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关爱零距离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关爱零距离

案例分析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关爱零距离

高翔教授

IBD发病机制不明确

要说克罗恩病,就不得不先说炎症性肠病(IBD)。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共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IBD发病率已达到十万分之三。值得注意的是,IBD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尤为突出。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关爱零距离

胡品津教授

其中,克罗恩病是可累及自口腔至肛门胃肠道全层的慢性疾病,以多节段肠道溃疡为最主要临床特征。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及肛周病变等。同时,相当一部分人还会出现累及眼部、关节、皮肤的肠外表现症。甚至有部分青少年患者,虽然没有任何肠道症状,最终却因为生长发育迟缓最终才被诊断该病。克罗恩病常发生于15至35岁的青壮年人,但老年人和儿童也可患病。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关爱零距离

郅敏教授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

郅敏教授解释,溃疡性结肠炎是累及结肠和直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重症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也可有皮肤、黏膜、眼、关节、肝胆等肠外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只累及胃肠道的结直肠,病变通常始于直肠,但炎症也可连续性影响整个结肠。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但主要集中在30-50岁人群。

“其实,IBD并非很可怕,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进食、休息、用药规律,定期随访监测病情,IBD是可以控制的。”高翔教授安慰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