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如何進行心臟康復?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和超重、吸菸、家族遺傳史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近年來,心臟康復在我國蓬勃發展,大量的科學研究都證實心臟病術後(如支架和搭橋)需要進行康復,臨床醫生也逐漸意識到康復可以有效降低再入院率、死亡率等預後指標,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確還未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為何冠心病的康復如此重要?

有數據顯示:心臟康復的運動訓練可使心肌再梗死風險降低47%,心臟病死亡率降低36%,並讓接受經皮冠脈介入手術或冠脈搭橋的患者死亡率降低20%~50%。同時還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改善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抑鬱及心絞痛。

患者每天監測什麼?定期複查什麼?

每天測心率、血壓,晨起清醒時心率最好在55~65次/分鐘!

血壓<140/90mmHg每3個月複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lc)、肝腎功離子、心肌酶譜;控制LDL-C(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HbAlc≤7%;每半年複查心臟彩超。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康復訓練——運動篇

住院期:在醫生監護下,依據心肺評估後的運動處方確定

1.全面評估心臟功能和運動危險因素

專業康復師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出最適合運動方式和運動量。例如從最簡單的穿衣、洗漱、步行開始,逐漸達到有利於心臟的運動水平。常用的有踩功率自行車、跑步機行走、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柔韌性練習等。

2.監測心血管相關指標

運動過程中應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心電圖,必要時提供吸氧,以提高運動耐力。這種監測和評定將在運動過程中反覆進行,用以確定運動是否安全,以及監測康復進展。

出院後早期:

出院後2-12周,患者可在密切監護下逐漸增加活動級別,這一階段主要推薦健身車運動。此外,還可以選擇其他形式的運動作為輔助,最佳方式是步行,逐漸達到10-15分鐘/次,3-4次/周。

後期恢復期:

一般在出院後6-12周開始,持續3-6個月。回家後,患者應根據醫生的運動處方進行自我運動,並記錄下心率、血壓、症狀,對於有心衰和接受過心臟手術的患者,記錄體重特別重要,體重突然增加,往往意味著體內有液體儲留,心臟病加重或存在手術併發症,需及時聯繫醫生。

終身維持期:

患者學會了正確的鍛鍊方法及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後,不再需要醫學監護,只需堅持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主要包括:步行、慢跑、騎行車、八段錦、太極拳。

注意:冠心病患者的運動康復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心脏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