頒佈“罪己詔”,併產生了逃跑避禍的念頭。為便於逃跑,宋徽宗任命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企圖讓兒子以“監國”的名義替他擋住金兵,隨後又在李綱

等人的勸說下,詔命傳位於太子趙桓,自己退位,稱“道君教主太上皇帝”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1100—1126年在位,靖康之變後與長子欽宗趙桓被金人俘虜北去。1135年,宋徽宗駕崩於五國城,1142年三月,徽宗棺槨被迎回南宋。

繼位的趙桓即宋欽宗,他雖然儉約樸素,也算得上勤勉,但卻

優柔寡斷,多疑多變,既無勇氣和定力,更無深謀遠慮。他在主戰、主和之間朝三暮四,一天數變,終於變出了一幕亡國的悲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再度南犯,東京城被攻破宋欽宗親自到金營議降,答應稱臣,割讓河北、河東地區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靖康之恥中的公主和嬪妃命運比皇帝還慘

靖康二年(1127 年)正月,金軍先後將宋徽宗、宋欽宗扣押在金營。二月六日,金朝皇帝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三月底四月初,粘罕斡離不分別押著宋徽宗、宋欽宗和后妃、宗室、臣僚共三千餘人,以及掠奪的大批金銀財寶、儀仗法物、圖書典籍、百工技藝人等,北歸金朝。北宋就此滅亡。

靖康二年(1127 年)四月初,金兵押著宋徽宗、宋欽宗北撤,傀儡皇帝張邦昌失去了靠山,只得將早年被廢居於民間的宋哲宗皇后孟氏迎進宮中,尊稱宋太后,垂簾聽政。

孟氏得知皇室宗親只剩下康王趙構這棵獨苗,連忙派人聯絡,並下手書讓趙構繼承大統。五月一日,趙構在

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也就是後來的宋高宗。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宋高宗趙構(1107—1187年),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趙構禪位於皇太子趙昚,1187年卒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

建炎二年(1128 年)七月,金兵為了摧毀新生的南宋政權

,再度南犯。次年年初,粘罕在佔領徐州後,派五千騎兵,奔襲揚州。正月三十日,這股金兵攻陷泗州,南宋舉朝震驚,宋高宗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妙,打算渡江南逃。黃潛善汪伯彥卻說不足為慮,等到消息證實後再渡江不遲

二月三日,金兵攻佔天長軍(今安徽天長),離揚州不到一百五十里,五百騎兵馬不停蹄地向揚州襲來。中午時分,宋高宗正與宮女鬼混,內侍突然闖進報急,高宗嚇得屁滾尿流,提上褲子就跨馬狂奔。這一嚇非同小可,竟使他得了陽痿的毛病,從此喪失生育能力。

宋高宗年僅二十二歲就喪失了生育能力,漸漸地朝野上下都知道了皇帝的生理缺陷,唯一的兒子趙旉之前驚悸而死。有人便上書請求

從太祖的後代中選擇繼承人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趙昚(shèn,1127―1194年),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1162—1189年在位。

之所以把選擇範圍限在太祖一系,是因為自從宋太宗登極後,社會上就流傳著“太祖之後,當再有天下”的預言。北宋在太宗一系的手上滅亡,人們更認為太祖開創了大宋基業而其子孫卻無緣享受帝祚,所以上天要示以懲戒,於是更希望太祖的後代能重掌皇權,復興社稷。

對宋高宗而言,反正都不是自己的骨肉,太祖、太宗並無分別,於是決定從太祖一系的宗室中挑選比宋高宗低一輩的孩子,收養宮中,一個叫趙伯琮,另一個叫趙伯玖

紹興五年(1135 年),宋高宗詔令封已改名趙瑗的趙伯琮為建國公,入資善堂就學。紹興九年(1139 年),又將改名趙璩的趙伯玖也封為國公。雖然宋高宗收養了這兩個孩子,但他內心深處卻對自己恢復生育能力存有幻想,所以一直遲遲不給這兩個孩子正式的皇子名分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南宋李公麟《迎鑾圖》(局部)。宋高宗時,大臣曹勳奉旨到金朝迎接客死他鄉的宋徽宗及其皇后的靈柩以及高宗生母韋太后南歸。

但多年的事實最終使宋高宗盼望親子的幻想破滅了。在秦檜從金國歸來的母后韋氏相繼死後,宋高宗不得不把立儲提上議程。但在趙瑗和趙璩之間究竟立誰,他遲遲拿不定主意,思慮再三,便想出了美人計,給兩人各賜宮女十名。趙瑗的老師史浩看出了皇帝的用心,告誡趙瑗持重自愛。

幾天後,宋高宗召這二十名宮女體檢,分給趙瑗的十個全是處女,趙瑗以不近女色的好名聲,贏得了最後勝利。紹興三十年(1160 年),宋高宗正式下詔,立趙瑗為皇子,封為建王,改名為瑋。這時趙瑋已經三十四歲了。

宋高宗在這個時候立皇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金朝皇帝完顏亮即將燃起侵宋的戰火。

完顏亮,女真名迪古乃,因為他是殺死金熙宗自立為帝,後來又在政變中被殺,所以在歷史上沒有廟號,只稱海陵王。他曾與親信高懷貞談論自己的志向,說:“吾志有三:國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帥師伐國,執其君長問罪於前,二也;得天下絕色而妻之,三也。”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傳說金主完顏亮看到柳永寫杭州的《望海潮》,遂興投鞭斷流南侵

江南錦繡繁華之地,早已令他垂涎三尺。同時,完顏亮深受漢族文化思想影響,有著強烈的正統觀念,認為只有實現南北統一,金朝才稱得上是正統。因此他當皇帝后就把武力統一作為自己的最大目標。

紹興三十一年(1161 年)九月,完顏亮南侵。十一月八日,到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犒軍的虞允文,見局勢危急,毅然負起抗擊金兵渡江的責任。他將潰散的士兵組織起來,鼓舞士氣,沿江佈防,終於力挽狂瀾,大敗金軍。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虞允文(1110—1174年),南宋名臣。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以參謀軍事犒師採石,指揮三軍大破完顏亮。

這時,金太祖的孫子、擔任東京留守的完顏雍,趁完顏亮後方空虛之機,在遼陽自立為帝。消息傳來,金軍將士人心動搖。

完顏亮不但不就此回頭平定內亂,反而把前途命運都押在了渡江滅宋上,遂移師揚州,企圖再行強渡。他孤注一擲,下令金軍三天內全部渡江,否則處死,終於激起了內部矛盾的總爆發。十一月下旬,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兵北撤。

宋高宗在一次次乞和又一次次失敗的現實面前進退兩難,身心俱疲,便萌生了推避責任的念頭。次年,他傳位於宋孝宗趙眘(即趙瑋),自稱太上皇,退居

德壽宮享清福去了。

宋朝一對父子皇帝面對強敵先後撂挑子,跑去做太上皇逍遙自在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華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