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借着秦国的威风拆散六国联盟,比起苏秦,难度略低了一些!

历史很繁,我来把它简化;历史很乱,我来把它梳理;历史很枯燥,我来让它有趣起来!

张仪借着秦国的威风拆散六国联盟,比起苏秦,难度略低了一些!

说完了苏秦,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张仪。

咱们前面说过,张仪和苏秦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苏秦学成之后外出找工作,张仪也没闲着,因为两个人学的东西差不多,所以张仪就跑去了楚国,游说楚王,想谋个差事。要说张仪的起点还真的比苏秦高,很快他就能跟楚相国一起喝酒了,可事有凑巧,就在张仪喝酒的宴席上,楚相国丢了一块玉璧。

也不知道为什么,相国的门客们就一口咬定是张仪偷的,理由还很充分,张仪穷。结果还没等张仪辩解,就被大伙拷了起来,一顿严刑拷打,张仪也真有种,没干过的事情,死也不认,最后大伙没办法,就把张仪给放了。

张仪回到家之后,还没等向老婆诉苦,就得到老婆一阵奚落。早就和你说,不要读什么书,学人家耍嘴皮子,这回好了吧。

张仪苦笑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他老婆被气笑了,舌头当然还在了。

那就好,只要它还在,就不愁没前途。

话虽这样说,可前途还真难找,就在张仪想重新读书,重新找出路的时候,我们前面讲到的故事发生了,苏秦派人暗示张仪去投奔自己,张仪去了赵国被羞辱,而后发奋去了秦国,最后在秦国得到重用,被拜为客卿。

得到信任的张仪,开始了牛刀小试。那一年,秦惠文王派公子华和张仪带兵攻打魏国,首战告捷,秦军占领了魏国的蒲阳。秦王很高兴,看来你小子还是个文武全才啊,就重重赏赐了张仪。可张仪眼光没有那么短浅,他向秦王进谏,要求秦国把蒲阳归还给魏国,不但要这样,还要把公子繇送到魏国去作人质。

秦王有点不明白了,这又是为何啊,张仪就把自己的心中想法和盘托出,秦王也是明白人啊,掂量了一下之后,就同意了张仪的意见。

张仪就跑到了魏国,去归还土地并且送上人质,魏王纳闷了,这是怎么个意思,你是想打我啊,还是想耍我啊?

张仪给魏王解开了谜团,我们秦国,一向都是想和魏国和平共处的,这次是不小心,擦抢走了火,秦王为了表示诚意,这才归还土地,送上人质。

听起来是有点明白了,可魏王觉得这礼有点大,接受不起啊,张仪看出了魏王的心思,就又出起了主意。秦国确实对魏国太好了,大王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可以回礼回的重一点嘛,这样,大家就好做朋友了。

魏王一咬牙,就把上郡十五县和少梁献给秦国,作为答谢之礼。把个秦惠文王给乐的,这张仪真是人才啊。

不久,秦惠文王就任命张仪为相,位居百官之首,全面参与秦国政事及外交活动。几年之后,六国渐渐有了联合抗拒秦国的意思,为了以后的日子能好过一点,秦王决定各个击破,就决定先从魏国下手,派张仪去魏国为官。

张仪的本事大家都知道,到了魏国,很快就得到了重用,这之后,张仪就不断的游说魏惠王,让魏国向秦国称臣纳贡,以求自保。这时候的魏惠王,因为有了联合其他国家抗秦的打算,也不想就那么窝囊的给秦国当小弟,所以一口回绝的张仪的建议。

秦王一看人家不肯跟自己,就给了魏国点颜色看看,攻下了魏国几座城池,张仪依旧留在魏国,等待时机。不久,魏惠王过世了,魏襄王继位,张仪继续向魏襄王兜售他的投降计划,还经常拿秦国占领魏国土地来吓唬魏襄王。

没想到,这魏襄王还是不向秦国低头,结果又是被秦国一顿胖揍。这时候诸侯的联盟已经逐渐形成了,秦国的嚣张举动引起了公愤,韩赵魏燕齐联合匈奴人一起攻打秦国,没想到,这给了秦国一个震慑群雄的机会。联军被打败,特别是韩国遭受重创,张仪抓紧时机,拿韩国的今天当做魏国的明天,给魏襄王上课。在血的教训面前,魏国退缩了,他们退出了联盟,张仪也回到了秦国继续为相。

几年后,觉得受骗的魏国,重新加入了抗秦联盟,结果秦国一顿组合拳,把魏国打的是稀里哗啦,丢了脸不说,也丢了城池,从此魏国向秦国称臣。

打服了弱小的魏国,秦国想拿一个有点力度的对手检验一下自己,他把目光瞄准了齐国。可那个时候,齐国和楚国达成了联盟,于是,张仪再一次踏入了楚国的境内。

今非昔比了,张仪已经不是那个因为穷被当做贼的门客了,楚怀王用隆重的仪式接到了张仪,而后请教秦使的来意。有秦国的撑腰,张仪胆子也大了,嘴皮子也硬了。大王要是真的想听我的,那就请和齐国断绝关系,我会请秦王给您600里地,作为答谢,这样秦楚结为兄弟国家,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

楚怀王一听这话,乐的嘴都闭不拢了,马上应了下来。消息传出去之后,大臣们纷纷前来祝贺,有几个持猜疑态度的,也被楚怀王当众封了嘴。于是,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为了表示感谢,楚怀王送给了张仪很多礼物,还派一位将军护送张仪回秦国,顺便接收那600里地。

可一到秦国,张仪同学就因为驾车失手受伤了,这一下子就三个月没上朝。楚怀王还傻呵呵的以为,是不是楚国和齐国绝交的不够彻底啊,就派人到齐国去辱骂齐宣王,这下可好,齐宣王一怒之下,就和秦国达成了联盟。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楚使赶紧向张仪讨要600里地,张仪很吃惊,什么600里?要什么600里啊?我说的是我自己的6里地,你们大王是不是听力有障碍啊!

楚使回到楚国复命,楚怀王这才知道,自己被人家当猴耍了,又羞又怒,就发兵攻打秦国。结果就被秦齐联军给拦住了,一顿拳打脚踢之后,楚军败北,还丢失了不少土地,楚怀王实在气不过,又派人去偷袭秦军,结果被揍的更惨,秦军还扬言要灭掉楚国。

这回麻烦大了,楚国只好又向秦国割让土地,求得人家的原谅,这才结束战争。秦王看出了楚怀王是孬种了,就开始琢磨,怎么多从楚国身上弄点好处。

不久,秦国派使者出使楚国,我们大王看上你们一块地了,想用我们另一块地和你们交换,你们看着办吧。本以为楚怀王会犹豫犹豫,没想到,楚怀王一口答应,而且不要秦国的地,只要秦国交出张仪,他要出这口气。秦惠文王有点矛盾了,土地是很好,张仪也很好,就在为难之际,张仪主动提出,让我去。

大王不用替我担心,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非同一般,靳尚又和楚怀王的夫人郑袖能说上话,而楚怀王一直都很听郑袖的话,再者来说,秦国强,楚国弱,我是强国使者,弱国也不敢轻易杀我。就算我这一切都失算了,楚国杀了我,那秦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拿到想要的土地了。如果能那样,我死的也算有价值了。

就这样,张仪又一次出使楚国,到了楚国,马上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要挑个良辰吉日,杀掉张仪。与此同时,楚国大夫靳尚找到夫人郑袖。

夫人,您知道大王要抛弃你了吗?

什么,为什么呀?

天下人都知道,秦王特别看重张仪,现在大王把张仪抓了起来,听说秦王打算把秦国土地和最漂亮的姑娘送给大王,想要赎回张仪,咱们大王您是了解的,这时间一长,肯定对你就不想以前一样好了。

那,那我该怎么办啊?

好办,您不如现在就劝大王放掉张仪,至于怎么劝,我现在就教你。

当天夜里,郑袖就给楚怀王吹起了枕边风。大王,我听说作为臣子,最值得敬重的,就是能为国家出力,张仪之前是出于本分欺骗了大王,大王不该太过生气的。

楚怀王一愣,刚要反驳,郑袖又接着说,就算您记恨张仪,可现在根据两国的土地换使者约定,我们的土地还没有给秦国,秦王就把张仪给派来了,秦国可是做的够意思了,大王还没有回礼,就要杀了张仪,那秦王肯定会震怒派兵攻打楚国的。大王还是让我和孩子搬到江南区吧,免得秦军攻进都城,我们遭殃。

听到这里,楚怀王一下子就没了脾气,瘫坐在了床上。

第二天一早,张仪就被赦免出狱了,楚国用使者的待遇招待他,这要是换了一般人,早就撒丫子跑了,可张仪不是一般人,他偏偏还要再搞一搞楚国。

张仪和楚怀王又坐在一起了,楚怀王一脸的尴尬,可张仪没事人一样,面带微笑从容镇定,好像前几天蹲监狱是别人一样。

张仪先打破了僵局,大王,我知道用用土地换我不是您的本意,现在我有一个主意,可以让您不用向秦国割让土地。

楚怀王先是一愣,而后满怀期待的看着张仪说下文。

其实秦国是真的想和楚国和好的,要不然这样,我回去之后,建议秦王派太子来楚国学习,楚国也可以派太子去秦国交流经验,这样两家就可以踏实的做朋友了。

本来楚怀王已经不敢杀张仪了,又害怕白白丢了土地,正为这个事情上火,听张仪这么一讲,就同意了张仪的意见。这时候大臣屈原提出了不同意见,之前大王就被张仪诳了一次,现在好不容易把他弄到我们的地盘来,我还以为大王会把他煮了泄愤,没想到您不但放了他,还要再次受他的蛊惑,千万不能这样啊。

楚怀王觉得屈原太冲动了,就反驳到,答应了张仪,就能保住我们的土地,何乐而不为?再说,我已经答应他了,不好反悔了。

就这样,楚国脱离了反秦联盟,替秦国收了楚国,张仪觉得自己没必要在楚国待下去了,就返回了秦国。可他没有直接回秦国,而是先顺道去了一趟韩国。

见到了韩王,张仪也不客气,上来就是威胁,大王,秦国距离韩国可不远啊,要是韩国不归顺秦国,秦王一怒之下,发兵攻打韩国,几日之内,就能把韩国分割成几块。

韩王没说话,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听张仪说吧。

韩国早一天归顺秦国,就少一天担心被攻击,其实秦国从来就没把韩国当过敌人看,秦国最大的敌人是楚国,而削弱楚国的关键就在你韩国。这不是说你韩国多强大,是因为韩国就在秦楚之间,如果韩国能表明立场,攻打楚国,向秦国称臣,一则可以扩大自己的领土,二则可以得到秦国的信任和支持,何乐而不为啊!

韩王还能说什么,只能是满口应允。

顺路解决了韩国,张仪这才回到秦国,秦惠文王一看,张仪不但活着回来了,还带来了楚国很韩国的依附意向。高兴,就是一个高兴,就赐给张仪五座城邑,封他为武信君,有了这次经历,秦王看到了张仪的巨大实力,于是他趁热打铁,派张仪出使刚刚和自己反目的齐国。

张仪东进齐国,见到了齐湣王,齐国毕竟还是有实力的,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张仪也不例外。

大王,当今天下,论强大,没有谁能比得上齐国,可依我看来,大王的臣子,水平却不怎么高啊。

这个转折有点突兀,齐王一时没跟上,哦,你继续说。

听说齐国很大大臣都主张联合诸侯,对抗秦国,这实在是他们目光短浅的标志啊!

齐王现在有点明白了,原来你是这个意思,使者既然知道我齐国强大,为何觉得我们不该对抗秦国啊?说完之后,齐王用怪怪的表情,看着张仪。

张仪看把齐王引过来了,那我就不兜圈子了,齐国强大不假,可如今,秦楚两国已经结成了兄弟联盟,而且韩国和魏国,分别向秦国献出部分土地,表示臣服。还有,赵国也在渑池朝拜秦王,准备割让土地来侍奉秦国。

听到这里,齐王眼神里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的慌乱。这些张仪都看在眼里,他假装没看到,继续说。

如果大王不肯向秦国臣服,那么秦国会叫韩魏两国攻打齐国的南方,赵国也会跟随,兵发齐国,到那个时候,就算大王想给秦王请安,恐怕都没有机会了。

齐王这会彻底不淡定了,赶紧说到,齐国偏僻落后,大家见识都比较短,实在是没有想到过那么多,今天幸得先生指点,我愿意和秦国交好。

其实方才张仪吹了个小牛,虽然韩魏国已经臣服了秦国,可秦国和赵国的关系还在朦胧之中,张仪就赶紧离开齐国,去赵国,为自己之前的吹过的牛皮去奋斗了。

这个时候的赵国之主,是大名鼎鼎的赵武灵王,张仪本来是为了圆谎而来,可见到赵武灵王之后,这家伙气场足实在太足,张仪感觉自己不占什么优势,他就决定再撒一个谎。

大王啊,如今秦国和齐韩魏三国约定好,要联合起来进攻赵国。

什么?赵武灵王把眼睛瞪了起来。

张仪一哆嗦,赶紧说,其实我们秦王的本意是想和赵国交好的,只是大王您一直态度不明朗,这才一气之下想这么干。

赵武灵王哈哈大笑,那你为什么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张仪擦了把汗,我是为了秦赵二国百姓考虑,不想让他们遭受刀兵之灾。

赵武灵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那说说你的高见吧。

是这样啊,不如由我牵个头,大王和我们秦王在渑池进行一次会晤,当面锣对面鼓,把误会说清楚了,应该就能避免下这次战争。

赵武灵王沉思片刻,答应了张仪。

虽说在赵国狼狈了点,可张仪还是圆上了在齐国撒的谎,没关系,在赵国丢的面子,会找回来的,现在六国只剩下燕国了,张仪就马不停蹄,赶赴燕国。

见到了燕昭王,张仪张口就说起了了赵国的坏话,大王,燕国一直以来最亲近的国家就是赵国,可赵国从来就没把燕国放在眼里,远的不说,这些年赵国就屡屡出动军队攻打燕国,期间两次围困燕国首都,最后还要大王割让城池给他道歉。

燕昭王听的个稀里糊涂,敢问秦使,你说这些,是想告诉我什么那?

张仪笑了笑,摆摆手,你听我说完。如今,赵国已经向秦国割让了土地,赵王也准备在渑池向秦王称臣,如果大王再不向秦国称臣示好,那么秦国就会联合赵国出兵,攻打燕国。当年一个赵国就让燕国那么狼狈,现在加上强大的秦国,后果可想而知啊。

燕昭王明显被吓到了,他紧忙说到,我们燕国地处偏远,这里就算成年人,都像孩子一样无知,他们根本给不了我正确的建议。方才先生一席话,我茅塞顿开,我燕国愿意献出五座城池,侍奉秦国。

就这样,连糊弄带吓唬,张仪搞定了六国,而后就回秦国交差。还没有走到咸阳,就听到一个噩耗,秦惠文王归天了,秦武王已经继位了。这秦武王做太子的时候,就有点看张仪不顺眼,他欣赏的是万人敌的建功立业,总觉得张仪就会靠一张嘴皮子混饭,瞧不上。

没办法,张仪在其他国君那里可以抖机灵耍威风,在秦武王面前,只能装孙子了。张仪想过稳定的生活,可有人不想让他安生,很多大臣都在背地里说张仪的坏话,张仪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屋漏偏风连阴雨,六国听说张仪和秦王关系不太好了,那之前说的话就不想算数了,就渐渐的有点想脱离秦国,重新搞联盟来了。特别是齐王,得知张仪当初在自己面前那番话,有一半是吹牛皮耍自己,更是扬言要干掉张仪。

内忧外患啊,张仪觉得自己小命要不保了,思来想去,有了。这一天张仪去见秦武王,大王,我有一个计策,可以助大王夺得天下。

虽说不待见张仪,可这噱头也太大了,秦武王就让张仪说说想法。

大王,如果想得天下,首先要让其他诸侯国乱起来,我听说齐国特别恨我,齐王扬言,只要我去了哪个国家,他就会去攻打哪个国家,所以,我希望大王能准许我去魏国。一单齐魏两国交战,大王可以趁机攻下韩国,而后兵出函谷关,不用打谁,直接去周国,挟持周天子,这样天下就尽在大王掌握。

秦武王一琢磨,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反正自己也不喜欢这个人,就派张仪去了魏国。齐王听说张仪脱离了秦国的庇护,到了魏国,马上就要发兵攻打魏国,把魏哀王吓得半死。张仪及时给魏哀王吃了救心丸,不要着急,这点小事,我来解决。

张仪就派下手门客去了楚国,再辗转让楚国派出使者去见齐王。使者见到齐王,就用怀疑的口气问,大王不是憎恨张仪吗?为什么还要帮助他。

齐王很纳闷,没有啊,我没有啊,你何出此言?

大王,当初张仪离开齐国去魏国,是因为他和秦武王定下计策,为的就是让大王去攻打魏国,两国大乱之后,秦军就能攻下韩国,兵出函谷关,而后挟持周天子,控制天下。你现在真的要打魏国,不是帮助张仪实现目标,又是干什么啊!

齐王大惊,啊呀,差点又上了张仪的当啊,马上下令,停止进攻魏国。就这样,张仪在魏国当了一年相国,而后病逝。

到今天为止,战国部分就讲完了,下一次要从秦始皇登基以后开始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