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当召的传说——潘复生

作 者 简 介

潘复生,男,内蒙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五十多万字在各地报刊发表。曾获《内蒙古日报》优秀散文奖。

五当召的传说

康熙五十年(1711年)秋的一天,在青海塔尔寺前,一园头大耳的喇嘛正合掌朝拜。但见他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项上一串佛珠闪闪发光。

他就是赴藏学习深造黄教密宗经典后返回土默特的阿格旺曲日莫。他出生与土默特的白音珠日和一牧民家中。祖父扎布喇嘛曾去过西藏觐见班禅额尔德尼,恳请广传佛教。他刚降生,酷爱各种书籍,每有所得,爱不释手,展卷呀呀,似有所悟。他七岁从伊盟一喇嘛学教,二年后穷其师教往多伦甘珠尔活佛处学习。甘珠尔活佛学识广博,正在翻译佛经。他见阿格旺曲日莫聪明好学,便无保留地授教指导,几年后又送他入青海色日困召修学。六年后,进藏深造。

阿格旺曲日莫在布达拉宫遍览黄教显密宗各法,及宗喀巴新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和五世达赖的《相性新释》《引导大悲次第论》等黄教经典。这些经典他都能熟背如流,应用自如。因此,深为达赖、班禅喇嘛赏识。就在他受戒不久,正值康熙帝册封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赐金册金印。全藏僧众恭贺七日。阿格旺曲日莫离藏时,达赖喇嘛赐给他“对音库尔·班第达”封号。他拜别达赖、班禅和众师兄弟,引着两个徒弟踏上归途。他决定专程往青海塔尔寺——黄教祖师宗喀巴诞生地朝拜一番。

此刻,他立于宗喀巴金身像前。达赖喇嘛洪钟般的声音又在他耳边回荡:“汝成正果,此去必当敬重我佛,严守戒律,日日谛察自身有犯无犯......务择福地修建庙宇,供奉我佛,善渡众生。”

五当召的传说——潘复生

阿格旺曲日莫又到多伦庙拜见了甘珠尔活佛。甘珠尔虽老态龙钟,但其风采气度不凡。当他得意弟子如今拜在座前时,他忙起身携手让其坐在身边。

他们围绕黄教经典各法谈了很长时间。最后活佛语重心长地说:“当今皇上重教,我佛为幸,汝可速返故里,修立功业,一则发扬光大吾教,二则创业标名于后世,切磋切磋”。阿格旺忙答:“承蒙师父指点,弟子当尽心竭力。”两人踱出庙外,甘珠尔说:“不久前,曾有赛青曲吉大师来此地传教,欲于土默特北山建庙而未成,想必他已有发现。此人现已返藏。当可循其往日踪迹寻求圣地建庙,要探幽察微,精诚至而金石开。”

阿格旺曲日莫至土默特,当地阳灯喇嘛接待。他们遍游阴山南麓,土默川原野,寻访建庙之地。然而,数易未定,迁徒跋涉,转眼已是第二年暮春时节。

四月十五日早晨,阿格旺同阳灯设坛焚香祭佛。诵毕释迦牟尼园寂纪念经文,便于小庙五方撒五谷占卜。九日后,东、南、西、中破土出苗,又七日,北方青苗嫩绿茁壮,而其他四方之苗则被羊啃光。阿格旺曲日莫含掌解祝:“佛祖慈悲,四方皆先盛而后衰,唯此方圣灵。承蒙灵显,弟子誓登越阴山,再择福地。”

阿格旺曲日莫即刻吩咐两个徒弟收拾行囊、经冠、铜釜、木钵。一切准备妥当,师徒三人遂向北而去。

一日,天色薄幕,师徒三人来自阴山脚下,自感疲困,又饥又渴。忽然,前面山坡上飘起缕缕青烟,出现了两个蒙古包。两个徒弟高兴地说:“师父,我们正好去化斋投宿了。”阿格旺曲日莫郑重地说:“你们只去讨点水就行了,出家人不可随意打扰百姓啊。”三人喝过水,吃点干肉炒面,便在半山坡露宿歇下。两个徒弟倒头便鼾声如雷。阿格旺曲日莫想着建庙之事,望着明亮的星月,眼睛微微闭上,慢慢进入梦乡。

“忽闻塞外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群山峻岭间,有一处风水宝地,松柏苍翠,榆柳繁茂,主峰如坐佛高耸于“玄武”方,东西山脉成左右臂膀合抱为“青龙白虎”,两水左右分出如“二龙戏珠,汇聚于巴达格勒”龙头下,逶迤南去,不见尽头。山前沟谷绿柳成荫,微风吹来,似云烟缥缈。山口南有案山遥对,藏风聚水,珍稀奇境。突然一处庙宇依山傍水,大殿经堂,层层叠叠,随崔嵬山势雄距而上,金壁辉煌;四周是散落的雪白的僧舍伽蓝,好似众星托月。这多像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呵!藏式大建筑群中森森有风雨声。蓦地,在经殿大祭坛上出现了达赖、班禅、甘珠尔等活佛,似尊尊神仙,齐声高喊起来。阿格旺曲日莫大吃一惊,诚惶诚恐,醒来一看,天色漆黑,雷声隆隆,电光闪闪。他已有所悟,就是那山上松柏苍翠,沟谷柳树成荫的佛山圣地。他把羊毛毯盖在两个小喇嘛身上,自己干脆坐起来,把铜釜木钵放好,接点儿雨水。

五当召的传说——潘复生

天亮后,三人登上阴山。阿格旺曲日莫极目环望,苍山如海,云笼雾罩。他知道此时正在阴山中段大青山高峰上(沙尔沁北山),西有狼山、乌拉山,东有大马群诸山,起伏绵延2千余里。他的目光凝注于北方一座巍巍高峰,那里紫烟缭绕,青兰泛光,莫非那就是卜占预兆梦中景象的应验之地?于是,他抖擞精神,继续登程北上。

师徒三人正小憩喘息,只见一只白翅金雕在空中盘旋。它“嘎嘎”长鸣几声,便俯冲直下,抓起阿格旺曲日莫的经冠哈达,一直向北方高峰飞去。师徒三人大为震撼,瞬间,阿格旺曲日莫有所领悟。他兴奋地拉起两个徒弟去追赶那白翅金雕。两个小喇嘛却嘟嘟哝哝说:“我们两条腿怎追得上它呀,又没有长着翅膀......”

“休得胡言,快随我来,你会明白的。”

三个人攀山越岭,过沟跳涧,丛林刺破皮肤,乱石挫伤脚踝,全然不顾,一心穷追紧赶。整整两日,来到一处崇山峻岭中,他们急忙过去,两侧山岭渐次高起,环抱于正北面高峰。于是精神倍增,困乏全消。他们快步朝高峰怀抱的一座秀丽苍翠的小山包跑去。突然发现经冠哈达挂于一棵如宝盖的古松上,在青松翠柏的万绿丛中,恰似一颗耀眼夺目的灿烂珍珠。

阿格旺曲日莫欣喜若狂。来到古松前,两个小喇嘛就要攀上去取经冠哈达,师父忙止住他们。他端坐古松下,细察良久,饶有兴趣地说:“一尊立地顶天大佛,双臂合抱一颗翡翠珍珠。善哉,善哉!找到了,就在此地”。两个小喇嘛摸不着丈二和尚的头脑,瞪起疑惑的两双眼睛。阿格旺曲日莫挥手环指一下,解释道:“先是远在天边,如今近在眼前。”两个徒弟沉视很久,方才初醒,一齐拜称:“大师慧眼,弟子不如。”

此时在他们面前的平坦草地上,出现了一群狍鹿和大头羊。它们悠闲欢愉地在那半人高的稠密草林中追逐嬉戏。时而咬上几口鲜嫩的绿草。两只崖羊不知为什么顶撞了起来。粗大的盘角彼此斗撞得怦怦作响。那些狍鹿远远地站在一旁,用机警的眼睛观看着,当角斗者靠近它们时 便一个箭步蹿入密林中不见了。

深谷密林中,百鸟鸣唱,清脆悦耳,夹杂着不知什么野兽的尖利的吼叫声,余音袅袅,在山谷间回荡。

五当召的传说——潘复生

三人正在观赏景物,只见一中年牧妇身穿浅绿绸袍,发结上插着一朵白牡丹花,左手牵一只白花小牛犊,右手提一只金箍闪光的木桶,顺坡姗姗而来。她放下木桶,转身想把牛犊拴在松树上,不防那白花牛犊往前一跳,撞倒木桶,顿时,雪白的奶汁倾泻而出,顺山坡漫溢流淌开来,阿格旺曲日莫忙上前帮助。突然,奇迹出现了,那漫溢的白色乳汁,竟为朵朵雪白的莲花,争芳斗艳,银光闪烁,馨香袭人,沁人心脾。再看时,那牧妇牛犊早已无影无踪。

阿格旺曲日莫又惊又喜。这吉祥的象征,定是佛祖着意点化。他急忙撮土焚香,望空跪拜道:“南无阿弥陀佛。我佛至圣,万福万幸。弟子即于此地修立庙宇,塑造金身,供奉佛祖,香火鼎盛,永世不断。”

阿格旺曲日莫触景即兴,遂命名此山为“巴达格勒”(藏语,白莲花之意)。接着便开始谋划修建庙宇的蓝图。他决定先建色木沁(藏语,休息处。即头世活佛居住地),然后再逐年扩建。但眼下资金从何而来呢?必得当地王公贵族资助和庶民百姓捐助,方可成事。

一日,阿格旺曲日莫带着两个徒弟深入后山寻觅水源。他们走进山沟,忽闻响亮轰鸣之声震荡山谷,似有泉香湿气迎风而来。钻出密林,一股飞瀑凌空而下,劈面而来,高约十余丈。白练飞挂,如银河落地,凉气逼人。水落处,飞溅起无数浪花,像盛开的大小白莲,白光闪闪,迎日观之而呈五颜七色。两个小喇嘛接水呈于师父面前,笑嘻嘻地说:“师父,这里多么好的水源啊!”

找到水源,阿格旺曲日莫非常高兴,他要登上北面最高峰观赏一番。顺沟进去,艰难地在密林中钻爬,费了好大功夫才到了山脚下。他仰头望上去,直到青天,紫兰的雾气漂浮于波绿之上,冉冉升腾。阿格旺曲日莫一股作气爬到半山。突然两腿软头一晕,眼前漆黑,心口堵塞,一头向前扑倒,惊得两个徒弟慌忙爬上来把他扶起,捶腿揉肩,高声呼唤。阿格旺曲日莫慢慢醒过来,听见群山深谷中一声声喊叫着:“师父啊!师父。”便站起身来默然自语道:“阿弥陀佛,佛高道远,此生无极,深信则灵,不妄攀登。”

他们终于登上顶峰,先看到的北方最高峰,此时就在脚下,风清气寒,洗尽了浑身的尘土汗水:云朵轻轻抚摸着他们,阿格旺曲日莫张大双目,环视远眺,群山如海,浪涛滚滚,云腾雾罩,壮观极了,南面隐约一条乳白带子像哈达一样飘然而去。滔滔黄河东去有涯,到海不回。他百感交集。人生渺渺,求索无涯,半生奔波,玄幽茫茫,景致却在最高处,心中世事俗情,回荡如潮,两颗晶莹的泪珠流出眼眶。他急忙背转身擦干泪水,接着就招呼两个徒弟搬石垒起一个脑包,祝颂道:“日月增辉、我教不穷、昭示佛门、世代相生”又念了一回经文,恋祝长久,方才下山。

五当召的传说——潘复生

阿格旺曲日莫师徒下山越过瀑布,未到前沟,隐隐听见有马嘶铃响声传来。他们伫立凝听,声音越来越大。这幽谷偏远之处,哪来这么多人马?正在纳闷,两骑探马已到面前。马上两人也有点惊奇,便上前答话。这时,十几匹拥着一个中年王爷模样的人来到跟前,他威风凛凛,头戴银盔绿缨,身穿鹅黄锦锻袍,脚穿镶牛皮靴,背弓挽箭,座下一匹枣红高头大马,金鞍绿带,颈挂雕铃,那跟随的人马也花红柳绿,有的马鞍后捎着狍子,野兔。阿格旺曲日莫一看便知是远道而来的游猎贵族,他迎上前去打躬施礼。那王公也不下马答礼。这时,他身边一个头人对阿格旺曲日莫道:“这是我们准格尔台吉大人,行猎到此,望大师指点水源解渴。”阿格旺曲日莫一听,原来他就是准格尔台吉,这是个虔诚信徒,对兴建寺庙会有所帮助。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他不动声色地说:“请随我来吧”。

阿格旺曲日莫选个平缓草地,叫两个徒弟支起铜釜,生火烧水。不大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奶茶便在釜中滚沸起来,奶香扑鼻,使人馋涎欲滴。接着他又拿出一个小皮口袋,放在锅边。准格尔台吉的头人先舀一碗递给台吉。阿格旺曲日莫也不答话,不住地给他们舀茶倒炒米,那些人又吃又喝,一碗舀了又一碗,但锅中奶茶和袋中炒米却取之不尽,一点儿也不减少,准格尔台吉一伙大为惊奇,倒身便拜,口称活佛。阿格旺曲日莫扶着台吉,两人并肩坐于松树下,亲热地攀谈起来。

原来,准格尔台吉素有敬佛修庙之愿。他也听说过阿格旺曲日莫的名声,只是耳闻未得亲见,今日幸遇,果然不凡。他一口答应出资修建寺庙。阿格旺曲日莫说:“大人向以香火物资布施于西藏、青海寺庙,今又解囊出资与愚僧建修寺庙,必能立功于佛门,留芳名于后世。”准格尔台吉最后请求道:“近闻清兵叛匪月内犯境虏掠,涂炭生灵,大师若能以英名赐书退敌,我即当出资。”阿格旺曲日莫欣然应允。

三日后,有清兵匪首回书一封,言不侵犯准格尔部民,台吉大喜,遂返准格尔而去。

康熙五十二年(1973)春,四十岁的阿格旺曲日莫在准格尔台吉的资助下,雄心勃勃地破土动工,在巴达格勒首建色木沁宫。历二年建成。他设坛祭祷,接着又开始筹划扩建寺庙收徒传经等事宜。

五当召的传说——潘复生

次年,阿格旺曲日莫又在金雕抓放冠处建一小寺,精心塑起宗喀巴和他的两个弟子克珠节(头世班禅),根敦朱巴(头世达赖)金像,供于寺内。至此,准格尔台吉出资财已所剩无几。要扩建寺庙,必需呈报清朝委任驻京八大禅师呼图克图首席“大国师”章嘉活佛,求得拨款,同时还广传黄教经典,征得民间大量布施赞助。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阿格旺曲日莫将扩建庙宇的精心规划呈报京城章嘉活佛。

准格尔台吉自遇阿格旺曲日莫后,觉得百事顺当,部民亦安居乐业,他四处游猎,宣扬巴达格勒阿格旺曲日莫活佛的圣灵。当时,喇嘛教已在蒙古族中间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一些上层王公和游牧的蒙古人汉族人也听说过阿格旺曲日莫,现闻准格尔台吉亲见之言,便深信不疑,纷纷前往探拜,并资助金银物品牛马羊群,以积累阴德,留芳子孙,准格尔台吉也再次出资,营建洞阔尔大殿。人们便把通往佛寺的长满柳树的山沟深谷叫五当沟,俗称寺庙为“五当召”。

洞阔尔殿落成后,五当召名声大震。准格尔台吉特意选送三十名喇嘛,为阿格旺曲日莫首代徒弟,学经诵佛,邻旗信徒纷纷前来朝拜敬香,延续于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