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还”字,什么时候读“hai”,什么时候读“huan”?

惜欢娱乐君

汉字中,多音多义字比较常见。影响文字读音有两个非常重要因素:一是意义,意思不同,读音便有可能不同。二是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别。

诗词中的“还”字,因其意义不同,或读作hái,或读huán,或读作xuán。

其一,当“还”意为“归来,回去”之时,读作huán,不能读作hái。

比如以下诸例:

先秦的《诗经·采蘩》中“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西晋的美男子潘岳《思子诗》:“一往何时还,千载不复生。”

南北朝时期江淹《杂诗·古别离》:“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再如隋唐之际的王绩所作《赠学仙者》:“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

盛唐时期,李白《蜀道难》:“问君西游何时还?”

中唐时期元稹《西归绝句十二首》其六:“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沈。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其二,“还”作“又,再;依然,仍旧”等意时,应读作hái,但也可读作huán。

如南唐后主李煜,怀念过去的帝王生涯,其词中的“还”字,多有“依然、仍旧”之意,比如:“还似旧时游上苑”,“拂了一身还满”、“更行更远还生”、“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等。

“还”常作“再,又”讲,姑且略举输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苏轼《水龙吟》中的“似花还似非花”。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诗词中的“还”字,也读作huán。

为何呢?大概“还”字最初读作huán,后来才有了hái的读音,读作huán历史感更强,显得更为文雅,因此,书面语中,常读作huán。这就是书面语与口语所造成的差别。

其三,作“回旋;迅速,立即”等讲时,读xuán。

曹操《嵩里行》中“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种,“还”为迅速、马上之意,说明联合攻打董卓的诸侯很快便内斗起来。

苏轼《水龙吟》一词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等句中,“还”字为迅速、马上的意思。

而李煜的“拂了一身还满”中“还”字,也可读作xuán,意为梅花纷纷飘落,刚把身上的花瓣拂去,马上落了一身(梅花)。

相对而言,读作xuán的情况减少,读作huán一般很少出错。具体该怎样读,应该结合其语境语义了。


说明:此题请教了友人贤明君,特此致谢!

更多文史精彩解读,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风雅人文观察

在《平水韵》体系中,还字可分入两个韵部,常用的是十五删韻,平声 (huán),其二是一先韻,平声 (xuán):音旋。意亦与旋同。



在汉语拼音中,“还”是多音字,分读:hái和huán。

拼音读hái时,作副词用。

1、表示某些语气,或作连接前后分句。“还”表示的语气大体上可以分成平、扬、抑三类 。例句:

白头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

取酒还独倾。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相当于“仍旧、依然”之意。例句:

白头还戍边。唐·杜甫《兵车行》

取酒还独倾。唐·白居易《琵琶行》

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拼音读huán时,多作动词。相当于归还。

还,復也。《说文》。还,返也。《尔雅·释言》 。例句:

还而不入。《诗·小雅·何人斯》

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割慈忍爱还租庸。(归还)杜甫《岁晏行》

但要注意一点,有时作副词时”还”仍读这音,如解作仍然,重复时。例句:

子孙日以长,世世还复然。柳宗元《田家》

作反而解时,例句:

譬画虎不成,还为狗者也。《三国志·陈思王植传》裴松之引注



而上面提到,古汉语中,还字有时会与旋通用,(解作迅速)。诗词句一下想不到,列两个文言文例句:

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吕氏春秋·爱士》

鬼魅不能自还兮,半长途而下颠。《汉书·扬雄传上》


筱静话诗词


还这个字在《平水韵》的十五删里,是没有hai这个发音的,记得评书里和京剧得念白里常有一句话:还则罢了,还读作huan。

古诗词包括赋里的“还”有不少例证,比如曹植的《洛神赋》中: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注意韵脚:安、还、颜、兰、餐。魏晋时还没有出现官方的韵书,写诗赋都是按照口语押韵。还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唐朝以后有了韵书,大家写诗押韵大都是按照官方韵书的规则。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宋朝王安石:明月何时照我还。依然没有hai。



以上的“还”都是动词,今天读作hai,是作为副词。作为副词除了上面举的评书和京剧的例子,更主要的证据是看《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古人每一个字都是有注音的。



康熙字典

1.《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

戸關切:hu+guan=huan。

2.又《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旬宣切:xun+xuan=xuan 。

3.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胡慣切:hu+guan=huan。去声。

《康熙字典》是成书于清朝康熙五十五(1716年),这时应该保留了不少中原古音。


更早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著,成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清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关于还的说明是:

(還) 復也。釋言。還復返也。今人還繞字用環。古經傳衹用還字。从辵。睘聲。戶關切。十四部。


可见,中原古音里“还”没有hai这个字的发音。诗词里也没有hai的发音。我猜测hai可能是清朝入关以后带进来的口音,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南方那些保留中原古音的方言里,也应该没有hai这个发音,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还是个多音字,当作为副词时读hai,“仍然、依旧”的意思。

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当作为动词时读huan,是“返回”的意思。

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实,古代“还”就读huan音,hai是现代人区分出来的。有一些古诗到底读“hai”还是“huan”一直存在争议。


生活百科c

我想把“还”字分开写分开念,比如把繁体的专念一个音,简体的一个音,一个音一个意思,以后可以减少官司上的纠纷。例如“還”念hUan,就是hUan给人家的意思,“还“念hai就是还有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