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且说上一回。

云麓书院流觞、静女、丹阳三人大战桃源谷诸人,丹阳山人对诗意的解释让众人皆有拨云见日之感。

众人以为,若此观点能得世人深悉,必能立得诗之真意,从而迈入诗词殿堂。丹阳山人功莫大焉!

只是,石尔先生仍有不舍,继续追问下去:“既然诗意已明,那何为境?”

静女浅笑:“若老先生不怪,静女愿为答之。”

石尔顿时苦脸,低声嘟囔:“吾正当年尔!”(祝贺石尔先生的公子近日成家之喜,诸君可去他处,围观石尔先生风采!)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众人暗笑,细听静女之言。

《诗论》有言,诗有三境,曰物境,曰情境,曰意境。自静安先生举意境而罢诸说以来,此言以今人观之,其意旨在辩诗词之水平,而非诗词之境界。

“静安先生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道尽前路之茫茫,无所从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道出独行之寂寞,上下求索之凄苦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道出过尽千帆终觅得之慰。”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静女娓娓道来,众人皆钦佩其记忆力,又赞许其对诗三境的独到见解。

“然,静女以为后人对此三境之解,皆不足以道出静安先生之意。在此三境界之后,静安先生又言‘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小女以为,其意深也。”

众人心中皆是一动,盖因为在座诸人也不曾留意此言,只当是静安先生的感慨。似乎静女另有见解。

“想静安先生学贯古今,其词话论几经删增,才得以成书。此言之意,应不只是赞赏前贤词人的成就,而应包括其学写诗词的心理历程和境界!”静女不慌不忙。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第一境,也应是初学诗者的心境!西风凋碧树如新诗之生涩,独上高楼如初学之迷茫,望断天涯如遍寻佳辞之无奈也。”

此言一出,众人皆震。想起自己当年初学诗词之迷茫、无助,顿戚戚然有同感也。

此境还应可以用来判断诗词之水准!因诗者之迷茫,故其诗也如西风凋碧之零碎不堪,如攀尽高楼之无序,如望断天涯之不可捉矣。凡后来者作诗词,若不得真意,莫不如此!

此言再出,众人更是惊讶。想起自己少时把诗作拿给业师评点时的种种断语,可不正如静女所言:‘零碎不堪,前后倒乱,牵扯不清!’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静女略歇,接过阿游递来的茶水,轻啜两口,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二境对应的是学诗有成者的心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乃是深得诗词之趣,为伊消得人憔悴乃是已知在诗词之道上何求。

从判断诗词水准高下来说,这一境中有锲而不舍之骨,有高标峭拔之神,有独向险径之格,故,此境中诗词,处于意境大成!

在旁端茶倒水的阿游已经听得愣神,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静女姐姐,你们都是意境大成之境么?”

夫子瞋之,静女挡在阿游身前,指了指夫子,又指了指正堂上三圣的画像。(此何意也?)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夫子无奈,看了一眼在静女身后闪躲的阿游,只得接过静女的话头:

啸月赞同静先生之言,第三境对应的是圆满境界者,一旦入此境,当如李杜苏辛,俯仰皆文章,所言皆诗篇。”

座中众人此时已经瞭解其中真意,坐而相望,半天不语。

良久,逹文先生才长叹一声:“吾等老矣,若早知此解十年,虽不敢言可追李杜,却也有望超过后村石屏一寸半寸!可惜...”

石尔先生也道:“今人若得此意境之真谛,至少可省得三年诗学功夫!

夫子不知如何劝解两人心怀,转眼瞥见阿游偎在静女身边,目露敬慕之色,不禁脸色发黑:

这难道又是养了一个白眼狼的徒弟么?(为什么是又?)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篇外

后村、石屏:刘克庄和戴复古,南宋江湖诗人,诗学陆游,兼得李杜之神韵,后倾向江西诗派,专学杜甫,重文字推敲!

依夫子言,世人诗词应分五层!

《诗论》中物境、情境为初始二层,只有这两层通关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登堂入室,进入诗词的意境殿堂!

意境殿堂又分为三层,分别对应着静安先生提出的三境,只有攀顶者才能入列仙佛之流!

王国维的三境说被世人认为只是描述大成就者的心理历程,事实上应是对静安先生的不理解。

因为,静安先生一直以为自己在词的造诣上是不逊色于苏辛二人的,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也处在最顶端的仙佛之流。

所以,这段话不可能只是说自己的心理历程,也应该有洋洋自得之隐晦,只惜乎世人不知其能也!

依夫子所见,若学诗者明白意与境的关系、意境的真实意义,当可以判断出自己所处之境地,可判出作品纰漏短缺之处。有此随时查缺补漏之利器,何愁不能快速成为诗词大家呢!

「阿游学诗记」第十回:三境新解著微意,始知世间有高人!

诗词之道上有两类人,一类是诗词家,一类是鉴赏家,能兼而为之的,凤毛麟角!

现在,绝大部分诗词创作者只会直觉哪些诗句好,哪些用典了,哪些有味道,却不能用‘意境、修辞、格律’三项九律一一分析,判断出为什么好?这个典化用的是哪部分意思?其味道具体是什么?

如诸君认真琢磨到上面意境的含义,再回头去看三、四、五、六章,应会有更多体会,此乃一个体系!

诗词鉴赏首要应按意境来分,细分为‘格高、味厚、情真’三项。次之应按照修辞来分,又可细分为‘排章布局、炼字炼句、意象词’三项。格律,末技尔,也分为‘平仄、音韵、对仗’诸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