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無錫的美食,如一顆顆珍珠閃落在錫城的每個角落,每一樣都勾得人口水直流,每一樣都少不了舌尖滿足的幸福味道,只要來過了嘗過了的人都會津津樂道。比如——藏龍臥虎的曹張新村。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曹張新村有一條南北向的老街,算作主要的商業街,小吃店密佈。街上有兩個地方經常排隊,一個是囡囡頭以前介紹過的圓圓包子店,另一個就是靠近老街北端、高阿姨的雞子大餅鋪。只要在老街上,看見遠遠的長龍——那兒就是了。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雞子大餅鋪下午兩點以後才開門,經常是大排長龍

採訪高阿姨很困難,因為她什麼都不願意講,似乎一切都涉及“商業秘密”。高阿姨50歲出頭,壯壯實實。幹這個行當是家裡祖傳,從高阿姨記事起,姨婆就做,到她女兒這一代,又有四代人了。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高阿姨和女兒,一個炸一個打包

90後的女兒,高挑的身材,網名“小爺”,在給老媽打下手。從一開始怯怯生生,站在老媽身邊,渾身的不自在,到如今大大方方,已經能獨擋一面。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雞子大餅攤位前,大多數時間都需要排隊,甚至還有一些食客,會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

高阿姨平均每天賣出150只雞子大餅,100天15000只,一年工作日300天(夏季休息),共45000只。十年45萬隻,三十年計135萬。三十多年了呢。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雖說生意好,其實幹這個活真是苦營生。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無錫很多的名小吃,並不是無錫所獨有,比如玉蘭餅、小籠饅頭,上海和江南一帶都有。而唯獨雞子大餅,似乎是無錫的“專利”。

高阿姨的雞子大餅是祖傳,繼承傳統是根本,然而高阿姨是一個會動腦筋的人,她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自己的調整創新。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以前的雞子大餅主要是麵粉,高阿姨在麵糰中間,增加了更多的糯米粉。在餡料上,高阿姨用“肉龍松”代替了豬油。用發酵過的小麵糰,裹上肉龍松,擀得薄薄圓圓的,中間按個洞,放到平底的油鍋裡氽。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 看著餅子在油裡呲呲聲,香味直往鼻子裡鑽,真是香,口水都要出來了

等一面有些見黃的時候,將雞蛋(雞子)攪碎,倒進沸滾的油鍋中,乘勢將油餅一個翻身,貼到雞蛋上。粘附了雞蛋的油餅,兩面氽黃炸透,用鐵釺撈起滴乾油,就是雞子大餅了。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高阿姨說,適應市場才是硬道理,一切由市場說了算。創新與風險並存,藝高人才能膽大。

高阿姨的創新,成功得到了眾多食客的認可。傳統的雞子大餅很薄,很酥脆。高阿姨的雞子大餅,則增加了韌勁和糯性,可能更適應新一代的口味。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最無錫的小吃:她三十多年賣出150萬隻

剛炸好的雞子大餅油皮紙一包,吃起來非常方便,雞蛋、蔥油、豬肉、糖神奇地融合在一起,口感油而不膩、肥香鬆脆、甜中帶鹹。外皮炸得酥脆,裡面又是鬆軟的。在寒風呼呼的季節裡簡直是無上的美味,

囡囡頭屬於不怎麼喜歡吃甜的人,覺得這家雞子大餅真的甜得恰到好處,吃完一整個也不會膩!

當然囡囡頭也聽到了許多不同的聲音。一些偏好傳統的行業人對我說,這已經不是老無錫的雞子大餅啦。不過,每個人的判斷都有自己的權威。只要喜歡吃,就足夠啦。

你喜歡怎樣的口味?不妨去買個嚐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