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佛教是現今三大主流教派之一,盛行於我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當然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流派,以後要去禮佛的朋友,別鬧出笑話就行。作為佛教發源地,佛教信徒不超過總人口百分之一)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佛教的歷史我也不多說了,佛教最早在東漢明帝時期從西域傳入我國。漢明帝劉莊夜裡有金人入夢,就派使者從西域請諸位高僧至洛陽,並修建了白馬寺。(來由是經卷用白馬馱運道洛陽)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之子,當時屬於東漢初期,不過佛教在東漢、三國時期一直沒什麼名氣。)

漢傳佛教真正興盛的時候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一度把道教壓在腳下。這其中原因有很多: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第一當時戰亂不斷,在朝不保夕的世道里,人們需要宗教作為精神寄託;

第二就是東晉大族覺得信奉的五斗米教不靈驗,再加上五斗米教道士孫泰、孫恩叔侄煽動教民叛亂,好多士族就改玄學入釋門;

第三,兩晉南北朝時期胡人作亂,他們對道教十分排斥,就推崇佛教。比如石趙石勒就立佛教為國教,前秦呂光敬重僧人鳩摩羅什,後秦姚興更是把鳩摩羅什供起來。

第四,有了東漢這麼多時間積累,佛教已經跟本土文化契合的差不多了,比如好多經書已經都翻譯成漢文,也吸收了好多士族弟子。再加上佛教本身並不像玄學那麼複雜,在普通百姓傳播速度十分之驚人。

(講到這裡,不得不講下淨土宗。淨土宗,以口稱念佛的名號為得生淨土的要行。簡單來說,平常人你想成正果,不需要觀想、煉丹什麼亂七八糟的,只要每天唸佛就可以了。念個口號,就算做修行就能往生極樂,普通民眾怎麼不愛戴呢)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可是佛教快速發展,就出現很多問題了。所以接下來就引出四位大佬,這四位大佬真是一個比一個狠。

北周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時期眾多帝王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尤其出類拔萃的三位帝王。(雖然他們都是鮮卑族,但是不得不說他們功績十分優秀)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拓跋燾,自幼聰穎,胸懷大度。十二歲就北上抗擊柔然,等到登基之後他勵精圖治,先後滅了北燕、北涼等割據政權,統一整個北方,使得百姓免收塗炭之苦。(為百姓著想的就是好皇帝,管他什麼目的呢)。

那拓跋燾滅佛是怎麼回事呢?

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錢’、‘人’、權

錢:寺院不事生產全靠人供養過活,而且寺院名下田地都不交稅,好多人都把田地掛在寺院名下,造成朝廷稅賦減少。寺廟佛像都是銅鑄金鍍的,這些東西稍微一收拾,就可以鑄造成銅錢,補充國庫。

人:北方一直動亂,人口短缺,寺院裡僧眾卻天天吃齋唸佛,造成人員閒置。在兵禍馬亂的年代,寺廟裡的人可僧可兵,是不穩定因素。

權:佛教經過之前的發展,勢力已經非常大了,在世家大族有很大影響力,甚至太子拓跋晃都篤信佛教。(拓跋燾乃是一名雄主,一直想成就一統天下的功業。而歷代天子沒一個信教的,拓跋燾又怎麼會任由佛教在權力上寄生呢)

上面是根本原因,誘因就是五斗米教道士寇謙之在北方傳道,拓跋燾被他所折服,所以下令滅佛。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屠戮長安沙門(就是和尚),焚燒天下一切經卷,砸毀所有佛像,將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服兵役。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不過雄心難免會老,到老年拓跋燾的毛病就出來了,開始濫殺無辜,逼死了太子拓跋晃,身邊人人人自危,權臣宗愛將拓跋燾弒殺。

(ps:要是拓跋燾能一直振作,就算他在位時候不一統天下,他兒孫輩也會建立萬世之公)

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是宇文泰之子,北周第三位皇帝。這位皇帝是不是好多人沒聽說過,事實上他比拓跋燾還要強上不少,他在滅了北齊之後,還制定出被平突厥、南下江南的策略,想要一統天下。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宇文邕聰明有智謀,性格果斷,能決大事,性格上他一直向古之大帝靠攏(不奢侈、勤勉、胸懷寬廣)。

宇文邕繼位之後,先誅殺權臣宇文護(宇文泰侄子,宇文邕堂兄),後內修國政外用精兵,親自領兵七路滅了北齊(高氏家族)。

那宇文邕為什麼滅佛呢?

宇文邕滅佛大致原因跟拓跋燾類似,不過也加了幾條。

在北魏時候,沙門已經不甘於唸經了,在冀州甚至發生了教民聚眾叛亂。(實際這不應該算到佛教頭上,組織者只是披了一個佛教殼子的邪教)這件事讓統治者們第一次看到宗教的獠牙,讓後來的宇文邕印象十分深刻。

還有就是北魏末期戰亂頻發,普通百姓為了生存許多都掛在寺院名下(田產不用交稅,和尚不服徭役)。寺院為了自保也樂意接納這些人,再加上寺院自身的財富積累,寺院反而有錢有人,成為一個暴力組織。

(當時佛寺有三萬之多,僧眾尼姑有二百多萬,約佔全國人口十六分之一)

當然還有點就是南朝蕭衍因為佞佛,自己被活活餓死,讓立志成為千古一帝的宇文邕無法接受。(當時有人上書說‘唐(唐是陶唐氏,就是堯帝)、虞(虞是有虞氏,就是舜帝)無佛圖國安;齊梁有寺舍而祚失’)

罷沙門、道士,令僧眾還民,禁絕淫祀(就是非法祭祀,什麼五通神、石將軍諸如此類),後來滅了北齊之後,又下令毀寺4萬多所,強迫三百萬僧眾還俗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那麼多尼姑?嘖嘖嘖,我不發表評論)

宇文邕果然有千古一帝的資質,可惜在北伐突厥路上染病,回到長安後當月病逝,年僅36歲。

(悲!五月染病,六月病逝,壯志未酬啊。)

宇文邕時候,兒子宇文贇繼位,把國家治理一團糟,後來宇文贇死後,楊堅篡位,之後滅陳,一統天下。

最讓我佩服一點就是,

有僧眾警告說:破壞三寶,會下地獄的。

宇文邕說: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之苦。

慧遠和尚抗聲曰: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滅三寶,是邪見人。阿鼻地獄不簡貴賤,陛下何得不怖?帝勃然作色大怒,直視於遠曰:但令百姓得樂,朕亦不辭地獄之苦!

(楊堅用的是宇文邕的底子,倘若宇文邕再能活幾十年,也是千古一帝啊。可惜,一切真是命!)

唐武宗李炎

這位是個狠人啊,硬生生為大唐續命幾十年。

李炎,唐穆宗李恆之子,唐文宗李昂之弟。李炎接手時候,大唐已經不太行了,他爹唐穆宗李恆不幹正事,他哥哥唐敬宗李湛更不幹正事,他另外哥哥李昂還挺對的起這份工作的,很勤勉。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當時宦官勢力已經尾大不掉了,李昂就想誅殺宦官仇士良,事情敗露,被仇士良幽禁,鬱鬱而終。李炎就被宦官們推舉出來了,李炎聰明有謀略,果敢有大度。

(李炎心狠手辣,為剔除潛在威脅,他把哥哥的妃子兒子賜死。為了遏制仇士良勢力,他重用宰相李德裕,讓兩個人龍爭虎鬥,不做聲色地將仇士良軍權解了。)

那唐武宗為什麼滅佛呢?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其中的原因跟之前那兩位差不多,但是還有不同地方。

因為老子李耳是李唐祖先,在唐朝建立之初就明確表示道教為國教。之後武則天為了打擊李姓宗室勢力,就崇尚佛教抑制道教勢力。雖然李唐復辟,但是清心寡慾的道教還是競爭不過佛教,在晚唐佛教勢力又起來了。

(李唐這一支出自隴西李氏,宰相李德裕這一支出自趙郡李氏,都是老子後裔,當然要支持祖先的了。)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知識分子大都不喜歡佛教,比如韓愈還專門寫《論佛骨表》(韓愈在唐憲宗活躍,死在唐穆宗)

(唐憲宗迎佛骨這事鬧的比較大,引起了轟動)

在會昌年間,命殺天下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唐武宗還下令讓違戒僧尼還俗,沒收全部財產,拆毀沒有敕令的寺院、佛堂。在會昌五年,還不允許天下寺院建立莊園,檢查所有寺院僧眾、奴婢、財產的數目,之後滅佛終於領來高潮。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全國全面開展滅佛運動,令僧眾全部還俗,一切寺廟全部拆毀,銅像全都毀了鑄錢,鐵器鑄成農具。

滅佛成果喜人,拆毀四千多所寺廟,還俗僧眾二十六萬餘人,拆毀蘭若(供人靜修地方,一個人或幾個人,)四萬多所,收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十五萬餘人。

(這次滅佛餘波範圍很大,比如景教(基督教)、密宗,之後在中原徹底絕跡)

之後一年,唐武宗因服用丹藥而死。

周世宗柴榮

柴榮跟北周武帝一樣也是悲情英雄,讓人可惜。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柴榮出身很普通,他姑母是後唐莊宗妃嬪(可能不是妃嬪,比妃嬪要低)。後唐莊宗李存勖駕崩後,他姑母被趕出來,後來遇到小兵郭威,兩人就結合了,所以柴榮是郭威外侄。郭威跟劉知遠南征北討,後漢成立後,官居要職。結果劉承祐登基之後發瘋要殺郭威,郭威索性反了。

劉承祐狗急跳牆,把郭威和柴榮留在開封家人都殺了。郭威擊敗劉承祐,之後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因為郭威兒子都死了,沒繼承人啊,就把外侄柴榮當繼承人。

柴榮性情敦厚,性情沉穩,有大氣度,尤其喜愛黃老,這也是他以後治國的方針。

柴榮為什麼滅佛呢?

滅佛先鋒:拓跋燾、宇文邕、李炎、柴榮

道理跟前幾位一樣,後周缺錢缺人,不滅佛滅誰?

他跟之前不一樣,他有計劃的滅佛,有敕額的寺院他不滅,沒敕額的他就把寺廟拆了,把和尚還俗。

(這樣方法不錯。佛教一直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但是寺廟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你想不交稅就不交稅,大家都不交稅,還要什麼天下啊。)

這次滅佛成果喜人,拆了寺廟三萬多所,還俗有六萬人,也對寺廟僧眾做了梳理。

第一你和尚必須要背一定經卷,才算和尚。你剃個光頭,就冒充和尚,就不交稅,哪有那麼好的事。

第二:不允許毀錢鑄銅像,家裡有五斤以上銅像,直接死刑。直接毀錢鑄銅像,經濟還要不要了啊。

最讓我佩服一點,周世宗柴榮有一句話:

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佈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可惜的是當大軍要準備收取幽燕時候,柴榮病重,班師回朝,第二個月就暴卒而死。

(五月病重,六月就病死,可惜!)

倘若佛陀有靈,為什麼對苦難百姓視而不見;倘若無靈,一代雄主為何都遭此橫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