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 —有一種智慧叫尊重

我總結三點經驗並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寶爸寶媽們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五年前,我在朋友圈邂逅這段話,不禁為之動容。

“孩子你慢慢來” —有一種智慧叫尊重

 一、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儘早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精彩的外部世界

散文《漸行漸遠》中,有個令我難忘的片段:安安(離開幼稚園沒幾天的時候,他問媽媽可不可以和弗瑞第自己去離家四百米的遊戲場玩。媽媽先是呆住了,腦海裡出現了被狗咬、被虎頭蜂叮、被壞人綁架等各種恐怖的景象;然後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對孩子進行一番試探後,終於說出了一句令兩個孩子歡呼雀躍的話:“好,你們去吧!”

媽媽的這句話如同一道解禁令,讓從來未曾離開過大人視線的小人兒,從此有了一方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天地,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探索瞭解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它對於安安的意義絕不亞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對於整個世界的意義——“從此,安安就像一個雲遊四海、天涯漂盪的水手,一回家就報告他歷險的過程:遊戲場邊有一片大草原,埋在草叢裡全是土撥鼠。草原上一棵不知名的枯樹,枝丫上永遠停滿了烏鴉,在那兒對著天空‘嘎嘎’叫著。樹叢裡則有野兔,好大的耳朵,尾巴卻那麼短,身體很胖,有一隻九斤重的貓那麼大。鞦韆旁邊那棵樹,結滿了綠色的豆豆,豆豆還附著一片像蜻蜓翅膀似的薄薄的莢,你把這豆子往天上一丟,它掉下來,那翅膀就一直轉一直轉,像降落的直升機,也像蝴蝶……”

心得總結:你雖是他的生身父母,但是不代表你可以束縛他,綁架他的自由,我的內心不禁騰起一種聲音:偶爾放一放手,你會看到孩子的另外一面,往往會創造出一種美妙的境界!

“孩子你慢慢來” —有一種智慧叫尊重

  二、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退讓,允許孩子有時候可以不用那麼優秀

讀《一隻老鼠》這個故事時,我的內心泛起一陣波瀾,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安安,更因為媽媽——安安昨天的作業只得了一隻老鼠印章,媽媽心裡有些不高興。今天,媽媽看到安安的四行大字中的最後一行寫得不好,就對安安說:“另外拿張白紙,你就補寫這一行怎麼樣?這樣才會得三隻老鼠。來,媽媽幫你把線畫好,很簡單嘛,一行就好——”沒想到安安“火山”爆發,淚眼朦朧地咆哮著:“為什麼?為什麼我要再多寫一行?你總是要我寫得好、寫得漂亮,我只是一個小孩,我沒辦法寫得像你那麼好!你總要我得兩隻老鼠三隻老鼠,這麼好那麼好,我有時候也要得一隻老鼠——我也有權利要得一隻老鼠,就得一隻老鼠呀……”媽媽被安安突如其來的情緒嚇了一大跳,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半晌,媽媽擦掉安安的眼淚,嘆了口氣,說:“好吧!就一隻老鼠。你去玩吧!”安安默默收拾好東西,到了門口卻又回身對還在發呆的媽媽說:“有時候我可以拿三隻老鼠——有時候。”

“我也有權利要得一隻老鼠!”安安的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了媽媽,也擊中了我。它在清晰地傳達一種意思:作為成長中的小孩子,也有暫時讓自己放鬆的權利,不必時時刻刻都追求卓越。而媽媽的妥協,意味著媽媽認可安安提出的“有時候要得一隻老鼠”的權利。此刻的妥協,完全說得上是一種藝術,一種尊重和愛的藝術。因為這樣做,不僅能安撫安安的情緒,不造成母子之間的對立,還能讓安安自我發覺,這種權利只可偶爾行使,追求進步的大方向絕不能改變——正如安安所說:“有時候我可以拿三隻老鼠。”

試想,媽媽當時如果堅決要安安補寫一行,其結果可想而知:安安不得不屈從於媽媽的威嚴,這次作業最終會得三隻老鼠;可他內心必然會很抗拒很排斥,等到他有力量反抗媽媽的時候,必定會以叛逆的方式與媽媽對抗。如此,就得不償失了。

心得總結:可見,父母不急於求成,允許孩子慢慢來,允許孩子暫時表現不佳,靜候花開,後發蓄力,在孩子成長的某些時刻作出必要的退讓,是為人父母者一種非常重要的智慧,這種智慧就叫——尊重。

“孩子你慢慢來” —有一種智慧叫尊重

  三、身為父母,一定要學會把關,當孩子越界時必須施以有效的懲戒

《觸電的小牛》是本書中最意味深長的一個故事。安安的小夥伴弗瑞第去超市偷糖果時,被超市老闆逮住了,老闆讓媽媽來接弗瑞第回家。見到媽媽時,弗瑞第哭訴是安安叫他去偷的。經過媽媽的智慧溝通,弗瑞第承認是他自己主動去偷東西的,但他每次都把偷來的東西分給安安。媽媽教育安安這是分贓行為,是共犯,責任與弗瑞第幾乎一樣重,作四六分;媽媽懲罰安安寫日記,掃落葉,並且三天不準看電視。當然,媽媽也把具體情況告知了弗瑞第的父母,弗瑞第爸爸讓他捧著一束鮮花,向超市老闆鞠躬道歉,弗瑞第自然也受到了禁足一週等一系列的懲罰。

對偷東西的弗瑞第進行懲罰,這是沒有任何疑義的事;而媽媽對安安的一系列懲戒,特別是關於“共犯”的概念及其責任分配的教育引導,的確是很顯智慧的。因為這樣一把關一教育,安安就會明確地體會到,自由也是相對的,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是有界限的,是他不可觸碰、不能越界的,正如媽媽在文中的形象表述——“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閒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於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隻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那是界線,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停下腳來——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我想,絕大多數家長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一般都會認為安安還只有八歲,他這樣做幾乎沒什麼問題,說些諸如“作為好朋友,你應該要制止弗瑞第的偷盜行為”,“你不能吃弗瑞第偷來的糖果”之類的話語,差不多就要收場了,而不會把它上升到“共犯”這個層面,更不會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懲罰。媽媽的英明做法背後,其實是她對“界限”的尊重——不管年齡大小,有些事情永遠都是做不得的,就像潘多拉魔盒,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打開的。

心得總結:感悟父母尊重孩子的真諦。可能不會說我的孩子已經長大,我已經錯過了許多尊重孩子的機會,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今後,一定會抓住各種機會,在孩子成長的最後幾個階段,好好踐行升級版的“尊重”之真義,努力開創一段舒心、美妙、精彩的親子旅程!

“孩子你慢慢來” —有一種智慧叫尊重

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寶爸寶媽持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