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走路後血糖不降,看是否陷入了這8個誤區

生命源於自然, 生命在於運動,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走路,可以降糖

走路是一種有氧運動,堅持鍛鍊可以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血糖升高時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負擔,發揮長期降血糖的作用。

走路本身會增加糖的消耗,可以即時性降低血糖。

北京市觀察100 名糖尿病患者上山20分鐘, 下山20 分鐘這種中等強度運動對血糖的影響, 驚奇地發現, 運動後血糖普遍下降1.1-1.7mmol/L , 而且原來血糖越高者下降越明顯。

但如果您走路過程中,陷入以下10個誤區,降糖效果就會打折扣了。

如果你走路後血糖不降,看是否陷入了這8個誤區

誤區一:不講究姿勢,隨意走

要想通過走路降低血糖,就不能隨意走,需要講究走路的姿勢,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影響降血糖的效果。正確的姿勢是:

挺胸收腹:有利於脊柱生理曲線的保持和呼吸通暢;

大邁雙腿:邁開大步,根據每個人身高和體質的差異,步幅60~70釐米;

調整呼吸:在行走中,要加深呼吸,有意增加肺通氣量,使肺功能得到更好地鍛鍊,以提高心肺耐力;

高擺雙臂:與邁開雙腿相呼應,大跨步,雙臂自然擺起來,如果直臂擺,擺至與地面平行,如果採用曲臂擺,手部要達到下巴的高度,雙臂要前後擺,有利於胸部擴張,呼吸更通暢。

誤區二:累了就停下來

走路降血糖需要達到中等運動強度並維持20-30分鐘,有的糖友走路過程中覺得身體稍微累點了就停下來休息,這樣運動強度達不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會差。

中等運動強度,即:身體出汗,呼吸加快,心率達到(170﹣年齡)的程度。如果達不到上述標準,即沒有達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標準,降血糖的效果會打折扣。

誤區三:沒有熱身和整理運動

糖尿病患者在走路前5~10分鐘,以每分鐘80~100步的速度步行,做好熱身活動。中等強度走路運動後,不要馬上停下來,可以放慢速度走5~10分鐘,或者做5~10分鐘的拉伸鍛鍊。

這樣可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誤區四:追求總步數,忽視有效運動步數

人們每天的運動步數包括:運動步數和生活步數。一天中的生活步數很多,對健康沒有明顯益處。

在一些行業中,工作時可能需要走來走去,這些行走大多強度很低,由於不正確的站姿或走路姿勢,並沒有促進健康的作用。

因此,單純的關注總步數,忽視有效運動步數是不對的,因為只有有效運動步數對降低血糖才有效果。

誤區五:盲目追求每分鐘的運動步數

糖友都知道走得夠快,才能達到中等運動強度,一般需要達到每分鐘120步。但每個人的體質情況不同,不能完全參照每分鐘120步這個目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身體狀況好、體型肥胖的病友適合疾步行走,每分鐘可走150步以上,速度接近競走,這樣可以減脂,控制血糖的同時控制體重。

  • 60歲以下病友適合快步行走,每分鐘走100~130步,但需注意預防低血糖發生,隨身攜帶糖果和餅乾。

  • 60歲以上老年人以及血糖不穩定的病友適合散步,以每分鐘60~80步為宜,不會引起血糖反應,但運動強度偏小,可以適當增加其他安全運動項目,比如廣場舞等。

誤區六:走路降糖,隨時可以做

一些特殊情況下,糖尿病患者不適合走路降血糖。這些特殊情況包括:嚴重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嚴重糖尿病眼底病變、合併各種急性感染、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並且活動後加重、新近發生的血栓、有明顯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等。

除上述情況外,糖尿病患者不宜餐後立即運動,這樣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誤區七:走路時間越長越好

生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在糖尿病患者快步走開始的5~10分鐘,血液中糖分消耗很少,因此,降糖的效果並不明顯。

而在步行30分鐘後,血液中的糖分大量消耗,降血糖的作用才會明顯。如果步行超過40分鐘,運動量較大,身體就開始消耗脂肪,儘管也有降糖作用,但不是最佳狀態。

誤區八:血糖高了,就去走路

走路降糖的原理既有即時的血糖消耗,又能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達到長期降糖的效果,可見血糖不高也要走路。不推薦糖尿病患者3天不運動,推薦每週至少步行鍛鍊150分鐘。

  • 如每週運動5天,則每次30分鐘。

  • 如每週步行鍛鍊3~4次,則步行時間需延長至40分鐘,或加快步行速度。

  • 如身體條件允許,堅持每天步行最為理想。

您走路後,降糖效果好嗎,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