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生命之火 照亮脱贫之路

——追记枣强县政府办公室驻任毛庄村第一书记张洪涛 枣强组

2017年9月19日下午5时许,时任驻任毛庄村第一书记的张洪涛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突发心脏病,35岁年轻的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找“症结”对“症”下药

2016年初,枣强县政府办公室公文科科长张洪涛响应县委号召,主动请缨赴枣强县唐林乡任毛庄村开展扶贫工作,担任村第一书记。任毛庄村有162户、50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30户 65 人,村集体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面对这个“穷家底”,身为第一书记的张洪涛没有退缩,反而更激发出他大干一场的勇气和决心。

贫困的根子到底在哪里?2016年春节刚过,张洪涛就带领队员逐一深入农户,问情况、挖原因、找对策。白天,他带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走村串户挨家了解情况,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下村民的所需所盼。晚上,他对征求到的群众意见逐条进行梳理,整理成问题台账——干部群众思想落后,放不开手脚;缺少致富项目和增收门路,缺乏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基础设施陈旧而且不足……制约村发展的问题被一条条梳理出来,记在张洪涛的笔记本上,更深深印在他和队员们的脑海中。

上马“光伏发电”项目

2016年,县里给任毛庄村确定了“入股农业合作社”的扶贫思路——由政府出资,贫困户入股后不仅可获农业生产服务,还能连续3年享受分红,收益有限,但“旱涝保收”。大多数贫困户都愿意入股,张洪涛却另有打算。他了解到,光伏发电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推动“光伏扶贫”项目,能为百姓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脱贫致富路。然而,枣强县没有参加这个项目,也没有资金补贴。张洪涛“咬定”好项目不放松,多次找市、县扶贫部门协调,申请把任毛庄村作为试点。最终,他的真诚打动了各级扶贫部门,项目得到批准,补贴定为每户1万元。

可没想到,村民们并不买账。“屋顶上装几块板子就能发电?还能挣钱?”为打消村民顾虑,张洪涛和队员一连三个星期没回家,自费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回来后紧锣密鼓地召开村民大会,挨家挨户发放明白纸,一遍又一遍讲解光伏扶贫政策。“现在安装有补贴,投入使用后自家用电不花钱,多余电量还能卖给国家电网,获益期近20年……”在他们反复劝说下,村里“最穷”的13户贫困户签约。

按照相关政策,只有发电量达到2万瓦以上规模时,才能接入国家电网并网发电,总投资需要20万元。其中,财政补贴13万元,还需自筹7万元。张洪涛立即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先后讨论10余次,最终成功动员部分村民垫资。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在任毛庄村落户。当年年底,拿着分红得来的700余元现金,任根义乐得合不拢嘴:“还是张书记有远见!要不是他坚持,俺们也找不到这么好的项目!”

张洪涛的努力,不仅让任毛庄村成为全县122个贫困村中首个发展光伏产业的,还为全县发展光伏脱贫蹚开了路子。

倾情帮扶赢民心

村北街一直没硬化,一下雨就成了烂泥塘,村民叫苦不迭。面对乡亲们的殷切期盼,张洪涛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他从乡里申请来10万元专项资金,又沟通协调县里有关部门,筹集了13万元的建设资金。2016年6月,一条600多米长的新路竣工了。张洪涛又通过本单位的大力支持,先后为任毛庄村无偿争取了2台深井泵,安装路灯33盏,办了5套健身器材,为五保户申金周新建了两间新房。一桩桩、一件件为民惠民的实事好事,任毛庄村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张书记,来家里喝碗粥吧。”“张书记,今年的新花生下来了,回家时拿上点儿尝尝吧。”……每每路过村民家门口,乡亲们都会热情地招呼他。百姓心中有杆秤,这也是对这位尽职尽责的驻村第一书记最朴实的夸赞与认可。张洪涛去世后,枣强县委、县政府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