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資治通鑑札記554 王夫之通鑑論認為漢初富庶來於困辱商賈

 班固敘漢初之富庶詳矣【按:對班固總結的評價,是一個詳細的意思。

】。蓋承六國之後【按:漢代的歷史發展階段。】,天下合而為一【按:天下局勢。這句的下面幾點都是對於這個局勢的詳細說明。】,兵革息【按:天下太平,戰爭沒有了。】,官吏省【按:行政機構小,自然社會的費用就小,】,饋享略【按:饋,本意是指吃飯,這裡是說消費方面簡單,其實是說消費少的意思。】,置郵簡【按:傳達信息的驛站機構少,就是信息少的意思,而信息少就意味著事情少,沒有什麼需要傳達的。這四點是社會的基本特點。,合天下而僅奉一人,以一王而府天下【按:天下一統的政治局勢。】,粟帛貨賄流通,關徼弛【按:類似今天的高速公路取消收費站的意思。徼 jiào

〈名〉

(1) 邊界,邊境 [boundary;border]

復尋金沙江,極於犛徼外。—— 錢謙益《徐霞客傳》

(2) 又如:徼人(邊民);繳外(邊界外;國外);徼亭(邊境哨所);徼塞(邊塞);徼障(邊境;邊塞)】而不滯【

按:這是說統一的大帝國,有統一的國內市場,有利於商品和貨幣流通,國內沒有關卡造成商品流通的障礙。王夫之這裡不是談生產,而是談流通,這是有意思的。簡單說這是老夫子看到商品流通對於社會進步的一面。】,上下之有餘宜矣【按:我們看到這裡王夫之也認為統一的市場流通是有利於社會的財富的遞增的。】。嗚呼!後之天下猶漢也,而何為憂貧孔棘【按:孔棘,拼音kǒng jí ,意思是很緊急;很急迫。《詩·小雅·采薇》:“豈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鄭玄 箋:“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考史五》:“邊事孔棘,御史有疏雲:‘虜雖強,而必亡之勢已見。’”】,而上下交徵之無已也【按:王夫之提出對比,既然漢代是這麼富有,為什麼後代卻那麼擔心貧困呢?!班固推本所由,富庶原於節儉【按:王夫之認為班固的觀點是“節儉”。下面就是引文了。】。而曰:“高帝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後雖弛其禁,然市井之子孫,不得仕宦為吏。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山川園池市井租稅,自天子至於封君,皆取其入為私奉養,不領於經費。”知言也夫【
按:這是對通鑑原文的解讀。基本是認可班固的看法的。下面的部分才是王夫之的重點。】!

讀資治通鑑札記554 王夫之通鑑論認為漢初富庶來於困辱商賈

  尤要者【按:這裡是王夫之本人的重要闡述。這裡指出上面引文中更為重要者。】,則自困辱商賈始【按:這句話的意思才是漢代富有的根本,這是王夫之的著重點所在。從歷史看,漢代發展生產是重要方面,但是我們說的是王夫之的歷史眼光,也就是說再明末清初這個時候,王夫之對社會恢復生產的重點卻是放在了打擊商業上面。其實這是與前面我們指出的王夫之的本人認為商業也可以增加社會財富的觀點是背道而馳的。但是王夫之現在就是這麼認為。那麼歷史的因素是什麼呢?我們不願多說,只是指出明代末期發達的商業就可以了。其實王夫之的眼光是很獨到的,也是很銳利的,看到了商業和農業帝國的根本衝突所在。我們也可以說商業也是明帝國的亡國原因。】。商賈之驕侈以罔民而奪之也【按:商人掠奪普通人的產業,這是商業和普通人,其實就是農業。這是二者處於根本矛盾的。農業是自然經濟,自給自足,而商業是交換,當然是矛盾的。,自七國始也【按:商業發展是從戰國開始的。這是歷史原點。

】。七國者,各君其國,各有其土【按:政治是分裂的。國土不統一。,有餘不足,各產其鄉,遷其地而弗能為良【按: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經濟方面各有優勢,是處於一種比較優勢的經濟形勢之中,我們知道這正是亞斯密指出的社會分工的基礎。】。戰爭頻,而戈甲旌旄之用繁;賂遺豐,而珠璣象貝之用亟;養遊士,務聲華,而遊宴珍錯之味侈。益之以驕奢之主、後宮之飾、狗馬雁鹿袨【按:袨,讀作:xuàn,本意是黑色的禮服,華美】服殊玩之日新,而非其國之所有【按:戰爭,交往的賄賂,養士,消費方面的奢華等等成為了商業發展的動力。】。於是而賈人者越國度險,羅致以給其所需【按:沒有需求,就沒有商業。王夫之看的是很準的。諸多國家的政治形勢和比較優勢的經濟體,是商業產生的客觀基礎,而人們的消費需求才是主觀原因。王夫之這裡是指出了商業發展的兩個方面原因:主客觀原因。呂不韋的出現不少沒有歷史原因。沒有這些客觀需求,怎麼會有呂不韋這樣的人呢?
】。

讀資治通鑑札記554 王夫之通鑑論認為漢初富庶來於困辱商賈

人主大臣且屈意下之,以遂其所欲得,而賈人遂以無忌憚於天下【按:造成的結果就是商人居然可以讓人主大臣屈服,這是非常要命的。這是巴爾扎克小說中才出現的沒落的法國窮貴族對新興的資產階級卑躬屈起的局面。商人可以操弄天下的政治局勢,王夫之比巴爾扎克要更為早地指出了。到此,算是一層,指出商業發展的必然性,主要是在戰國時代。】。故窮耳目之玩、遂旦暮之求者,莫若獎借賈人之利;而貧寒之士,亦資之以霑濡【按:zhān rú1.沾溼。” 2.浸漬;溼潤。 清 方文《喜雨》詩:“一夕遂沾濡,百頃皆浩漫。”3.謂蒙受恩澤、教化。 漢 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 漢 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雲,湛恩汪濊,群生沾濡,洋溢乎方外。”其實就是跟著沾光而已。這句是說有錢的人讓商人們掙利潤,窮人們也多少沾點光。人家使綢緞,你也可以用個邊角料類的東西,如賈府裡的趙姨娘。】。賈人日以尊榮,而其罔利以削人之衣食,陽與而陰取者,天下之利,

天子之權,倒柄授之,而天下奚恃以不貧【按:王夫之這裡的看法是非常深刻的,就是商人們表面上可以不獲利,但其實呢是要奪取天下,奪天子之權。當然漢朝那會不會有這個問題,但是在明末,王夫之已經就是深深地感到商人們要在政治上成為領導者的巨大的時代危機了。雖然那個時候我們知道中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但是這種社會苗頭是出現了,這麼偉大的思想家已經躲在深山中強烈的感受到了。這是王夫之對當時的人來說的,而西漢的那點舊事不過是借個話題而已。而我們今天的普通的讀者和歷史愛好者是很難感受到明末的商人們在政治上的巨大影響力的。這個影響力已經不是基層的了,而是成為對農業社會的顛覆性的了。總結來看,明末有三亡:亡國,大明變大清是也;亡天下,儒家文化失敗於滿清蠻夷;第三就是農業社會要被商人所控制。但是第三點指出的人的不多。而大多數人反倒是失望於明帝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而這種苗頭和危險的氣息,王夫之是嗅到了。大思想家應該是時代的猛虎。】?且其富也不勞,則其用也不恤,相競以奢,而殄天物以歸糜爛【按:商人必然奢侈浪費揮霍。這是與班固的節儉論是相對立的。
。弗困弗辱,而愚民榮之,師師相效,乃至家無斗筲,而衣絲食粲,極於道殣【按:餓死於道路者】而不悔【按:這是假設。其結果激素餓殍滿地了。】,故生民者農,而戕民者賈【按:這是對於商人的作用的評價。】。無道之世,淪胥而不救,上下交棘而兵戎起焉【按:商人造成貧窮,而貧窮造成戰爭。簡化為商人造成戰爭。這與我們通常的土地兼併造成社會崩潰的思路是不一樣的。是明末對商業繁榮的歷史反思。而且是一種有著歷史高度的擔心。】。非此之懲,國固未足以立也。高帝之令,班固之言,洵【按:假借為“恂”。誠然,確實】乎其知本計也【按:這是從明末的歷史發展反過來再評價漢初的國策,就有著特殊的意義了。按:這小層指的是商人要想在政治上成為統治階級。當然我們得指出,王夫之本人對於商人和商業的看法是有著自我矛盾的,並不是完全首尾一致的。這點本文就體現出來了。】。

讀資治通鑑札記554 王夫之通鑑論認為漢初富庶來於困辱商賈

  人主移於賈而國本凋【按:這是高度的政治結論。】,士大夫移於賈而廉恥喪【按:教授變叫獸,這是王夫之早就看到的,士大夫不能商業化。商業對傳統社會道德的瓦解的可怕王夫之是知道的。這是對明代社會商業化,特別是知識分子商業化的總結。雖然在今天看來似乎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見解。但是再當時我們如果設身處地想想,那幾乎就是天崩地裂般的社會影響了。

】。許衡【按:許衡(1209年5月8日—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號魯齋,世稱“魯齋先生”。祖籍河內縣人,今天的河南省西北部沁陽。金末元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自以為儒者也,而謂“士大夫欲無貪也,無如賈也”。楊維楨【按: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等。】、顧瑛【按:元末人,畫家。憑藉被時人稱為“東吳富家”所擁有的財力,在時斷時續、長達十餘年的“玉山草堂”與“合溪草堂”的雅集、交遊活動之中,過目及收藏自六朝至元的近百件書畫名跡,此足以在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留下重要篇章。元末殷奎在為顧瑛所作“墓誌銘”中說,其“喜購古書名畫,三代以來,彝鼎秘玩集錄,鑑賞無虛日”。】遂以豪逞而敗三吳之俗【按:這裡是說這三位士大夫沒有起到好作用。】。濠、泗之遷,受興王之罰,而後天下寧【按:這句話讀起來 再邏輯上感覺是有些彆扭的。濠泗之遷,應該是指朱元璋。而這個“受興王之罰”,似乎應該接前面的“三吳”。也就是朱元璋起來後,才平息了這場元末的重商的奢侈風氣,才形成下面說的移風易俗的局面。將朱元璋對等老鄉劉邦,算是政治正確吧。此書寫於清初,這裡委婉地提到朱元璋,是應該被我們理解的。
】。移風易俗,古今一也【按:這一部分是對元明時代的社會思考。清初諸帝重視農業,真是對這位老先生的開的一個大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