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第四次出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何成為政壇常青樹?

承諾7年丶讓妳寂寞7年

其實儘管是連續第四次出任德國總理,但用政壇常青樹來形容默克爾,我覺得還是有點勉強,畢竟剛剛過去的這次組閣是費了大勁的,從去年9月開始,延續了半年才塵埃落定。這就已經說明,這位德國鐵娘子的功力已大大減退,以往如果能用呼風喚雨、叱吒風雲來形容她的話,則現在就不那麼靈光了。這當然也是長期執政最有可能帶來的必然結果,何況是在德國這樣的民主國家,誰會總覺得只有默克爾這位女子能耐呢?近期公佈的民調顯示,德國有65%受訪者認為,默克爾是一位好總理,但受訪者中有67%認為,她作為總理的最好時光已過去,支持和認為默克爾能夠完整完成下一個四年總理任期的受訪者不足一半。

我覺得這反映出德國選民看她已經有點看煩了,但默克爾自己肯定還感覺良好,覺得還能繼續作歐盟的實際領袖。但事實上,年輕有為、更有抱負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上臺了,他想領導歐洲的志向絲毫不亞於默克爾,而且是個英俊的新面孔。所以,儘管德國經濟在歐盟的老大地位難以撼動,但誰適合來領這個頭,並不完全取決於他或她所在國家的經濟實力。默克爾在歐洲難民政策上採取的政策不僅在德國引發不滿,還同樣引起歐洲相關國家的不滿。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曾表示“對歐洲來說,默克爾是比伊斯蘭國更嚴重的威脅”;還有學者認為,默克爾當年接收難民無上限政策,是無視穆斯林移民不易融入歐洲社會的現實;特朗普批評默克爾,說她在接收難民政策上犯下“災難性錯誤”。

因此,默克爾的這一任期將是一個內外都難以討好的時段,一個真有可能幹不滿四年的時段。


人稱黎叔

【寫在前面】

  1. 默克爾迎來4.0時代,她的“政治自信”靠的是“中庸之道”。
  2. 默克爾治下的德國經濟連年增長,這是默克爾被選民們認可最重要的原因。穩定、可靠、有政績、有智慧,是選民們提到默克爾時最常使用的幾個詞。
  3. 默克爾通過難民政策吸引到不少對難民持同情態度的左翼選票,但她因此失去的基民盟選民恐怕更多。他們大多數流向了極右翼另類選擇黨。默克爾贏了,但贏面比預期要差一點。

瞭解全球局勢,世界趣聞,微信關注一個就夠了:世界說(ID:globusnews)

世 界 說 王 罄

發自 德國 法蘭克福

已經執掌了德國12年之久的默克爾,又要連任了。

剛剛結束的德國大選,與最近一年來在美國、荷蘭、法國、英國先後舉行的選舉相比,顯得缺乏戲劇性。“無聊”、“沉悶”是媒體最常用的形容詞:民調機構早早預測了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CDU)將大幅領先於其他對手,默克爾本人成為總理幾乎毫無懸念。選舉觀察家甚至從一開始,就只把重點放在了組閣和反對黨的問題上。

然而,如果把時鐘撥回到兩年以前,光景卻十分迥異:在2015年、2016年間,當默克爾決定要向百萬難民打開德國大門時,當科隆教堂性侵案、柏林聖誕市場恐襲案先後引發了關於移民的巨大爭論時,當難民安置引爆了歐盟成員國間矛盾時,針對默克爾的批評一時間甚囂塵上,默克爾在國內民調中的支持率一度降至最低點。知名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甚至稱她是“比伊斯蘭國更嚴重的威脅”,許多人相信,2017年大選就是“默克爾的訃告”。

從“分裂歐洲的罪人”到再次成為“自由世界的領袖”,過去的兩年裡,默克爾經歷了什麼、德國又發生了什麼?難民問題是默克爾的危機、還是契機?德國民眾如何看待默克爾、以及她的超長任期?民粹力量雖未掌權但已悄然壯大,默克爾的新挑戰又是什麼?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走進了漢堡的選區,探訪了柏林的黨派總部,也來到了巴伐利亞的競選現場。這中間,有默克爾堅定的支持者、狂熱的反對者,也有不少只是投給了“穩定著前行”的人。

“默稜兩可”:默克爾的中庸之道

距離投票還有四天的時候,在德國漢堡,我第一次見到了默克爾和她的支持者。那是一場為大選造勢的基民盟集會,地點頗為用心地選在了易北河邊的魚市:漢堡是北部要港,漁業發達,易北河在這裡匯入北海。

△ 默克爾在漢堡集會上,王磬攝

魚市裡人頭攢動,默克爾身著低調的灰綠色小西服,朝選民揮了揮手,開始談論頗有爭議的“易北河浚深”工程。“易北河的河道必須疏浚、挖深,漢堡才能更好地成為一個國際大港口。綠黨說這會破壞環境,但是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她的語氣裡沒有猶豫,場內掌聲雷動。

但比場內掌聲更熱烈的是場外的噓聲和口哨聲。各路反對者比支持者們更早地來到了現場:知名的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抗議默克爾的核立場;而以反伊斯蘭、反移民為宗旨的新納粹勢力Pegida,直指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標語寫著,“默克爾該滾蛋了”。

一個極左,一個極右,卻在反對默克爾這一點上達成了微妙的共識。

“一個在舞臺中央活躍了十二年的人,你總能找到她身上讓你不喜歡的地方。”左翼青年Joost在集會場外裡對我說。這位土生土長的漢堡人,對於默克爾孜孜不倦地宣揚家庭價值觀非常無感,也不喜歡她在性別議題上的保守。

另一位漢堡青年Thorben,則覺得默克爾多年以來“都沒什麼創新意識”。富裕的港口城市漢堡,充滿著自由和進步主義的氣息,看得出,默克爾代表的宗教傳統價值觀在這裡的年輕人中並不那麼受歡迎,儘管她就出生在這裡。

而在兩天之後的一封郵件裡,Oskar,一位來自巴伐利亞地區的企業主告訴我,他雖然還是會給默克爾投票,但覺得默克爾在性別議題上的立場“有點進步過頭了”、“完全沒有一位保守派政治家應有的樣子”。巴伐利亞是基民盟姐妹黨基社盟(CSU)的根據地,以保守的天主教立場著稱,也是默克爾的民意基本盤。

△ 基民盟(CDU)-基社盟(CSU)聯合的標誌

這種衝突,可以說是默克爾多年以來公眾評價的一個縮影:左派批評她太保守,而右派批評她太激進。老年人覺得她立場不堅定,變來變去。年輕人覺得她太陳舊,是屬於上個世紀的政治家,而這個世紀的人“應該談論動物保護、廢核和性少數群體”。

德語裡甚至為她創造了一個詞“默稜兩可”(Merkeln),意為“不決定、不表態”。不用說,這帶著嘲諷的意味,批評她是一位沒有立場、投機取巧的政客。

但在另一些人看來,“默稜兩可”恰恰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必備素質。“默克爾並不需要像在美國那樣,通過高調錶態來塑造個人英雄的形象。在德國,她的任務是組閣。她需要有團結左右的能力。”不萊梅大學的比較政治研究學者Marion Muller告訴我。“對默克爾來說,沒什麼是不能談的。”

左右為難:難民、東德與巴伐利亞

2015年的難民危機造就了默克爾作為“英雄”的國際形象——當然,在她的反對者那裡,這是她作為“罪人”的開端。她似乎收起了“默稜兩可”的人格,果斷堅決,力排眾議,向難民打開德國的大門,並試圖說服其他歐洲盟友。

媒體常常喜歡講這樣一個故事:很小的時候,默克爾就隨做牧師的父親一起從易北河岸的漢堡搬到了前東德小鎮Templin,度過了許多年在東德秘密警察監視下的生活。一句後來廣被引用的話是,默克爾說,“我在高牆之後生活了太久,以至於我永遠不想讓那些日子再回來。”

前東德與易北河東岸地區有很大程度的重合,這使得易北河不只是德國最重要的水路運輸、也是文化分界。許多研究表明,儘管德國統一已逾三十年,東西德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極不平等,兩邊民眾對於社會的認識也仍有較大的鴻溝。

“東德民眾對民主的看法,與匈牙利等前蘇聯國家存在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柏林自由大學全球政治中心主任Klaus Segbers告訴我。

默克爾的前東德背景常被用來解釋她在難民議題上的仁慈。然而,那些對她的難民政策最頑強的抵抗中,卻有不少是來自前東德的力量。漢堡集會外抗議的新納粹組織Pegida,就成立於前東德重鎮德累斯頓。而同樣以反移民、反歐洲為己任的極右翼民粹政黨另類選擇黨,則正在將前東德地區變成自己的鐵票倉。歷史上,這裡長期是重視分配公平的左翼黨(die Linke)的基地;而現在,則是極右翼民粹政黨的舞臺。

在南部的巴伐利亞,默克爾也遭遇了來自姐妹黨基社盟的挑戰。

巴伐利亞是基社盟的大本營,德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本土認同非常強大,有著保守的天主教文化。作為難民們湧入德國的第一站,默克爾的政策自然引起了本地社群的強烈反彈。出身巴伐利亞、曾稱默克爾為“小姑娘”的前總理科爾就堅定地反對她的難民政策:“我們的核心是猶太-基督文化,移民的湧入將極大地破壞這一點。”

但最有殺傷力的反對恐怕還是要數基社盟黨主席、巴伐利亞州長Horst Seehofer,一位強硬的保守主義者。他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默克爾、又在黨內多方設卡,要求她限制難民人數,這被認為是基社盟對基民盟的“公開背叛”。

“其實對默克爾來說,當時最危險的地方在於,如何保住自己在黨內的位置。最大的敵人來自於她自己的陣營。”政治研究學者Marion Muller分析道。

左右逢源:下一個四年,默克爾的“制度自信”?

“是什麼讓默克爾得以平穩度過難民危機?”

當我向多位採訪對象拋出這個問題時,得到的回答大概包括:客觀上的難民數量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德國經濟繁榮、失業率低、人民對現狀基本滿意;德國人仍有二戰時納粹歷史的包袱。

默克爾治下的德國經濟連年增長,這是默克爾被選民們認可最重要的原因。穩定、可靠、有政績、有智慧,是選民們提到默克爾時最常使用的幾個詞。

Florian是漢堡大選經濟方向的研究員,他曾在自由民主黨工作多年,但這次大選考慮投給默克爾。他轉變的原因是,“默克爾是所有候選人中最能勝任的”。而一位居住在慕尼黑的前越南難民則表示,默克爾治下生活一切都很好,“很感恩,沒有什麼特別希望改變的”。

除此之外,默克爾及時調整難民問題立場,也被認為是一個扭轉局勢的關鍵因素,最能體現她的政治家本質。默克爾對難民數量的控制非常有策略性。一方面,默克爾推動歐盟與土耳其達成協議,關閉了難民從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的路線,控制了遠渡的難民人數;另一方面,默克爾就難民安置的問題向匈牙利等歐洲國家施壓。在各大競選現場,她的官方表態則是,“發生在2015年的事,不會、不該也不能再發生”。

“跟外界的印象不太一樣,默克爾並沒有在執行一套開放邊界的策略,這其實完全符合了德國國民心態。很多人喜歡看到德國作為人道援助典範的樣子,但同時,他們也知道這個國家不會繼續歡迎更多難民。這種雙重心態正好是默克爾在刻意迎合的。”作家Robin如此分析。此前,他寫作了一本關於德國政府如何處理難民危機的暢銷書。“這樣,她就可以既不得罪右翼選民,又不給左翼留下批評的口實。”

△ 在所有歐洲國家中,德國的中間選民比重最大

“左右逢源”也是基民盟近些年來的寫照:它正在越來越往政治光譜的中間靠攏。基民盟與它的左翼對手、也是執政盟友SPD在許多議題上的立場相融合。這種融合對於基民盟的好處看起來比SPD要大得多。

在舒爾茨位於柏林御林廣場的選前造勢活動上,我遇到了SPD的支持者Rita。她抱怨到,SPD估計沒戲了,“舒爾茨最要命的問題就是,你說不出他跟默克爾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SPD的候選人舒爾茨被認為是默克爾最大的競選對手,回到德國政壇前的職位是歐洲議會議長,在親歐、難民等關鍵議題上跟默克爾立場非常接近。《金融時報》的一篇評論指出,“不管默克爾和舒爾茨如何努力,他們也無法讓氣氛火熱起來。他們之間的政治分歧不是一條鴻溝,而只是一條小溪。”

△ 社民黨領袖舒爾茨演講現場,王磬攝

綠黨支持者Petra告訴我,他此前從沒想過自己會給基民盟投票。但在看到默克爾在難民危機面前頂住壓力之後,他改變了主意:“如果更多的選票可以讓她的政府更好地執行難民政策,我想我會去給她投一票。”

默克爾通過難民政策吸引到不少對難民持同情態度的左翼選票,但她因此失去的基民盟選民恐怕更多。他們大多數流向了極右翼另類選擇黨。在巴伐利亞的最後一場造勢上,一位年輕的抗議者表示,“以基民盟為首的執政大聯盟要為另類選擇黨這樣的極右翼勢力的崛起負責。如果不是他們的無能,極右翼勢力不會有機可乘,獲得一批無處洩憤的人的支持。”

“大多數民眾投給了’繼續前行’(continuity),但主流政黨確實也要反思極右翼是如何做大做強的。”Frey說。

“默克爾要成為民主國家在位時間最長的領導人了。一個人掌權這麼多年,會不會是對德國民主的傷害?”

“我覺得不會。在你們中國,這大概叫‘制度自信’?”

Frey轉過頭,會場裡面,默克爾即將發表勝選演講。很快,掌聲響了起來。

(感謝德國專員蒙頁為本文作出貢獻)



世界說

默克爾及其所在的CDU/CSU日前獲勝,即將組成新的德國政府,默克爾也成為了德國及國際政壇的常青樹。她也成為了國際上的政治強人。2016年,福布斯選出了二十五位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性,德國總理默克爾名列榜首,高於美國原國務卿希拉里、美聯儲的耶倫、蓋茨基金會的梅琳達·蓋茨等。

英國衛報曾經刊出默克爾之所以成為全球最有權力女性的十點原因,詳細請見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5/jan/07/ten-reasons-angela-merkel-germany-chancellor-world-most-powerful-woman

俺利用層次分析法來解析默克爾政壇常青的強大之源。

1. 德國人整體上偏向於保守,文化上偏重基督教,所以在政治譜系上,基民盟與基社盟之聯盟具有天然的優勢。從1949年到2017年共68年的時間,CDU/CSU執政時間近50年,其在1949年至1969年,1982年至1998年,2005年至今都為執政黨,其主要對手社民黨只是經常插花而已。默克爾能夠登上大位並無往而不利,其最大的動員基礎或土壤便是CDU/CSU聯盟。

2. 默克爾能有今日也全靠同行的寄託。一方面,SPD近年來頹勢盡顯,其實這並不只怪SPD自己,整個歐洲的社民黨都面臨著這種頹勢,這可能是歐洲未來幾年的一種大勢所在。另一方面,SPD內部人才斷層,多年來推出的總理候選人都無法與默克爾匹敵,如施泰因邁爾(2009)施泰因布呂克(2013)舒爾茨(2017),或者太大眾臉譜化或者有若干爭議或者太面,可惜了舒爾茨還曾經與默克爾的民調無限接近過。就本次選舉而言,因為SPD與CDU組成聯合政府,所以,SPD需要給聯合政府的政策背鍋,所以SPD的攻勢總是軟綿綿的。

3. 時運也是成就默克爾今日至高地位的重要原因,當然時運的形成之中也缺少不了默克爾自身的政策輔助。不論是全球景氣還是歐盟發展,德國都是混亂世界中的定海神針之一,德國的經濟在整體上穩步增長,德國貿易盈餘也在逐漸積累,失業率也在這個時期內持續下降。其實,這是不是默克爾的功績還很難說,畢竟政策的效應一般是滯後,但是默克爾的確享受了這段豐收的時光。已經有評論認為是德國背後的財政正統理念(fiscal orthodoxy)幫助德國減少成本並說服德國勞動力工作,並形成了正確政策,請見http://www.independent.co.uk/voices/angela-merkel-germany-german-economy-euro-eu-deutschemark-a7945406.html

4. 默克爾自身的政治操作也是其掌握無上權力的重要原因。從對選民方面,默克爾有著鄰家大媽的親和力,13年選舉的相關評論可見俺的一篇豆腐塊《安全感穩定性不折騰:“安吉老媽”的權力之路》http://sscp.cssn.cn/xkpd/yw/201310/t20131016_1123823.html。對黨內競爭者,默克爾也該出手時就出手,按照陰謀論的說法,多位默克爾接班人因為學歷、腐敗問題被迫下臺。

5. 默克爾政府出現了難民危機開放國界的受爭議政策,CDU與SPD都為此付出了一定代價,AfD崛起,但是從其依然穩居第一第二的情況來看,德國民眾的“政治正確”或“人道主義”氣氛還是很濃厚,這也保證了默克爾政府不需要下臺負責。德意志民族與國民特性也是默克爾及其政府長期執政的重要原因。

歷史的總歸是歷史。默克爾面臨的未來卻是不確定的,已經有德國政策分析者認為默克爾將在此任期為後繼者讓位。SPD迴歸反對黨,CDU/CSU面臨極右翼的挑戰,其本次選舉很可能與FDP和Gruene組成聯合政府,即使如此也才剛剛過半,政府穩定性會很差;默克爾的世界強人角色很可能會發生變化,褪色,且看未來德國政治的發展吧。

無論如何,其政壇常青的經歷足以載入史書了。


南大毛維準

連續四次出任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何成為政壇常青樹?

德國總理安哥拉.多羅特婭.默克爾,中文習慣稱呼為她默克爾

國籍: 德國.

民族:德意志人

出生地:1954年7月17日出生於德國漢堡市。

著名的德國女政治家,總理,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2005年11月成功當選聯盟黨和社民黨大聯合政府總理,成為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2009年2013年兩次連任成功,2017年9月27日, 默克爾在換屆選舉中再次取勝,獲得第四任總理連任。這在世界政壇史上是一個奇蹟,因此被人稱為政壇常青樹!

默克爾為什麼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1989年11月默克爾開始了政治生涯,年僅35歲。她做過政府青年部部長,環境安全部部長,2000年4月當選為基民盟主席,儼然成為一位大黨領袖。

2010年10月6日,美國《福布斯》雜誌公佈世界最有權勢的女性,默克爾排第三。

2011年9月,獲美國最高平民榮譽自由勳章。

2011年11月,《福布斯》稱讚她為歐洲經濟體全球化的真正領導。

2015年11月4日,榮獲全球最有權利人排名榜第二位。同年,當選《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2016年9月22日,被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人物第六名。

2005年,他從前任施羅德手中接過德國指揮棒,上臺之後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出臺一系列刺激政策,努力提高社會福利,改革醫療保險,增加就業崗位,令委靡的德國經濟出現復甦,在當時,能夠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就是從那時起默克爾贏得了民心!

2007年金融危機大爆發,作為總理,默克爾力挽狂瀾,發揮了卓越的領導能力。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惡化,整個歐洲飽受其困,德國經受住了磨練,承擔為希臘提供資金的主要責任。在歐債危機的政策上,默克爾推行歐元區財務一體化,將歐盟28國的經濟主導權緊緊抓在手中,贏得了本國政治精英的支持,幾年後,成果顯著!經濟復甦,歐洲緩慢脫困,默克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她的付出得到了全德國乃至歐洲各國的肯定。被西方人士稱為政壇“鐵娘子″!



作為總理,默克爾平易近人勤奮為公,工作紮實沉穩,執政風格穩重有效,在她當政期間政績斐然有目共睹!她最大的貢獻就是: 整個德國的失業率為歐洲最低,德國經濟平穩,舉債率降低!如今,德國的整體實力雄居世界第四。

在整個歐盟28個國家經濟共同體中,也可以這樣說,她是領頭羊掌舵人,在以前號稱的“三駕馬車″中起了主導作用。所有的這些成績,是她成為政壇常青樹的保證。

默克爾曾經離過一次婚。在1998年與化學教授阿西姆.紹爾結為夫婦,時至今日,紹爾繼續從事科研工作,而默克爾因為工作繁忙,兩人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雖然如此,感情卻很融洽。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德國,默克爾放棄了溫馨的家庭生活。

這樣的人做總理,德國人不選她選誰?!


夢裡青山1

關於默克爾在德國,在歐洲政壇成了常青樹,不是偶然的,可能有這些原因;

一、我們知道默克爾在德國統一前,出生於東德並在東德長大。二德統一後默克爾選擇了基民盟政黨,這是西德前總理科爾的所在政黨。正是科爾但任總理期間,東西德完成了歷史性的統一。也正是科爾挑選推薦了默克爾為基民盟負責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二、默克爾做事嚴謹認真,默不是政客出身,默原來是自然科學的學者。默沒有政治噱頭,一如默克爾的穿衣打扮,一年四季就穿一款大媽式的外衣不變,除了衣服顏色紅黃藍有變化。樸素實在的政策格調,平民化作風,深受選民的歡迎。

三、默克爾擔任總理期間,政績出色。在歐洲多國經濟下滑,陷入低增長甚至不增長以及倒退的情況下,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經濟,一直保持穩健增長。德國經濟在歐盟一枝獨秀。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經濟增長率強勁。

德國的外貿結構合理穩定,國內失業率只有6.1,歐洲最低。

四、默克爾的政治理念,是中間偏右的政治觀點。但是默克爾在處理國內外大事時,不以僵化的意識形態處理事物。對華關係開始時堅持會見dala和尚,遭到強烈反制就務實調整。爾後默克爾在這麼多年任上,再也沒有發生這樣的問題,這也維持了雙方良好的經貿關係,對德國十分有利。

五、因為有很好的政績,很好的信譽。比較一些歐洲鄰國的狀況,默克爾的領導能力得到選民信任和喜歡。德國選民願意默克爾,並需要繼續發揮她的領導作用。德國人不喜歡極端勢力,不希望發生“黑天鵝”事件。德國人相對比較保守,希望國家前途,政策走向保持穩定。

六、德國的政治體制不同於,其他所謂的民主國家。領導人可以連選連任,沒有二屆的限制。

七、其他。


亦新湖

在9月25日的德國大選中,首相默克爾領導的中右翼聯盟黨仍舊成為議會的第一大政黨,極右翼德國選擇黨獲得13%的選民投票。

德國總理默克爾與基社盟約阿希姆·赫爾曼(左三)和基民盟阿民·拉舍特(左二)在選舉之夜的合影。

由於德國選擇黨在50多年來首次擠進德國議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默克爾必須組建起一個能夠承受極右翼壓力的聯合政府,談判過程必然充滿艱辛。

默克爾領導的中右翼基民盟在週日的選舉中共獲得33%的選票。得票率為1949年以來的最低,但仍無法撼動其議會第一大政黨的地位。

中左翼基社盟是默克爾自2013年以來的“大聯合政府”夥伴,但在此次選舉中僅獲得21%的選票,同樣也是戰後以來的最低水平。德國選擇黨以13%的得票率成為近60年來首次進入聯邦議院的公開民族主義政黨。

下屆德國議會將成為有史以來政黨數量最多的一屆,親商的自由民主黨、左翼黨和綠黨都進入了聯邦議會。自1953年引入5%的門檻原則以來,這種情況還是首次出現。

默克爾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要說服自民黨和綠黨與自己結盟,但這兩大政黨不但相看兩厭,而且還很擔心失信於選民。

基民盟與包括基社盟等各政黨之間的談判很可能會接續到聖誕之後,若談判失敗則可能觸發新一輪的選舉。

默克爾目前唯一的優勢是德國選擇黨也需要花費一番功夫才能在議會站穩腳跟。在週一上午的新聞發佈會上,德國選擇黨主席弗勞克·佩特里宣佈她不會參加議會黨團會議,並帶領其他領導人離開了現場。至此,德國選擇黨長期以來的內部分裂浮出水面。

佩特里說,“德國選擇黨的主旨存在分歧,我們應對此持開放的態度。非執政黨也可以反對黨的身份做出成績,但卻不能保證給選民一個可靠的政府。”

默克爾帶領的基民盟必須與一個或多個政黨尋求聯盟才能組成執政多數聯盟或一個少數派政府。

雖然基民盟與社會民主黨聯手可以保證53%的選票,但這一可能已被社民黨候選人馬丁·舒爾茨排除掉了。他已在週日晚宣佈競選失敗。

舒爾茨對支持者說:“今天對德國的社民黨人來說既艱難又痛苦,因為我們的目標沒有實現。”

許多社民黨成員相信,只有以反對黨的身份才能重拾過去的輝煌。

他們在電視辯論中經常引用的一句口號就是“大聯盟有損民主”,後面通常還會以奧地利為例,因為奧地利10年的中間派聯盟曾讓極右翼的自由黨高歌猛進。

如果社民黨不參與組閣,選擇黨就不會成為最大的反對黨,也就無法獲得相應的議會特權。

除此之外,如果基民盟想要組成一個多數派政府,唯一的選擇就是與自民黨和綠黨組成“牙買加聯盟”。這三大政黨的傳統顏色與牙買加國旗一致,由此得名。

儘管上述三黨聯盟將成為德國曆史上的第一次,而且綠黨也必須消除自己與其他兩黨在移民政策和汽車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分歧,但許多人卻將此看作是綠黨意識形態轉變的必然結果。

自民黨一直被視作是基民盟的小夥伴,也曾在默克爾的第二屆任期內與其組成內閣。儘管如此,德國保守黨中的自由派與綠黨中的親商派之間仍然存在極大的分歧,就像克里斯蒂安·林德納領導的自民黨一樣飽受爭議。

早在20多年前,當德國政府還在波恩辦公時,基民盟就與綠黨展開了非正式對話。自民黨和綠黨官員曾公開否決過“牙買加聯盟”。現在舊事重提,只會引起進一步左傾的綠黨成員懷疑。報紙《Taz》在週五版放了一張鮑勃·馬利吸食大麻的照片,並用挖苦的語氣問道“你到底想爬到多高?”

不過,由於不想讓社民黨有機可乘,自民黨和綠黨可能會出人意料地發揮實用主義精神。綠黨內部有人提議,如果默克爾表示在部分環保問題上讓步,如像美國一樣推行最低碳價並逐步淘汰煤炭,則綠黨應該考慮進行結盟談判。

綠黨候選人戈林-埃卡特在週一上午的發言中提到,她認為組建下屆政府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綠黨聯合主席策姆·約茨德米爾卻說綠黨不會“逃避責任”。

如果大聯盟或牙買加聯盟這兩條路都走不通,默克爾就只能考慮建立一個由以上三大潛在聯盟政黨支持的少數派政府。如果將來出現危機,她應該可以指望自民黨、綠黨和社民黨支持自己,就像社民黨在歐元區危機時的關鍵投票一樣。

但是在週日晚上的電視講話中,默克爾呼籲反對組建少數派政府,表示她願意“建立一個穩定的德國政府”。

其他政黨聯盟方式,如社民黨、左翼黨和綠黨組成的左翼聯盟,都無法獲得超過50%的選票。基民盟和德國選擇黨也已經排除了聯盟的可能。

基民盟與社民黨之間的聯盟談判耗時最長,2013年大選結束後86天默克爾才宣誓就職。親商的自民黨則參與了德國曆史上最快的兩次聯合政府組建:1969年與維利·勃蘭特領導的社民黨以及1983年與赫爾穆特·科爾領導的基民盟。


丹麥小人魚

鑑於默克爾第四次出任德國總理,相比較其它歐洲國家領導人的年輕化,網紅化,我們說德國儼然成為歐洲的定海神針,是歐盟的穩定基石。



這次能夠連選實屬不易,兩個月的撮合和妥協,讓德國政壇格局開始重新劃分,各黨派的'政治主張開始兩級分化,要麼完全不可調合,要麼已經趨同。內閣成員年輕化趨勢銳不可當。但好在還由默克爾掌舵,所以不會出現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內部政治紛爭四起,政府更迭日趨頻繁,這不是穩定的節奏。

看來還是德國人的保守性格,和'政黨間的理性協商,讓默克爾得以連任。但承諾太多,妥協太多之後,留給默克爾騰挪的空間也就小了很多,註定這一任將以穩定大局為前提,不會有太多的改革措施。

但應對日益複雜焦灼的世界紛擾,僵化思想和作風,將限制德國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發揮重大作用,只能屈從於老大哥美國。但隨著美國國內府院之爭黨派之爭日益殘酷,變革的呼聲也越演越烈。

這對矛盾將一直潛伏在整個任期。


新文化街男孩

如果說“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讓1929年形成的經濟危機走出了泥潭,“漢江奇蹟”通過自由經濟的開放與拓展,讓韓國擺脫了貧窮,躍身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里根經濟學”通過削減開支,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讓美國保持了120個月“本世紀最長的經濟增長期”,“撒切爾主義”通過鐵腕甚至殘酷的“暴政”為日不落帝國挽留住了最後的榮光,,那麼默克爾大媽就是用她的務實,堅韌和大膽為德國乃至歐盟創造了一個“默克爾奇蹟”,,,

作為物理學專業的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與所有日耳曼人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理性與嚴謹的思考方式和行事作風,當2005年11月22號,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總理大選中,誰也沒想到,擊敗前任施羅德在大選中勝出的,竟是代表基督教民主聯盟的一位身材臃腫的中年大媽,,,

德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雖然經過了阿登納,施密特和科爾的努力,德國的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歐盟仍然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在世界上也沒有左右大國意願的影響力,

默克爾上任之初曾經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話:“我們的社會,大家都不願保持沉默,但作為一個社會,我們太喧譁了,,,”

而在任期間,她也正是貫徹了紮紮實實和只做不說的沉穩作風,真實踐行了“讓務實變得更有魅力”,,,

上任頭四年,她就在所有人的質疑聲中默默地收拾了前任留下的爛攤子,失業率從上任之初的11.7%降到了6.8%,四年時間德國人平均年薪上升了3.6%,廢除義務兵役制度,承諾在2022年廢除所有的核電站等政策都贏得了選民的高度讚揚,帶給選民的不僅僅是工業能力的增強,還有德國憑藉與日俱增的經濟增長,在國際舞臺上爭得了不可小窺的國際影響力,通過她自己創造的國際影響力,遊走於豪強林立的國際賭局而遊刃有餘毫無懼色,甚至有人說默克爾就是解決歐洲事務的基石,,,

在對待歐洲事務上,這位慈祥低調的老太太,雖然言語謹慎,語不驚人,但每一個決定都以不可質疑的堅定維護著德國人民的利益,雖為歐盟主要領導人,但她總能把歐盟的“集體利益”和德國的“個人利益”拿捏得恰到好處,在歐盟的一片讚揚聲中,心安理得地把真金白銀帶回德國,交給德國人民,在拯救歐債危機中的作為更體現了她超人的智慧和低調的強硬,,,

為了烏克蘭問題,她敢和普京硬抗,普京拿她沒辦法,為了希臘債務危機,她敢和黨內對著幹,為了中東戰爭,她敢和兩任美國總統據理力爭,討價還價,,,

在難民問題上,她頂著“這婆娘會把歐洲帶向災難!”這樣的罵名,在大多數反對黨和德國人強烈質疑和反對的聲浪中,以難以想象的大度,接下了這顆燙手的山芋,她有她的道理:德國現在已經看到了老齡化帶來的潛在危機,新增人口逐年下降,精英隊伍逐漸削弱,長此以往,德國有可能因為人口紅利而導致其核心競爭力被嚴重磨蝕,而能逃到德國的難民,大多數都是有基本創造能力的年輕人,甚至不乏學歷頗高的技術精英,由於不可抗拒的變數讓他們沒有了用武之地,他們也許只需要一個機會,那好,我給你這個機會,儘管你的回報也許晚一點,表面上看,難民的大量湧入給德國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從長遠利益看,德國強大的政策侵徹力和固化了的文化氛圍,造就一批“新一代”移民也只是時間問題,改造他們的最大障礙也許就是宗教的差異,但這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包容的心態,經歷過兩次戰爭磨練的德國人一定能做到,,,

本人認為,默克爾的難民計劃看似不靠譜,但也許它正在給世界範圍內普遍擔憂的老齡化問題開創一套新經驗,儘管這個結果還需要驗證,但從外部環境上來評價,德國又落了個“救苦救難,不忘二戰傷痛的”的贖罪精神,,,高!

不管世界風雲如何變幻,默克爾永遠都是一種髮型,簡單的正裝,捉摸不透的謙遜和毫不妥協的冷靜,這是不是我們說的:哪怕泰山壓頂,我自巋然不動,

反正她就是這樣,就像一個蒸不收煮不爛的銅豌豆一樣,從來不被任何勢力裹脅,從來不被合作伙伴綁架,每次重大決定,都能給德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從她執政到現在,她幾乎實現了她所有上任之初的承諾,帶領德國走出了歐債危機最糟糕的困境,讓德國人民堅信:把納稅人的錢交給她,放心!,,,人民嘛!還求什麼呢?不選她選誰?


冷兵器TILLLINDEMANN

Wenn das Leben dir 100 Gründe zum Weinen gibt, zeig, dass du 1000 Gründe zum Lachen hast.

當生活給你一百傷心的原因,你就還它一千種微笑的理由。

9月25日公佈的大選初步結果,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得到33.0%的選票,社會民主黨獲得20.5%的選票,選擇黨得票率為12.6%。除此之外,自由民主黨得票率為10.7%,左翼黨得票率為9.2%,綠黨得票率為8.9%。這6個黨派均邁過得票率5%的門檻,成功進入議會。選舉結果公佈後,默克爾接受支持者的熱烈祝賀,卻笑的很勉強。

看待默克爾第四次出任德國總理,我們需要從歐洲的整體來看待。自2015年敘利亞難民問題爆發,西歐收到了嚴重的衝擊。起初默克爾鑑於難民問題帶來的潛在威脅,而拒絕接受難民。德國民眾群情激奮,譴責默克爾政府沒有愛心,後隨著敘利亞小男孩溺死在偷渡的途中,難民問題已經成為默克爾無法規避的政治危機,所以默克爾選擇了妥協。

隨著難民問題而來的是,越來越多且越嚴重的恐怖襲擊,部分來自伊斯蘭國(IS)、極端組織的成員以難民身份進入西歐,造成了數次慘痛的恐怖襲擊事件,使得德國民眾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另一方面,大量難民湧入使得西歐高福利的社會出現問題,德國作為西歐經濟最強的國家,遭受的壓力更加愈發嚴重。

日耳曼民族是一個非常堅韌的民族,也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民族。當默克爾反對接收難民時,民眾譴責她;當默克爾接收難民造成社會動盪問題時,民眾依舊譴責她;但大多數民眾還是選擇相信她。

默克爾為何成為政壇常青樹?是因為德國乃至西歐都出現了動盪,難民問題、經濟無力等林林總總的問題匯聚在一起,使得強權者上臺。可以說默克爾的連任一部分來自於國際環境的變化,難民問題氾濫急需解決的大前提下;另一方面德國民眾對默克爾的信任與支持也是她當選的主要原因。時勢造英雄,我們也只能期冀默克爾藉助這個任期將難民問題解決,給世界一份恰到好處的安寧。

當生活給了你無數的磨難,你只有挺起腰板保持微笑,去面對這慘淡的人生。與君共勉。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國際法律事務部主任 封躍平律師

諮詢熱線:010-50959821


京師律師

首先,德國的政壇結構是比較良性的。不僅默克爾是德國政壇常青樹,其導師科爾也曾經是德國政壇常青樹。

德國之所以在西方國家中始終是經濟發展比較良性,很大程度上與其國家內政較少政黨惡鬥蠻有關係。

此外,德國人都比較理性,一旦證明是可靠能幹的領導人,德國人的心態一般是不大傾向於改換的,比較少那種激情戰勝理智的傾向。

在外交上,默克爾既堅持西方傳統的價值觀,又務實靈活而不唱高調。

在經濟發展上,非常重視中德合作,由默克爾每年都到訪中國可見一斑。而中國人慢慢地都發現,德國人其實是比法國人更可靠的歐盟合作對象。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能切實為德國人民謀求國家利益的政治家,不是政客。反觀法國,從希拉剋之後,歷任領導人都是政客之流,耽誤法國發展;直至如今馬克龍出現,等待其力挽法國頹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