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成为了全中国吃货的节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一集讲的是“器”。与前两季一上来就推出“美食”的形式不同,“舌尖3”这次更讲求跟美食相关的各种人文精神。比如今天播出的第一期就以“器具”为主,云南的怒江石板、河南的穿山灶、章丘的铁锅等等。

今年八十三岁的王立芳老人和其家人,在章丘打了一辈子铁锅,当地许多铁匠都出自他的门下。

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经过12道工序,7道冷锻,5道热锻。这道技艺历史悠久,汉代时这里便是冶铁重镇。

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大大小小十几种铁锤工具。

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一千度高温冶炼,三万六千次锻打,最终才能锻造出一把合格的章丘铁锅。

据章丘铁锅“同盛永”“臻三环”传承人之一刘紫木介绍,章丘铁锅的制作分锅胚热处理和冷锻两个过程。其中冷锻工序是最关键的环节,用时较长。匠人们需锻打数万次,让铁锅密度逐渐提高,直至表面光滑如镜,摸不到锤坑。“这样的操作使铁锅的存热性和导热性更稳定,烹饪时更易控制火候”。

谈及章丘铁锅与其他普通锅如何区分,刘紫木告诉小新,章丘铁锅的锅身和把手一体,每口锅的纹理都独一无二,肉眼能看到锤子敲打时留下层层叠叠的纹路,但摸起来透亮光滑,触不到锤坑。

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章丘铁锅主要用于炒菜,要经常翻勺,内弧的‘肚子’更深”,刘紫木说,厨具的造型与各地餐饮文化、烹饪方式密切相关。章丘铁锅的外型设计与鲁菜烹饪相呼应,鲁菜以炒制居多,在颠勺时,锅内弧度大,能让菜肉向内反复翻转,操作方便。

今年72岁的牛祺圣家中祖祖辈辈都是打铁人,有一手好活计。上世纪60年代,十五六岁的他跟着父亲流浪打铁,以修理和打造农具为主;80年代末,在家中开起铁匠铺,改良农具,让其更轻便实用。

洛阳昔纸贵 章丘今无锅

铁锅销售持续火爆,手工匠人们的铁锅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这一现状,刘紫木没有急功近利,而是选择激流勇退。“章丘铁锅销量暴涨给手工艺制作带来‘春风’,但也暗含风险因素”,刘紫木说,一方面匠人们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海量订单,贪图速度将难保质量;另一方面,贴“章丘铁锅”名片的“山寨”假货也开始扩散。“线上线下均不再接受新订单,是为了保全铁锅的口碑、保住章丘的招牌”。

牛祺圣家的铁锅订单已排到明年3月,“一天打制一口锅,传承老手工艺得沉下心,丝毫急不得,不能砸了章丘铁锅的招牌”。刘紫木呼吁公众理性消费,尊重工匠精神,给手工匠人们时间和空间,让有品质、有文化、有情怀的技艺能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